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建成本來不用死,也不會有宣武門之變,李淵:這個鍋我來背

原文標題:《太子李建成本來不用死,也不會有宣武門之變,李淵:這個鍋我來背》

在隋末的農民起義浪潮中,李淵李世民父子成了笑到最後的勝利者。奪得天下的起義軍雖然是父親李淵領導,但是兒子李世民可以說是居功至偉,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是很多關鍵性戰役的實際指揮者。再加上打小就天資聰慧,使得李淵很器重李世民,所以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李淵向李世民承諾,將來得了天下一定立李世民為太子,將皇位傳給他。得到父親的這項承諾後,李世民幫父親打天下的精神頭更足了。

太子李建成本來不用死,也不會有宣武門之變,李淵:這個鍋我來背

不過令李世民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天下大定、唐朝建立後,李淵封的太子竟然是自己的哥哥李建成,當年的承諾似乎已被李淵拋於九霄雲外了。這肯定讓李世民大為惱火,感覺自己被親生父親欺騙了;而且,自己辛辛苦苦、提著腦袋打下來的江山,卻被別人摘了桃子。這為以後的禍起蕭牆埋下了伏筆,可以說是李淵一生中最大的失誤。

太子李建成本來不用死,也不會有宣武門之變,李淵:這個鍋我來背

李淵之所以背信棄義不封李世民為太子,一方面是因為李建成更“孝順”;不難猜測,這種“孝順”的背後,可能有更多的拍馬屁討歡心的成分。另一方面,李淵也相當忌憚李世民的勢力,因為李建成畢竟戰功赫赫,在軍中威望很高。李淵在這裡其實是耍起了“帝王之術”,想通過立李建成為太子並借太子之力來制衡李世民。這可以說是一種危險的玩火行為。

太子李建成本來不用死,也不會有宣武門之變,李淵:這個鍋我來背

為了安撫一肚子氣的李世民,李淵將他封為“天策上將”。這個職位的權力,甚至比太子都大。比如,太子李建成只能依靠國庫“撥款”,而“天策上將”李世民竟然可以有自己的“鑄錢爐”,而且還是兩個,想要多少錢自己鑄。這實在是一種天大的特權:先不說錢對每個人的重要性,要知道,為了保護自己的“鑄幣權”,美國可是不惜發動過不少戰爭哦!

太子李建成本來不用死,也不會有宣武門之變,李淵:這個鍋我來背

後來,同樣是出於安撫的考慮,李淵更是將李世民封為秦王,並允許他完全自主招募官員。這讓唐朝進入了大小兩個朝廷並立的奇葩局面:大朝廷當然是李淵和太子李建成為首,小朝廷則是李世民為首。而且,由於赫赫的軍功以及在軍隊中的崇高威望,李世民牢牢掌握了大唐的軍權。這樣的局面使得太子李建成的處境相當的尷尬甚至危險。

太子李建成本來不用死,也不會有宣武門之變,李淵:這個鍋我來背

這種情況下,自然就會有很多人勸諫李建成,希望他殺掉這個對自己有重大威脅的弟弟。這群勸諫者中就包括鼎鼎大名且後來被李世民極為器重的魏徵。為了說動李建成,魏徵甚至說出:“秦王李世民不死,你太子李建成必死”這樣掉腦袋的話。魏徵這麼說,除了因為眾所周知的耿直以外,也是因為不得不說,後來發生的事實已經作出了證明。

太子李建成本來不用死,也不會有宣武門之變,李淵:這個鍋我來背

面對屬下的勸諫,李建成始終覺得下不了手,而且也不太相信李世民真的會殺自己。這最終讓李世民先下手,發動了震驚天下的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在這之後,李世民成了唯一有繼承皇位可能的皇子,痛失愛子的李淵也只好主動退位了。當時的李淵正年富力強,為什麼會提前主動退位去當太上皇,想必一定有避免“弒父奪位”的考慮。

太子李建成本來不用死,也不會有宣武門之變,李淵:這個鍋我來背

縱觀整個初唐,可以說李淵在立太子問題上犯下重大錯誤,併為自己的這個大錯誤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除了兩個皇子被殺、自己被迫退位外,李世民為絕後患還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10個兒子,也就是李淵的10個孫子,這可真是人間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