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焦虑的职场安全感,从哪里而来?

好久不见,小强最近在忙着签约作者的事情,所以拖更了一次,给大家说声抱歉。

今天想跟你分享一个话题:职场安全感,从哪里而来?

人人焦虑的职场安全感,从哪里而来?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的生理需求(如呼吸、食物、睡眠等)是最基本最底层的需求,而基本需求往上便是安全的需求(人身安全、生活安定)。职场被讨论最多的职场安全感就是位于这一层次,职场安全感几乎是每个职场人的需求。

人人焦虑的职场安全感,从哪里而来?

每当在职场被领导批评或者业绩不好、升职受阻的时候,职场安全感就会急剧下降,人也会变得特别焦虑。那么,我们渴求职场安全感应该从何而来呢?

1、避免做低阶勤奋的执行者

人人焦虑的职场安全感,从哪里而来?

职场初级员工做执行,中级员工做策略,高级员工做战略。

初入职场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执行者。但很多时候,同一时间进公司的人,起步虽然相同,成长速度却差距很大。

有人说是因为他们勤奋程度的不同造成的差距,但本质的原因是:有的人看似很努力,实际一直在重复劳动,只是一个低阶勤奋的执行者。

这一类人往往会按照领导要求,把安排的事情完成,但他们在工作中欠缺自己的思考,不懂得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很多时候就陷入了低效勤奋中。其实这就是在掩饰自己思想和战略层面的懒惰,企图从重复劳动中收获工作的成果,是属于工厂流水线式的工作方法。

这样的人看似努力,实则进步非常缓慢。

通过实际工作和身边的案例,我发现在工作中成长很快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

在工作中,他们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会固定花时间反思和总结,不断更新自己的工作方式,以同样的投入换取更高的产出。

运营工作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工作:

很多人把大量时间花在探索渠道和制作内容上面,企图通过反复的调整取得一鸣惊人的成绩,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在做创意的调整之前,更重要的是先找准产品的目标用户,然后通过用户和数据反馈去不断测试渠道和内容,最后才是调整和验证,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把低效执行的时间多花在复盘、学习和优化上,才是职场成长的正确的姿势。

2、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人人焦虑的职场安全感,从哪里而来?

试着问你自己一个问题:“你现在所在的职位是不可替代的吗?”

相信很多同学的答案是“否”,现在市场上的人才非常多,客观说,如果你不是业内一线的大牛,那么在工作能力上,其实都是可以被替代的。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不可替代的呢?

这个问题其实我思考了很久,也问过很多人,总结出了这三类不可替代的人:

一、你手握公司重要的资源,重要到公司缺少你手上的资源就会业务大跌甚至无法经营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案例:小红是一家公司的客户经理,她所负责的客户占据了公司业务的60%。但是由于领导的区别对待,小红在公司备受排挤,自己做出来的业绩经常不被承认。

于是小红就提出了辞职,然后把自己的客户全部转移到了新入职的公司。结果小红走后,前公司的业务一蹶不振,没过多久时间就倒闭了。而新公司由于得到了小红客户资源的支持,业务量一下子上涨了很多,小红也很快在公司站稳了脚跟,获得了升职加薪。

小红的不可替代性在于:她即使离职了,也能够把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上,并且能够把资源复用,而这些资源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

二、你是公司的精神支柱,甚至影响公司的市值

三、你掌握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要培养新人的成本太高

这一点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时候,老员工是更难以替代的。因为老员工往往掌握了公司的核心业务,如果公司要培训新人来替代,往往成本过高。

这一类员工也许能力并不是最强的,但是也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只要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基本是不会被替代的。

3、终极的安全感,是你有随时离开的能力

人人焦虑的职场安全感,从哪里而来?

很多人都羡慕自由职业者,他们可以随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并非每个人都有选择自由职业的能力。

我有一个朋友叫芬妮,她毕业后就了一家公司做运营,在工作之余,她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消磨时间,而是选择运营自己的自媒体,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成为了多个平台的签约作者。

今年3月份她辞职开始all in写作,我觉得一点都不惊讶,以她在自媒体和写作方面的能力,完全可以获得比上班更高的收入。

为什么她们能够在大多数人充满职场焦虑感的时候选择辞职做自由职业呢?

最近我也在和几位在互联网公司身居要职的朋友探讨这个问题,发现其实所谓的职场安全感其实越来越难获得了。能够在职场保障职业安全感的人几乎都是公司管理层,但是金字塔的位置毕竟有限,我们要如何保障自己的职场安全感呢?

那就是——你能够有随时离开的能力,如何具备随时离开的能力,我想给你以下两点建议:

一、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

在公司管理层的招聘中,往往会发现有一条要求就是:

具备一定的行业内人脉资源。

对于一位公司管理层而言,专业能力虽然重要,但人脉资源显然比专业能力更重要。就好比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如果她没有背后强大的人脉资源,是没有办法做起来的。中国做共享单车的人很多,但摩拜却是最幸运的,业内知名的投资,摩拜几乎都拿到的,这就是人脉的力量。

二、培养自己的底层逻辑

很多人都错误地把专业能力当成了职场核心能力,实际上真正的职场核心能力并非专业能力,而是一个人的底层逻辑。

专业能力强并非代表你已经具备了核心能力:

由于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也是不断在更新的,几乎每半年时间,互联网的知识结构就会革新一次。如果是依靠专业能力来获取职场安全感,始终会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真正让一个人强大的,是他的底层逻辑。

什么是底层逻辑呢?

如果说专业能力是武功秘籍,那么底层逻辑就是乾坤大挪移。任何武功秘籍在乾坤大挪移面前,都是刷一遍就学会的事情。

如果说换在工作中,大概表现就是:

你看到别人的项目,能够一眼看穿业务逻辑和痛点,然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复制其商业模式。

如何培养底层逻辑呢?

1、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人类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来自于好奇心,所以,保持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并且尝试在生活中去发现事物的规律,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洞察能力。

2、保持学习

学习永远是一件最划算的事情,学习商业、人性、认知,能够让自己保持先进的思维模式,提前抓住机会。

3、不断总结和复盘

成功的案例原因有千万种,但失败的原因往往就那么几个。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不断复盘和总结方法论,能够让自己不断进步。

人在职场如在江湖,焦虑谁都会有,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