与唐伯虎同时代的490多年老铺,硬是把寿山石卖出了百年老字号!

与唐伯虎同时代的490多年老铺,硬是把寿山石卖出了百年老字号!

上次小鱼君拜访了“青芝田”店主林玉敏,学习了如何制作寿山石拓片《竟有人凭此技艺声名远扬?这个游戏我们每个人都玩过!》她在解答笔者提出的疑问时,突然会心的笑了笑,她说我问的问题都是她母亲每天念叨的陈年往事,“真没想到我听到耳朵都要起茧的老故事,竟有人这么喜欢。”

我忽然有些期待,问:“有一个爱讲故事的母亲是不是很有趣?”

店主笑吟吟地说:“你自己去体验一下,便知其中感受啦!”

为了继续听更多有关寿山石的故事,笔者再次来到了福州特艺城的“青芝田”……

林玉敏的母亲陈淑贞,是“青芝田 · 桂记”的掌门人。她从小就跟着父亲陈显灿学习寿山石相石,八岁已能独当一面,并将父亲店里的生意照料的妥妥当当。不少人都说小时候的陈淑贞“鬼精灵”,很有生意头脑,做事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果不其然,陈淑贞22岁便担任“鼓楼区图章供销组”组长,带领组里四十几个寿山石商家,创出“青芝田”的一片新天地。

与唐伯虎同时代的490多年老铺,硬是把寿山石卖出了百年老字号!

如今已经八十几岁高龄的陈淑贞,在图章界经历了六十几载春秋,她所经历的艰难心酸与收获,是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的见证。而她身后那家历经近500年的老店——青芝田,更是一部谱写寿山石历程的史书。在聊天的过程中,她与我们分享“老店历经四百多年风雨屹立不倒”的秘诀!

爱讲故事的掌门人

一家店,一段传奇

与任何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家一样,陈淑贞喜欢说话,回忆起过去的往事,话匣子就关不上。刚一落座,她便央求女儿林玉敏拿出族谱,打算和笔者讲述这个家族的百年历史。

与唐伯虎同时代的490多年老铺,硬是把寿山石卖出了百年老字号!

“青芝田”的历史渊源

一个馆子、一杯酒、一个老招牌

陈淑贞拿着族谱有些不好意思对我们说:“不知道你对哪些话题感兴趣,我也没提前准备。”话是这么说,但关于“青芝田”的历史与自己的回忆,哪一件不是深深的烙在她的脑海里呢?于是不一会儿,她便对着族谱为我们娓娓道来一段尘封的往事:

与唐伯虎同时代的490多年老铺,硬是把寿山石卖出了百年老字号!

历史上的第一家“青芝田”,并非由陈氏经营。最初创立的“青芝田”图章、古玩店,比现在的“青芝田”的创始人陈志昂还要早个百来年。按族谱倒回去算,最初的“青芝田”和明代画家唐伯虎处于一个时代。当时的福州在著作《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是这样的:福州是福建最强大的城市,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

处于土地富饶、经济发达的市场下,这个古玩店在经营百年后,因店长的几个孩子皆对寿山石不感兴趣,纷纷从事其他行业又后继无人的情况下,“青芝田”面临关门的窘境

与唐伯虎同时代的490多年老铺,硬是把寿山石卖出了百年老字号!

店长与从事寿山石行业的的陈志昂是深交已久的挚友。一天,两人相约下馆子,几杯酒下肚吐槽的话题就扯开了。他们一人苦于无人接管店铺的局面;另一人也因找不到合适的店名当招牌正愁着。互相安慰之际,两人突然灵光一闪:何不把“青芝田”这老字号的招牌转给正需要新招牌的陈志昂呢?

两人一拍即合,就这样下了决定。他们也不曾想到,在这个不知名的小巷子里匆忙做的决定,竟就这样一路曲折坎坷的延续了近500年。而在清代的图章的鼎盛时期下,原本“青芝田”的小铺更是扩张成三家规模不小的图章店。

>>>>清末民初 寿山石图章盛世仅延续到清末民初时期,而后战火的硝烟开始弥漫在福州,全国皆处于戒备状态。与此同时雕刻行业顿时衰落,雕刻艺人流离失所,被迫改行,“青芝田”的生意也大不如前。

原本在福州开图章店的许多石商纷纷转移阵地,到福州闽江口的“白犬列岛”兜售寿山石。这是离台湾最近的一个岛屿,待战争一爆发后,石商便径直转移到台湾去做生意,

其中一家“青芝田”也迁到台湾,并改店号为“怡庐”。

与唐伯虎同时代的490多年老铺,硬是把寿山石卖出了百年老字号!

>>>>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石雕行业也曾一度复苏。留在福州的“青芝田”由陈淑贞的父亲陈显灿继续经营,店铺开在省府路上,数百年前这里曾是闽浙两省的政治中心,常有达官显贵流连于此,一些商家们凭借这得天独厚的宝地,聚集在此开店销售古玩、字画、寿山石章等。于是这里便形成了民国以后福州最早的

“特艺一条街”

陈淑贞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说到:“那时候我还小,但很清晰地记得店里的生意很火爆。当时寿山石印章做多少就卖多少,简直供不应求,专门从北方来求购的客人也很多。”

与唐伯虎同时代的490多年老铺,硬是把寿山石卖出了百年老字号!

