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學石敬瑭借兵契丹,想重振後漢雄風,最後卻敗得一塌糊塗

後漢高祖死後的第二年(公元590年),郭威被逼反叛,推翻後漢,建立後周。

就在郭威代漢建周的時候,劉知遠的弟弟,據守晉陽(現在的太原)的劉崇稱帝,國號依舊是“漢”,意在告訴天下人,漢並沒有亡,我這裡就是漢的正統。

他學石敬瑭借兵契丹,想重振後漢雄風,最後卻敗得一塌糊塗

公元954年,郭威去世,柴榮繼位。劉崇得知這一消息,意圖在後新君和老君交替之季,取後周而代之。他的如意算盤撥的很響,但自身力量很有限,於是像當初的石敬瑭一樣向契丹借兵增援。

契丹很給力,派大將楊袞領著萬餘騎兵給劉崇助陣,雙方組成漢遼聯兵,直撲潞州(現在的山西長治)。潞州是後周的地盤,同時也是後周防禦北漢的前哨陣地。

他學石敬瑭借兵契丹,想重振後漢雄風,最後卻敗得一塌糊塗

於是,潞州的告急文書似雪花般飛向開封,飛到柴榮跟前,大臣都認為:“在新君和老君的交替之際,作為新君的柴榮,應該坐鎮開封,派將領往援潞州即可”。

不過,剛即位的新君柴榮決定御駕親征,儘管幾乎所有的大臣都反對,但他心意已決,沒有人能夠擋得住,並做出了相應的部署。

1、命令駐紮在邯鄲的軍隊,西度太行山,增援潞州;

2、命令晉州,即現在山西臨汾一代的部隊,向東直撲潞州;

3、自己帶著開封附近的禁軍,離開開封,浩浩蕩蕩地奔赴潞州。

他學石敬瑭借兵契丹,想重振後漢雄風,最後卻敗得一塌糊塗

柴榮沒有直接到潞州,而是在潞州南邊的澤州紮下營盤,準備向北挺進。

劉崇帶著漢遼聯軍風風火火地殺將過來,他認為柴榮絕對不敢御駕親征,所以只留了少數的部隊和潞州的州兵周旋,自己也帶領大軍直撲澤州。

在高平(現在的山西高平)之南、澤州之北,劉崇帶領的漢軍和柴榮親自率領的周軍相遇。兩支大軍對壘的感覺,有一點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城濮之戰”的味道。劉崇坐鎮中軍,一眼望去,覺得對面周軍的人數不多,這印證了他當初的預判,柴榮絕對不會御駕親征,將領帶這麼多部隊差不多。

他學石敬瑭借兵契丹,想重振後漢雄風,最後卻敗得一塌糊塗

這時的劉崇有些後悔了,他後悔不該向契丹請兵,早知道後周這麼點部隊,光靠我大漢的軍隊,也就可以戰而勝之。

接下來,他開始做戰前動員:“吾自用漢軍可破也,何必契丹,近日不惟克周,亦可使契丹心服”。今天我們不僅要擊潰周軍,還要全殲周軍,讓契丹看看,我們大漢上上下下是如何戰無不勝的。

他學石敬瑭借兵契丹,想重振後漢雄風,最後卻敗得一塌糊塗

劉崇後悔的原因很簡單,請來契丹兵是有代價、有報酬的,當年石敬瑭從晉陽請契丹兵,割讓了“幽雲十六州”,還稱兒稱臣。如果這一仗勝了,一旦他取代後周,他應該如何酬謝契丹?仗還沒開始,他就開始尋思還債的事情,在考慮如何賴賬,經過劉崇的一番動員,後漢軍上下群情振奮。

但是,契丹派來的將軍楊袞策馬而前,逼近周軍的陣營,發現周軍部伍整齊,於是調轉馬頭對劉崇說:“對面這支周軍,雖然人數不是很多,卻是一支精銳,不可小覷”。

他學石敬瑭借兵契丹,想重振後漢雄風,最後卻敗得一塌糊塗

這時的劉崇那聽得進這些,他反倒怪楊袞擾亂軍心,向他說:“時不可失,請公勿言,試觀我戰”。楊袞見劉崇賣勇,也不多說,撥轉馬頭回到自己的右路去了。

剛開始,刮的是東北風,這對北漢軍比較有利,結果剛剛發出號令,風向轉了,身邊有人提醒說:“風向對我不利”。結果,劉崇也大怒,說“軍令已發,箭在鉉上,焉有不射之理”。

他學石敬瑭借兵契丹,想重振後漢雄風,最後卻敗得一塌糊塗

在劉崇的堅持之下,漢軍向周軍發動攻擊,兩軍一交戰,劉崇發現,柴榮御駕親征了,而且衝鋒在前,勇不可擋。

劉崇帶領的北漢軍敗了,不死心的他讓人揮動紅旗,召集散兵,以利再戰。兵敗如山倒,亂軍豈可召,劉崇隨著亂軍一起逃跑,結果慌不擇路,跑到了周的屬地晉州,發現不對頭,又折而向北,一夜三驚,一路奔波,回到晉陽後一病不起,不久離世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