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为什么被称之为“九五之尊”?

传正谈历史

“九五之尊”象征皇权

在古代,“九”是一个一般人不可以轻易使用的数字,“九”在很大程度上象征权威,象征高高在上的皇权。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天下有“九州”;大禹铸造青铜器为“九鼎”,国家行政机关为六部九卿;朝廷命宫共设“九品”,京师置九门;紫禁城的房屋九干九百九十间半;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深九间;凡是和皇帝、皇家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多数是用九数来体现。

为什么“用九”而不用“六七八”?

这源自于华夏民族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周易》,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开头的一卦称为“乾卦”,这被认为是万事万物之首,有乾卦再衍生出后续的六十四卦。

在乾卦的卦辞爻辞中,这样特别的提到:

在这里写的明明白白为“用九”,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中,提到“用九”的,仅此一句。“用九”的意思为“以九为用”,而在文言传中,孔子将乾卦为何用九,进行了大篇幅的赞美和歌颂: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在这里提到的都是“天下”、“天则”,而古代的皇帝被称为“天子”,那么乾卦的“用九”就成为了封建帝王用来抬高自身,号令天下的一种重要的依仗,以至于甚至演变成为了一种礼法。

而在易经的体系中,7代表少阳,9代表老阳,6代表老阴,8代表少阴,九为阳数之极。为天地之间的极数,用九来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是再适合不过了。

小知识:我们常说的成语“七上八下”,其实也来自于《易经》,因为阳数是往外扩散的,所以7可以往上变9,而阴数是往内收缩的,所以8可以往下变6,所以“七上八下”其实是最早用来描述易经的术数规律的,你知道了吗?

为什么是“九五”而不是“九二,九三,九四”?

在周易乾卦中,一共有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这六爻,每一个爻都有相应的含义。

上九象征宗庙先祖;

九五象征帝王;

九四象征诸侯公卿;

九三象征大夫

九二象征士;

初九自然是象征平头百姓啦,又称为“元夫”。

为什么九五象征帝王呢?因为九五“既”,合起来就是某个历史人物的名字,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在乾卦六爻中,一三五为阳位,二四六代表阴位,九五阳爻居阳位,称为“正”,同时九五处于上九和九四的中间,成为得“中”,所以九五被称为既中且正,也成为了乾卦六爻的核心。

古人看到乾卦这样的排布,就触类旁通,发挥联想,将全卦的核心九五想象成腾飞在天的龙,又想象成统治人间的帝王,这样龙、帝王、天子这三者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

孔子又来赞美九五了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今译:九五爻辞说:“龙飞腾在天,有利于见到王公贵族。”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声息相同就互相应和,气味相投就互相感应寻求同类。水向低湿的地方流动,火向干燥的地方漫延。云萦绕着龙,风追随着虎。圣人兴起,万物景仰。原本在天上的附丽于天空,根基在地上的依附着大地,万物都归属于各自的类别当中。

在这里,孔子又将照临大地的九五比喻成“圣人”,再次赞美“九五”的德行伟大,将其提升到了“圣人兴起,万物景仰”的地步。后世的皇帝,哪个不向往这样的境界呢?也就难怪他们拼命的要将“

九五至尊”的头衔往身上加了。

小结

经过孔子和后世学者的持续解释和发挥,乾卦的九五爻被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尊贵地位,这也使得后世的帝王为了实现自己的“圣人”梦想,为了给自己的脸上贴金,为了让自己的统治更具合法性,也不断的加深“九五之尊”这一印象了。


谈者无语

古代帝王为何叫九五之尊,流传着很多说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关于帝王如何称呼,绝非儿戏,必是一件及其慎重、考究、严谨的事。试想,若以“阿狗”、“阿丑”随意叫之,岂不是活得不耐烦的节奏?言归正传:


一、源于“洛书”

“洛书”古称 “龟书”,传说,神龟出于洛水,甲壳上有图象,其结构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即洛书九宫图。如下图:

“洛书”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取天子之意,象征帝王权威,故称之为“九五之尊”。


二、源于《易经》

《易经》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乾卦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六爻,为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如下图: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因此,“九五”之爻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帝王的御用之爻,故称之为“九五之尊”。


“洛书”被称为华夏文化的源头,相传《易经》便是由“洛书”演变而来;《易经》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对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都有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九五之尊”源于“洛书”或《易经》可信度较高,源于《易经》的可能性更大。


静水笑沧笙

九五之尊”出于《易经·乾卦第一》“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飞龙在天,上治也……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于是便以龙附会君德,以天附会君位,从而将“九五之尊”作为帝王之称,九五也就“御用”了。

古人认为,九在阳数(奇数)中最大,有最尊贵之意,而五在阳数中处于居中的位置,有调和之意。这两个数字组合在一起,既尊贵又调和,无比吉祥,实在是帝王最恰当的象征。

宫廷中常见“九五”的实用例证,最多表现在建筑的开间数上,天安门、午门、太和殿(后世改作11间)、乾清宫等主要门阙、殿堂都是面阔九开间,进深五开间,以符卦象。

发音jiǔwǔzhīzūn

释义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出处:《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示例:接成汤之胤,位~,承帝王之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

⒈一种简单的说法为

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

现在流传下来的《易经》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因此也称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了,成为了帝王之相。这里的“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周易》的释义词句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殿名字的由来据说就源于此。

