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紮根株洲創業 跑出新速度

博士后扎根株洲创业 跑出新速度

博士后扎根株洲创业 跑出新速度

李紅波正在實驗室中工作。

博士後被中車株洲所開放的平臺築巢吸引

“來株洲之前,就知道這裡是中國電力機車的搖籃,創造了中國速度。”說起那時對株洲的印象,1985年出生的李紅波如是說。2012年,李紅波從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博士畢業後,又前往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CAPS中心攻讀博士後,2015年入職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

2015年,已經2年多沒回家的李紅波特別想家,於是回到河南駐馬店老家探親。卻發現父母已經年邁,身體日漸衰微,作為子女他決定回國發展。此時,自己株洲籍學弟剛好也回國,向自己推薦了中車株洲所。“通過幾次的交流之後,覺得這個工作平臺很開放、有前景,就下定決心來株洲了。”

在中國地理版圖上,株洲田心是個用放大鏡也找不到的地方,然而在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發展史上,田心卻是一方聖地,這裡不僅僅是新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的搖籃,改革開放以後,這裡也是中國第一臺高速動車動車組、第一臺大功率交傳機車、第一臺低地板車輛、第一臺磁懸浮機車、全球首列智軌列車等著名軌道交通產品的誕生地。這裡也成了李紅波一展專業技能和創業抱負的地方。

開放的晉升渠道,創業有的放矢

上世紀八十年代,株洲所482人靠上級撥款維持正常的工資發放,而另一方面,多年開發的科研成果卻被當成“貢品”,靜靜地躺在了實驗室。有些工作了20年的科研骨幹,工資收入還比不上所門外一個擺小攤的。“造原子彈的比不上賣茶葉蛋”這個火遍全國的冷笑話也成為研究院所面臨的困境。90年代,改革往縱深推進,株洲所鼓勵技術人員“下海”當“創客”,推動企業走科工貿一體化道路。1993年,株洲所銷售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一系列高科技成果隨之湧現。

相比那個年代,李紅波他們是幸運的,從入職那一天起,根據個人專業和能力大家被分入行政管理、工程技術、營銷貿易、能工巧匠四個職業通道。每一位員工都能依據業績升職、換崗,擁有完整的職業發展通道,讓各類人才“事其所好,精其所專,成其所想,得其所值”。“這些人力資源模式都是和國際接軌的,這也給了我晉升渠道。”

現如今,李紅波已是中車株洲所研究院基礎與平臺研發中心能源互聯網技術部,能源互聯網系統設計主任兼能源互聯網組組長,高級工程師。入職以來,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二項,研究院重大項目一項。

靠實力贏得認可,不懼挑戰

雖沒有經歷過中車株洲所的艱苦創業階段,李紅波對現在自己參與的創業經歷卻歷歷在目。“我一直記得2017年情人節,我們部門組成新的團隊前往德國與一家企業洽談技術項目。得益於領導信任和同事們努力,僅靠團隊內部的資源和力量,不僅談成了項目,還得到對方的稱讚。現在想起來心裡還有一點小激動。”

2017年6月25日,裝載中車株洲所牽引變流器、網絡控制系統等八大子系統的“復興號”在京滬線開跑,中國高鐵正式邁入“復興號”時代。9月21日,擁有中國自主“大腦”和“心臟”的“復興號”實現350公里時速運營,再次成為世界商運速度最高的高鐵。中國高鐵已經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成就的“國家名片”。

“我們不怕挑戰,就怕走錯方向。”李紅波覺得,對中車株洲所而言,不斷追求科技創新已成為一種內在文化。2018年5月8日,由中車株洲所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條智能軌道快運系統示範線在株洲開通試運行,這種將軌道列車和傳統公交優勢融合的跨界製作,為城市交通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交通解決方案。

對於未來,李紅波滿懷憧憬,也堅信自己能在株洲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