>>>>“图章供销社”成立

再之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城市手工业、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当时“西门派”的图章店主和雕刻艺人们也召集在一起商量合作事宜。在鼓楼区政府的支持下,他们组建了“鼓楼区图章供销组”,年仅22岁的陈淑贞担任了组长。

谈论起图章小组的成立,陈淑贞脸上依旧充满了喜悦:“小组的成立称得上是‘白手起家’,组建之初,主要运作是由组员筹集而成:店主15元,雕工5元。我们就用这些有限的资金到寿山购买印坯,然后进行加工。因为经常去山上买石头,我们和寿山村上的石农感情熟络,有时还在石农家中留宿。”

与唐伯虎同时代的490多年老铺,硬是把寿山石卖出了百年老字号!

“拍大合影的时候还是初春,天气有点阴冷,但大家依旧感到新奇、充满期待,丝毫不在意寒意,高兴地齐聚大厅拍了这张照片。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我还记得当时工坊里最小的雕工不过十来岁,也就是后来雕创作出《九宝连环章》的林廷良。

与唐伯虎同时代的490多年老铺,硬是把寿山石卖出了百年老字号!

>>>>80-90年代

“到了80-90年代时,寿山石行业又是另一个局面,时常有从台湾过来的客人。每次台湾人到福州时,雕工们就会提着自己的作品到台湾商户下榻的宾馆,排着队等待商户来挑选石雕作品。因为我们“青芝田”是寿山石雕大户,也是当时最早安装电话的一波人,台湾人经常一到福州就打电话联系我们。”

与唐伯虎同时代的490多年老铺,硬是把寿山石卖出了百年老字号!

百年老店经营秘籍

诚信、坚持,如是而已

“从清朝至今,‘青芝田’几百年的风雨、一路起起伏伏,经过了战争、也历经了行业跌宕后所幸这块招牌没砸在我的手上。有人将我们这家店称为“传奇”,常来请教经营秘籍,但是在我们眼里经营祖上传下来的生意不过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并没有什么窍门,更没有独家的‘锦囊妙计’。要说这几百年来我们唯一一直坚持的就只有:诚信经营。”

>>>>诚信经营·互利共赢 “做生意来的客人不全是回头客,更多是新客户。往往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地客户就和我们产生了信任感,“诚信经营”的招牌就这样传开了。做生意主要是赚钱,不仅“青芝田”要盈利,来“青芝田”买石头的客户也要有利可图才行。有一次,一个客户跟我说,他在我这里买石头转手却亏了钱,我劝他不要再来我这里买石头了,即使来了我也是不卖的,亏钱的事我不能让你做。

“我希望每一个来我这边买石头的客户都能赚到钱,五六十年代时我们厂里的职工很多、作品也多。一些远道而来的客户在闲聊的过程中告诉我,每次来“青芝田”买东西都能省不少路费,因为我们这里的印章很多、题材广泛,客户常说上我们这儿来一趟收获的作品能抵别处的两三倍。听到这样的话我很开心,服务好客户,互利共赢才是长远的生意之道。”

青芝田”的每一代经营者,都有不少合作多、交情好的雕刻师林清卿、王雷霆等知名雕刻师便是其中的之一。为了让他们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我们会拿出店里珍藏的佳作借他们临摹学习。久而久之,他们的风格也和之前的那些大师作品有些相似,这时就有一些商家找他们代工,若是完成的作品效果还不错,商家就直接署上大师的名字。但这种事“青芝田”从来不做,该谁的作品就署谁的名字,我也坚信“青芝田”的御用雕刻师都能形成他们自己的风格、闯出他们的名气

与唐伯虎同时代的490多年老铺,硬是把寿山石卖出了百年老字号!

>>>>珍藏佳作·打造招牌 对于经营寿山石商铺,陈淑贞总结出一个经验:销售时先卖低端作品,而后再卖高端的。“现在很多生意人一上来就亮出底牌,结果好作品被买走了,留下的都是普通货,招牌也就砸了。我卖石头都从低端卖到高端的,每个时期的好作品我们都得珍藏几件,若是整个店铺都是品相平庸的作品,没有几件拿得出手的“旧工”佳作来做镇店之宝,还算什么百年老店?

与唐伯虎同时代的490多年老铺,硬是把寿山石卖出了百年老字号!

>>>>推陈出新·紧跟时代 随着网络的兴起,寿山石圈内也流行以网络交易的方式来销售寿山石作品。“青芝田”也紧跟潮流,通过网络掌握了新的客户资源,并促成交易。百年老店的生意之所以能坚挺至今,除了独特的品牌文化之外,也需要“识时务”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陈淑贞若有所思的说:“我在寿山石圈半个多世纪,行业动态就如心电图一般起起伏伏。我经历了行业面临灭亡的时代,也参与产业恢复的重建工作,回首再看当下所谓的‘行业低谷’,便觉得没什么可怕的。反之,要是我们对行业与传统工艺失去了信心而变得懈怠,才是最要命的!

百年传承塑造今日精彩。百年老店“青芝田”历经几百年风雨飘摇屹立不倒,不仅是其几代传人经营有方,更是其技艺长久不衰,当然最重要的是诚信经营。其传人始终铭记祖训,恪守“诚实守信、质优艺精、价格公道”的经营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