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阿里高德公布50個「城市大腦」 交通將如入「無人之境」

隨著新零售的快速推進,無人超市等零售新業態相繼登場,為市民帶來了便捷,為行業發展指引了新方向。不過阿里對未來世界的規劃不止於此。

剛剛,阿里高德公佈50個“城市大腦” 交通將如入“無人之境”

6月19日,國內最大的移動出行平臺高德地圖聯手阿里雲在北京發佈城市大腦·智慧交通戰略。高德集團總裁劉振飛表示,城市大腦是驅動未來城市交通發展的新變量。城市大腦將實現交通系統中個體最優和全局最優之間的動態平衡,城市交通將隨著大腦的進化實現“無人之境”。

簡單來說:在城市大腦的指揮調度下,未來城市車輛大多無人駕駛,交通管理系統基本無人操作,道路交通安全達到極致,人們感覺不到擁堵的存在。

據介紹,目前,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已經在大出行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在北京,通過信號燈配時優化,機動車通過路口的平均延誤下降了6%、停車比例降低了3%;在上海,針對南北高架各路段交通狀態所建立的神經網絡模型的預測精度提高了10%。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將首批在國內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50個城市落地,預計平均為用戶的每次出行節省時間10%。

城市大腦重塑人車路 驅動未來交通發展

“城市大腦是驅動未來城市交通發展的新變量。”劉振飛認為,真實世界三元素人車路不斷變化,讓交通擁堵、公共資源佔用等城市問題趨於嚴峻。

今天,人的出行需求從出行方式向出行全週期轉變,出行決策、目的地服務正在逐漸成為用戶關注的重點。

與此同時,車的形態也在不斷變化。不僅交通工具的空間和技術在創新,無人駕駛汽車、飛行汽車、膠囊高鐵等已經不再遙不可及;而且交通工具的服務模式也在創新,車不再是單純的載具,而是繼手機之後,正在成為新的移動互聯網服務平臺。

最後,路的概念也在立體化。除了普通路網之外,包括了地下、天空、水上的新空間,以及景區、酒店等真實世界的新地點。

顯然,人、車、路的新變化,給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挑戰。而在數字化解決的各種嘗試中,信息孤島、局部視角以及數字沉睡如同三座大山,讓應對這些挑戰的努力變得“有心無力”。

城市大腦將喚醒分散、沉睡的數據,打通數據孤島,形成全局規劃,最大化將數據“資源”變為“資產”,重塑人車路,驅動未來交通發展。高德地圖作為國內最大的移動出行平臺和交通出行行業基礎設施,一直致力於打造城市大腦•智慧交通體系,為破解城市交通難題提供新動能和新變量。

高德地圖服務7億用戶 大腦“聰明管用”

據介紹,高德地圖16年來在數據、生態、應用三個維度築造了強大的“護城河”。大數據作為城市大腦的血液和養分,高德地圖積累了交通出行行業最大規模的多元大數據,不僅擁有位置、生活、交通、社會等不同種類的海量數據,而且擁有實時路況、位置定位、交管部門開放數據等關鍵數據。此次,高德地圖與阿里雲一起,建立了城市大腦·智慧交通的“數據底盤”,將能夠提供標準化、普適的數據計算、分析能力。

生態是對城市大腦的豐富和提升。高德地圖服務7億用戶,已經建立了用戶生態、交警生態、應用生態、汽車生態和景區生態五大群體生態。不到兩年時間,高德地圖與150+城市戰略合作共建智慧交通。同時,高德地圖還與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生態環境部、文化和旅遊部、氣象局等部局建立了戰略業務合作。

應用是對城市大腦能力的檢驗和反哺。城市大腦·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既服務於政府部門,又服務於用戶。高德易行平臺,為用戶提供10種出行方式,為9家主流出行服務商賦能。城市大腦•智慧交通是否聰明,可以通過阿里高德在交通出行領域的應用和服務檢驗,並通過檢驗和反哺不斷進化。

首批50城落地 為用戶每次出行省時10%

此次發佈會上,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公共服務版首次揭開面紗。基於高德地圖與阿里雲多年的技術沉澱,公共服務版為行業用戶提供基礎預警、智能誘導、事件管理、研判解決四大方案,實現了聯動真實世界、均衡導航用戶和優化信號配時三大創新功能,為政府管理調度和公眾出行兩端提供一體化服務。

公共服務版讓城市交通的管理者更便捷地接入人工智能,利用高德地圖已有的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快速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目前,公共服務版對合作夥伴有四大開放,包括數據開放、計算能力開放、功能開放以及人才開放,未來隨著功能完善還有更多開放。

以均衡導航用戶功能為例。針對交通管理中經常發生一條道路堵得水洩不通,而周圍其他的道路還比較暢通的情況,該功能基於高德地圖在駕車用戶中的高滲透率,通過平臺實現了交警對於駕車導航用戶的疏導,結合交通推薦路線和規避擁堵的方式,實現動態分流,科學分配路權,避免擁堵。

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透露,阿里高德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將首批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50個城市落地,其願景是平均為每個用戶每次出行節省時間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