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这三个君主,本来都是英明一世,可惜最后死的非常窝囊

一个国家想要强盛,君主必须是要有雄才大略的,历史上有很多君主确实拥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却由于一些失误的“操作”,最后落得个非常凄惨的结局。历史上这三个君主,本都是英明一世,可惜最后死的非常窝囊。

第一个:齐桓公

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他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民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历史上这三个君主,本来都是英明一世,可惜最后死的非常窝囊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临终前曾告诫齐桓公耍疏远易牙、竖刁等小人。但齐桓公没有这样做,仍然重用这些人。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患重病,易牙、竖刁等认为机会到了,便假借齐桓公的命令,堵塞齐宫大门,并在大门前竖起一道高墙,不准任何人迸人宫内。齐桓公病在床上,没有一个人过问,最后,这位称雄一世的霸主竟然被活活饿死在宫内。

历史上这三个君主,本来都是英明一世,可惜最后死的非常窝囊

齐恒公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互相残杀,谁也不管父亲的死活。结果,齐桓公的尸体在寿宫中整整搁置了67天,尸体生了蛆也元人收葬,其下场实在可怜,真是十分的窝囊啊!

第二个:苻坚

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字永固,一名文玉。357年在氐、汉豪贵支持下,杀暴虐的苻生(苻健子),自立为大秦天王。即位前他就结纳人才,以图经国济民。即位后用人唯贤,励精图治。无才能的宗室外戚都遭摒弃,而王猛等人有文武之才,均授以高官。他支持王猛抑制豪强,整饬军政,强化王权,命地方官荐举孝悌、廉直和长于文学、政事者,进行考核。苻坚对于被征服的民族和地区的人采用怀柔政策,收用不少他族或投降的人为文官武将。

历史上这三个君主,本来都是英明一世,可惜最后死的非常窝囊

同时,他企图在思想意识上以汉化融合各族,提倡儒学,广兴学校,令公卿以下子孙入学,还亲临太学考试学生优劣。370-376年,先后攻灭前燕、前凉和代,统一了北方,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政权,其疆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他在位期间,致力于修明政治,统一中国北方,政绩显著,是十六国时期许多封建帝王中的杰出人物。

历史上这三个君主,本来都是英明一世,可惜最后死的非常窝囊

淝水之战大败后,前秦政权分崩离析,以慕容垂为首的异族军阀开始崛起,前秦政权的统治只能局限于关中地区了。后来,慕容冲终于攻破了长安,苻坚逃到羌人的地盘。羌人首领,苻坚曾经的手下姚苌向他索要传国玉玺,苻坚大骂姚苌,不给他玉玺,也不肯禅让给他帝位,被姚苌抓住,关在一个破庙中。姚苌找苻坚要传国玉玺,被苻坚臭骂一顿。苻坚自知难免一死,不愿受辱,就先自己勒死两个幼子,然后自杀。东晋时期最英明的君主,就这样死于非命,让人叹息!

第三个:赵武灵王

战国时期赵国君主。名雍。赵国军事力量不强,受中原大国欺侮,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02)颁布命令,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以增强军事力量,陆续攻灭中山国,攻破林胡、楼烦等国,国势大盛。

历史上这三个君主,本来都是英明一世,可惜最后死的非常窝囊

晚年传位于子惠文王,自号为“主父”,率将士攻击匈奴,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长城以抵御胡人。因此战国晚期赵成为实力仅次于秦、齐的军事强国。

历史上这三个君主,本来都是英明一世,可惜最后死的非常窝囊

公元前295年,武灵王、惠文王、赵章游居沙丘宫,赵章趁机发动叛乱,欲杀惠文王。赵相公子成急调兵围沙丘宫三月有余,导致赵章被杀,武灵王饿死宫中的历史性悲剧,史称"沙丘宫变"。一世英名,最后却是被饿死,真是可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