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清朝最牛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都記得,怎可將他遺忘?

說起皇太極,很多人估計都不知道,認為他是王爺的估計會比較多。其實多爾袞才是王爺。滿族人跟漢族人,在遺產的繼承製度上,是有區別的。漢人是嫡長子繼承製度,也就是說大兒子繼承。然而,滿族人卻跟蒙古人的繼承製度是一樣的,是幼子繼承製度。在身為第八子的皇太極與身為十四子的多爾袞,在權力的爭奪上,真的像電視劇或者小說上所說,皇太極搶了多爾袞的皇帝位置嗎?事實究竟是怎樣的?

他才是清朝最牛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都記得,怎可將他遺忘?

他1592出生,35歲登基,在位17年,52歲去世。但是他是大清的基石,清王朝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努爾哈赤有14個兒子,皇太極能夠上位,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其能力強。1626年皇太極登基後便發下毒誓:謹告於黃天后天,今各位兄長賢弟以國家為重,擁護我為汗王。秉承先王意志,我若不敬各位兄長賢弟,不行正道,天誅地滅,咒我短命。

一些明清史專家認為,皇太極汗位是從其幼弟多爾袞手中篡奪來的。清人蔣良騏的《東華錄》順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詔內載,多爾袞聲稱“太宗文皇帝(皇太極)之位原系奪立”,暗示皇太極篡奪汗位。其實不然,因為 努爾哈赤死的突然生前未立嗣子,而是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為汗者須請貝勒推舉產生。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如果沒有領頭雁怎能行?

他才是清朝最牛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都記得,怎可將他遺忘?

當時諸貝勒中,數皇太極實力最強,努爾哈赤死去當天,代善長子勸代善說:“四大貝勒(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代善表示同意。當時還好是皇太極繼位,因為當時明朝崇禎還在,於是公元1627年,為報老汗王努爾哈赤寧遠兵敗之仇,皇太極率軍討伐大明,圍攻錦州,在寧遠大敗明軍。同年十月,再次率軍伐明。

崇禎二年(1628年——1644年)十月,皇太極對袁崇煥的寧遠軍卻避而不戰,最後自行撤退,施行了一出絕妙的反間計,借崇禎皇帝之手除掉了自己最大的對手袁崇煥。為清軍入關打下基礎。皇太極在五十歲時,因他心愛的宸妃之死,身體立刻變得虛弱了。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年52歲。比較可惜的是清軍在1644年入關,皇太極卻沒有看到那一天。

他才是清朝最牛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都記得,怎可將他遺忘?

在滿清12位皇帝中,皇太極是第2個當上皇帝的。他是清代的奠基人,可是後人經常提起康熙和他的子孫,他卻被世人極少提起。皇太極對清王朝的歷史貢獻,是任何一個清朝皇帝都無法比肩的,皇太極是中國歷史上都屬一流,接近超一流水平的。至於為什麼大家很少提起皇太極的原因,主要有幾點,第一按照滿族的繼承規則,他不符合禮儀,所以不願意提起;第二個,就是皇太極並沒有入關,他死在崇禎朱由檢的前面,算不上打敗了大明。

有人忽視了皇太極的另一個貢獻,那就是遷都北京。滿清也是遊牧民族,攻入北京後,一些大臣對多爾袞說:“王爺,不如留軍隊在這裡駐守,大軍還是班師凱旋吧!”多爾袞沉吟片刻,嚴肅地說:“先皇(指皇太極)在世時曾經說過,如果得到北京,馬上遷都,以圖進取,況且現在人心未定,不可輕易放棄北京。”幾天以後,奉命回去接小皇帝的使者拿著多爾袞的親筆信上路了。

最後,還有一點也導致皇太極不被人提起的原因,就是:多爾袞和孝莊太后的事情,也就是大玉兒。傳言順治不是皇太極所生,所以自然提的也就不過,而且那時一段不光彩的事情。你覺得呢?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