⒊“九五”与建筑

北京故宫作为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的宫廷建筑,处处体现着帝王的至高无上。民间大都知道“九五之尊”的说法,故宫的建筑的确与“九”和“五”两个数字有关联,如天下闻名的天安门城楼其城台设五个门洞,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故宫中许多建筑物的开间多为九间或五间,惟独太和殿的面宽是十一开间,在整个故宫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为什么呢?在分析太和殿面宽为何为十一开间之前,有必要对中国古代有关数字的概念尤其是“九”、“五”两个数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九”、“五”两个数字与封建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只有封建帝王才能享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既然“九”和“五”是封建帝王的象征,为何太和殿面宽为十一间呢?有关资料显示,太和殿在明朝时叫做奉天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李自成进京后被毁,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重建时改为十一间。为何改为十一间,据说是当时找不到上好的够长度的金丝楠木,建成九间的话木材的跨度不够,只好改成了十一间,以缩短跨度。

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太和殿作为紫禁城的第一建筑,采用十一开间这种独一无二的形式达到了在建筑群落中脱颖而出、鹤立鸡群的效果,突显出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九开间的形式在故宫中被多次运用,在九之上增加一个数字单位只能是十一。因为要保持建筑物正中开门的特征,其开间数必须是奇数。在美学效果上,十一开间还是可以被接受的,十三开间以上除非是长廊,对屋宇建筑来说是太多了点。

紫禁城建筑中的数字现象还有很多,往往又有着不尽相同的解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不管我们现在是否真正理解它们的原本涵义,其创造者———我们的先人,决不是心血来潮,率性而为的。而所有的一切都有着一个统一的目的———礼制、秩序和美的完美结合。

后天之相,基于五行。人教大兴后,施教化,定礼法,衍化“九五”之数:

五灵——天、地、人、神、鬼。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时——春、夏、四季、秋、冬。

五谷——稻、黍、稷、麦、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气——风、热、湿、燥、寒。

五音——角、徵、宫、商、羽。

所谓“九五”,囊括大千世界,尽展滚滚红尘,但凡未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皆要受九五约束。

“九五之尊”者,享人皇气运。周文王演后天六十四卦,为《周易》,首卦为乾,为天。乾卦六爻皆为阳,乃极阳、极盛之相,第五爻称为九五,九即为阳。此爻,正应“九五”之数,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第一爻,应帝王之相。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天地人神鬼——人皇者,为人教一方之主,只尊天地,神鬼皆要避让。

“九五之尊”久成习语,惟何所取义今人多已茫然。

由于拙著《寓言的密码》要出一个加注释的新版,“九五之尊”也在须注之列。我想这是汉文化的传统知识,不便由我自作解释,最好找权威的解释,于是翻了家里所有的工

具书,结果除了《辞海》和《中国成语大辞典》,居然大部分工具书都不收此条。

《中国成语大辞典》有“九五之尊”条,释文如下:“九五:《易》中卦爻位名,术数家以为是人君的象征,因指帝王的尊位。”(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656页)

《辞海》有“九五”条,释文如下:“《易经》中卦爻位名。九,阳爻;五,第五爻。《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飞龙在天……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九五’指帝位。”(省略号原有。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第871页)

古代称帝王之位,谓九五之尊。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九条金龙。然从图像及实物看,前后相加只有金龙八条,与文字对照尚缺一条。有人认为还有一条就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纹被绣织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每件龙袍的实际绣龙数仍为九条,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见都是五条(两肩之龙前后都能看到),与九五之数正好吻合。


用户64040472149

《易经》:《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于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九五爻:龙飞上天空,容易得到贵人的帮助。

九五代表龙飞腾居天位,故帝王以此自比。


二十岁老叟

九五之尊,周易,乾卦,六爻皆阳,阳为九。阴为六。乾卦六爻分别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周易是周朝的文物,六爻分别代表着六个阶级,分别是,士元,大夫,公卿,诸侯,天子,宗庙。

九五爻代表着天子。

周易中,单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五是阳爻,居阳位,所以他正位。

同时九五是在上卦中间,它又居中。

所以九五居中且正。

而九五虽然上面还有上九。代表着宗庙。就是宗庙看着是比天子尊贵,因为宗庙就是天子的祖先,要祭拜,但是当时的国家实际领导人却是天子。打个简单的比方,九五是在位的天子,上九是已死去的或者退位的天子,看着是尊贵,却没有实权。

在者到了上九的位置,乾卦基本已经完成,在往前走就离开了乾卦,就变成了泽天夬卦。

所以说九五之尊。

还有皇后王后的来历,在古代,特别在周朝,非常重礼的时代,天子的地位是最尊贵的,神圣的,不可比及。也没人可以比肩。而为什么叫王后皇后,不叫妻子。

妻子的妻字与齐音相同,而在那重礼的时代是,天子独大,不遇妻齐,为后。


中孚鉴

古代帝王被称之为九五之尊,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贡之铜铸成九鼎,象征九州。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天子拥有九鼎,代表天下九州最高权力的象征。五表示五方,五行等,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行:金木水火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万里疆土,都是帝王家的,臣民百姓都称帝王为九王之尊。


秋雨夜思3



求圆4

〞九·五〞之尊与《周易》64卦6爻有关。单数为阳为9,如9·1,9·3,9·5。双数为阴为6,如6·2,6·4,6·6。那皇帝为什么不叫96之尊,96比95大呀。9·6上面没有位乙经到顶啦,96是皇帝老子太上皇的位孑,而且是阳占阴位,皇帝的位置在皇帝老子9·6的下面,9·5的位置。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古代帝王被称作为〞九·五之尊〞


了悟一一一佛门俗家弟子

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至尊:最尊贵,最崇高。2. 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用为皇帝的代称,称之为“九五之尊”。


木孑19

说的肤浅一点,从字面上来说吧。九五之尊的意思是华夏国的第一人。九,代表九州。因为古代中国也称九州。五,代表着五个方位。既东西南北中。代表五个方位的神兽分别是,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麒麟(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