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南側,將研究通州連接大廠的骨架性通道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孟憲明關於“大力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的交通一體化發展”的建議,引起廣泛關注。

通州小兵(ID:tzxb1986)獲悉,近日市政府信息公開專欄發佈了“關於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0486號(經濟發展類028)提案會辦意見的函 ”,其中透露了諸多重要信號。

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南側,將研究通州連接大廠的骨架性通道

咱們先來回顧一下孟憲明委員提出的《關於大力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的交通一體化發展的提案》。

如何加強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的交通聯繫,拓展東向出口呢?孟憲明給出了三點建議。

暢通道路交通體系

優化道路交通網布局,著力構建“軌道上的京津冀”和“一小時通勤圈”,打通跨區域公路“斷頭路”,市政化主要通道,高標準構建便捷通暢的交通體系。建議三河與通州對接的徐尹路,大廠的廠通路及潮白河大橋,香河的秀水路等,列入規劃,儘早立項開工建設。

開啟軌道交通模式

在京津冀大背景下,加快推進京唐高鐵和北京外環鐵路建設工程,同時加大北京東部地區的軌道交通網絡研究力度,徹底摒棄“一畝三分地”思維,認真謀劃主城區、副中心到三河、大廠、香河的軌道交通線路,學習世界先進經驗,選擇適宜方案,

科學研究京平線途徑三河、6號線東延大廠、7號線連接香河的可行性,並注意與規劃中的北京外環鐵路、京唐高鐵等相關站點的接駁問題,多種形式組網。

推進“公交+地鐵”出行新模式

北三縣雖行政上隸屬河北廊坊市,卻被京津包得嚴嚴實實,近幾年北三縣與北京尤其是城市副中心的聯繫日益緊密。除了正式開通的公交線路,聯通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的城際鐵路、地鐵線路等各項交通網也在不斷織密。要進一步梳理北三縣與城市副中心公共交通出行需求,繼續優化公交線網、拓展公交路網。

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南側,將研究通州連接大廠的骨架性通道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現就孟憲明委員提出的《關於大力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的交通一體化發展的提案》提出會辦意見如下: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擔著示範帶動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進區域協同發展的歷史責任,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地區地域相接、互動性強,需要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加強重點領域合作,做到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實現統籌融合發展。

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分屬不同省市,目前缺乏規劃統籌,城鎮佈局、生態空間、基本公共服務等發展不平衡,導致部分地區房地產過度開發、公共服務短缺、交通通勤壓力大等城市病問題出現,嚴重製約了區域高水平、高質量發展。

2017年,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與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啟動編制《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整合規劃》,規劃範圍包括通州區以及廊坊北三縣地區的全部行政轄區,

為探索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模式提出了新舉措,搭建了協同治理的新平臺。

我委同意委員提出的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北三縣交通一體化的建議。其中部分項目我市已與河北北三縣完成規劃層面對接,部分項目還在研究論證過程中。京秦高速連接北京通州、天津薊縣、河北秦皇島等地區,為《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中項目,項目建設對於加強京津冀區域合作、促進區域交通協同發展、緩解通州北部地區與河北省三河燕郊地區的現狀交通壓力以及帶動道路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京秦高速已納入2017年/2018年市政府重點工程項目,計劃2018年實現竣工通車。該區域道路網規劃將合理引導廊坊北三縣地區進出北京中心城區使用高速公路,降低穿越性交通對北京副中心發展的影響。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北部除京秦高速外,還將形成徐尹路對接燕郊北外環路等骨架網絡;在核心區南側,也研究了通州連接大廠相關道路的骨架性通道。研究加強連接香河秀水街西延,副中心連接香河的骨架通道規劃。

目前,我委正在組織開展近期規劃建設的M22線(平谷線)經由燕郊通勤客流走廊的方案優化工作。下一步,我委將繼續加強與河北對接,深化兩地規劃整合工作,推動交通方面基礎性工作,實現一張藍圖幹到底。

重點已經劃完,接下來咱們一起分析分析~

《意見函》中已經明確指出,“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分屬不同省市”,因此在《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整合規劃》中,“北三縣”併入通州的臆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北三縣交通一體化上,《意見函》還提出了新思路:降低穿越性交通對北京副中心發展的影響!

從目前已知的規劃來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北部已經有京秦高速、徐尹路對接燕郊北外環路等骨架網絡,這些將合理引導廊坊北三縣地區進出北京中心城區使用高速公路,降低穿越性交通對北京副中心發展的影響,再加上規劃建設的M22線(平谷線)將優化方案,經由燕郊通勤客流走廊,將開啟軌道交通模式快速鏈接。

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南側,將研究通州連接大廠的骨架性通道

↑早期示意圖

而在城市副中心南側也有同樣的規劃方向,研究了通州連接大廠相關道路的骨架性通道。研究加強連接香河秀水街西延,副中心連接香河的骨架通道規劃。

《意見函》中提到的與香河的秀水路的連接,在孟憲明委員提案中有涉及,但通州連接大廠相關道路的骨架性通道並沒有明確指明是委員提案中的廠通路及潮白河大橋。

具體骨架性通道在哪?會不會涉及大家關注的廠通橋?這還需要等官方進一步揭秘…

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南側,將研究通州連接大廠的骨架性通道

如果順著“降低穿越性交通對北京副中心發展的影響”的思路分析,這個骨架性通道或許不會涉及到城市副中心的155平方公里範圍內。

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南側,將研究通州連接大廠的骨架性通道

在城市副中心的155平方公里範圍之外與大廠之間銜接的區域潞城甘棠區域,目前僅有武興路的友誼大橋連接兩地。

我們再來看看《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市域幹線公路網及公路主樞紐規劃圖。

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南側,將研究通州連接大廠的骨架性通道

示意圖中很明顯的看出,在城市副中心北部區域將有京秦高速、潞苑北大街等高速公路。這完全符合《意見函》北部區域的規劃建設思路,合理引導廊坊北三縣地區進出北京中心城區使用高速公路。

城市副中心南部區域將有多條道路與香河連接,大七環可進入大廠區域。

而在中間區域,並沒有主幹道連接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中間。通燕高速也將改為一級公路。

因此,《意見函》中提到的通州連接大廠相關道路的骨架性通道具體位置更加撲朔迷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