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教育」持續噴發,五招擊破隱藏的行業問題

2017年,教育部數據顯示中國教育市場總規模超過9萬億元,其中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在2400億出頭,時間往前撥一年,這個數字才不到1900億。僅僅一年的時間,市場規模的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50%,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預計2018年在線教育產業規模將突破3000億關口。

“互聯網+教育”持續噴發,五招擊破隱藏的行業問題

這一切都在昭示著在線教育還存在著無限的可能,還有巨大的未知空間等待各方的教育機構去探索追尋。

在線教育行業存在著五大問題

空談政策趨勢未免腳步虛浮,現下的在線教育,就有這樣幾大問題亟待解決:

1.教學效果難以界定,用戶疑慮無法打消

不同於其他行業,教育行業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見效慢。作為一個長線投資,儘管用戶願意為了長遠的發展而做出投資,而持續的效果不明很容易讓人失去耐心,如何快速見效,解決學習用戶的疑慮,是重中之重。

“互聯網+教育”持續噴發,五招擊破隱藏的行業問題

2.付費比例低,流量變現難

教育機構成立之初,出於招生考慮,大多推出低價班、免費班等等,當時熱度固然很高,但一來引來的都是一時的用戶,回頭客很少;二來低價、免費讓用戶習慣了低廉的成本付出,用戶能夠接受的價格範圍越來越低,後期價格一旦提高,用戶數量會急劇下降,加之運行成本高昂,導致機構生存步履維艱。

3.運營與獲客的成本雙高

即便是考研、公務員這種一勞永逸的過關性質的培訓,也無法區分最終通過的是因為教育機構的培訓還是學生自己的天賦加努力。在此前提下,外界的口碑、第三方的評價、過往學員的案例等等就成了必備的營銷手段。

4.推廣的投入與產出難成正比

教育是一種投資行為,用戶是抱著對未來能力提升的預期去購買產品的。由於無法快速見效,在購買之前一定會有比較長的時間思考決策,包括相似產品的各方面對比等等。教育機構為了吸引用戶,一定會做各種推廣,免費推廣收效甚微,花大錢進行付費推廣在所難免。

5.傳統教育方式的桎梏

蛋糕只有一塊,線上線下的競爭無法避免。鑑於長久以來人們的既定認識和教育行業重服務的特點,線下機構的優勢還是非常大,從開頭給出的數據就能略知一二。在模式穩固的線下教育的衝擊下,在線教育面臨的挑戰一點也沒有比從前更小。

有的放矢,五大針對性解決辦法

問題既然出現,就一定能夠而且必須解決,我們在此總結了應對的辦法:

1.摸清用戶的痛點,選擇合適的角度切入。

制定一些易於區分且 用戶能夠接受、能夠看到效果的量化標準。關注政策變化和用戶關注點,如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素質教育、人工智能的相關資訊。

2.目標明確,鎖定精準客戶,合理運用免費模式,拉新留存,持續擴大用戶規模。

大學生關注考研考公務員,社會人士關注職業技能培訓,企業管理者關注EMBA培訓,中小學生關注課餘興趣學習等。按照不同的階層和成長階段的不同需求,做出相應的產品。

3.加強互動交流,汲取線下教學的經驗,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做好技術支持。

隨著用戶量和技術的積累,可根據用戶的需求反饋或者沿著產品邏輯嘗試推出新的內容模塊,例如效仿微博問答開設在線答疑服務,以滿足部分學生想要主動學習的意願,同時也可以給教師帶來額外收入。

“互聯網+教育”持續噴發,五招擊破隱藏的行業問題

4.聚焦優質內容,打造特色品牌。

在線教育目前在向快消品轉化,這就要求機構提供在線教育服務時要有產品意識,根據特定的使用目標和使用習慣,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高質量內容,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忠誠用戶群。

5.豐富產品形態,提升用戶興趣,從單一產品走向多樣化垂直產品。

如針對用戶在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形成線上微課堂;在一些過關性質的考試之前,通過錄制方式,錄製針對本次考試的考點及習題,上架平臺,供學生購買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