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野望》:乱世情怀傍晚惆怅


王绩《野望》:乱世情怀傍晚惆怅

丁启阵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一般认为,这首诗作于隋末。当时,诗人正在家乡过着隐居的生活。

2

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一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在隋朝先后任秘书省正字,六合县丞;入唐以后,为太乐丞。王绩出身世家,祖上都在朝廷为官,但职位都不高。王绩因此有“才高位下”之类的感慨。

王绩一生过着双重隐逸的生活,归隐故乡,退隐“醉乡”。归隐故乡,他有祖传的产业,“东陂余业”,“园林幸足”;退隐醉乡,除了《醉乡记》,还有《五斗先生》、《祭杜康新庙文》、《独酌》、《醉后》等诗文宣扬饮酒的好处。

3

末句中“采薇”一语,有不同理解。多数人认为是借用伯夷、叔齐首阳山采薇故事自况;也有人认为跟伯夷叔齐的故事无关,只是借《诗经》中关于采薇的诗句,抒发其内心的苦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众所周知,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中,靠采挖野草生存,目的是为了不吃灭了自己故国的仇敌之国(周朝)的粮食,保持名节。王绩归隐家乡,没有这层缘故。因此,以伯夷叔齐故事自况的说法不可取。

《诗经》中出现“采薇”字样的,有两首:一首是《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另一首是《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前者讲一位女子在采薇时想念分居两地的爱人;后者讲一位戍边士兵返回家乡途中抒发战争时期无法安居乐业的苦闷之情。总之,表现的都是孤独之苦。

可见,王绩诗中的采薇,意思跟《诗经》中的“采薇”相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的说法可以采信。

4

这是一首傍晚时分抒发悲秋之情的诗歌。

东皋,字面意思是东岸水边,可能只是个表示方位的词语。但对王绩而言,却是一个特指的地方。这个地方是王绩隐居所在。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场所、时间和内心状况:站在自己隐居处,薄暮时分,心神不安,惆怅彷徨不知归处。颔联写秋景,树梢即将凋零的黄叶,远山落日的余晖,都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悲凉。颈联描写所见人事,牧人、猎人都回到各自的家里。末联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那些路过东皋走在回家路上的牧人、猎人,都是诗人所不认识的。诗人所能做的事情,只能吟咏《诗经》中古老、悲伤的诗句。

这首诗的好处,有人认为主要在于它的朴素(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袁行霈撰文)。我认为,朴素只是对一首诗歌的基本要求。这首诗的真正好处,在于它把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脉络清楚,情景交融,使读者不知不觉间心为之动,情为之移。

5

追溯源头,这首诗可以上溯到《诗经》那里。《国风·王风·君子于役》第一章: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这是一首妇女思念其久戍在外丈夫的诗歌。王绩的《野望》一诗,无论是结构上还是诗句词语上都跟它有相似之处:时间都是傍晚,都有牧归画面,都以惆怅情绪起讫。

有源有流,比王绩晚出生110余年的大诗人王维,他的名作《渭川田家》,明显受到了王绩《野望》的影响。请看: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的《渭川田家》至少有如下四点跟王绩的《野望》相似:一、傍晚时分;二、看着村人放牧或劳作归来;三、触景生情,感慨系之;四、都以《诗经》词语或曰篇名(采薇、式微)作全诗结尾。所不同者,季节、心境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