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道歉:做人格局大,到底有多重要?

5月5日下午北大的校庆大会上,北大校长林建华将“鸿鹄之志”读成了“鸿hao”,事情一经发生,便迅速成为舆论热点,林建华本人也成为很多网友们声讨、批评的对象。

当天下午,林建华也第一时间就在北大校内BBS北大未名上做出了回应,公开发表了一份道歉信,大方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

“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读完这封信,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北大校长的真诚。

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校长,敢于这样像公众直面自己的错误,实属难能可贵了。

但关于这件事本身以及由这件事所引发的网友的声讨,我倒是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北大校长道歉:做人格局大,到底有多重要?

1.

当初,雷军在发布会上说英语的时候,因为发音不标准,最后被网友们形容为“雷氏英语”,甚至还诞生了不少表情包。

网友们对雷军英语差这一时期抱着一种无比宽容的心态,调侃一番也就罢了。

可人家雷军也是武汉大学的高材生诶!

但对于林建华这次的出错,网友们似乎就变得苛刻了许多。

这其中,我想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北大”。

在我们的认知里,北大代表着我国最高的学术水平,意味着顶尖、意味着完美。很多人将北大神化,有着一种盲目的迷信和崇拜心理。

在他们看来,作为北大校长,怎么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

可事实就是,人无完人,谁能永远都不犯错呢?

林建华能在犯错之后,坦然面对,承认自己的不足和有限,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一般人了。

总好过那些出了事情只知道遮遮掩掩推卸责任或者不懂装懂误人子弟的“专家型文盲”或者那些连基本的师德都不具备的所谓“老师”。

在这一点上,林建华表现出了北大人的担当。

北大校长道歉:做人格局大,到底有多重要?

2.

网络时代,身为公众人物,或许你的一点点小事就会被舆论不断扩大扩大,甚至产生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有个名词叫做:广场效应。

什么意思呢?

指的是处在网络广场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产生的互相感染的情景。“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误。”

就是没有人愿意思考,也没有人在乎真相,人们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且是不负责任地表达。

这次事件,也出现了一些声音,认为林的道歉是要让“文革”背锅不真诚的,还有对林建华进行人身攻击的。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在现实中我们身边有个人在正式场合念错了一个字,然后他道歉了,相信很多人可能一笑而过也就过去了,没人会追究什么。

但在互联网上,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你犯了一个错,然后便形成了舆论,舆论有在不断堆叠你的错误。

说白了,很多人,只是随便想找个靶子来骂一骂,发泄发泄。

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我只是希望我的读者们可以稍微理智一些。

理智的人越多,网络空间也会越清净。

北大校长道歉:做人格局大,到底有多重要?

3.

最后,我想聊一聊格局问题。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受局限,其实“局限”就是格局太小,为其所限。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大格局,即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

林建华能够坦荡地公开认错,这便是一种格局。

渡边淳一说:世间所有的胜败争斗,最痛苦的并不是失败之际,而是承认失败之时。

在年初的金扫帚奖颁奖典礼上,王宝强因为《大闹天竺》被评为“最令人失望导演”。

这其实是一个丢脸的奖项,但王宝强坦然地出席了:

“我知道金扫帚不是一个特别光彩的奖项,但是它可以鞭策我进步。我必须要亲自来接受大家的批评,因为我热爱电影,尊重电影,尊重观众。”

要知道,金扫帚奖办了很多年了,真正敢于上台的,王宝强是第一个。

而反观有些人,比如毕志飞面对着自己史诗级的烂片《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不仅意识不到自己的失败,拒绝承认,甚至还理直气壮!

拉明星大佬站台,睁眼说瞎话,甚至还要起诉豆瓣,活在自己的天方夜谭中。

个中格局,当真是高下立见。

认错并悔改需要勇气,更需要一个谦卑的心,这便是一个人的格局。

也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