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供佛的福报无量无边:拈花一笑、花开见佛的典故

以花供佛的福报无量无边:拈花一笑、花开见佛的典故

1、拈花一笑”、“衣钵真传

说到花与佛教,可谓因缘甚深。

佛陀在菩提伽耶菩提树下证悟之初,大梵天前来献上一枝莲花。

以花为缘起,大梵天恳请佛陀慈悲为众生宣说觉悟之法,让众生有机会像佛陀那样拥有生命的最高品质。佛陀的教导由此开始流布于世间。

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记载,佛陀在灵鹫山时,大梵天再次恭敬前来,献上一朵金色莲花,请佛陀说法。

佛陀把莲花给僧众们看。僧众们不明其意,面面相觑。

看着佛陀手中的花,迦叶尊者轻轻一笑。

佛陀说:“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解脱生死、超脱轮回的微妙心法。此法超越了一切的表相,但其妙处难以言说。此法也已经超越了文字,只能以心传心。现在,我把这个心法传给了迦叶。”

说完,佛陀又将自己的袈裟和钵盂递给迦叶。

——“拈花一笑”、“衣钵真传”等禅门典故,就出于此处。

2、花开见佛

佛门还有“花开见佛”之说。

什么是“花开见佛”?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在佛经中称之为“娑婆世界”(指不完美、有缺憾的世界)。

娑婆世界的人如果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世界的莲池中,就会生出一朵莲苞。

人精进不辍地念佛,净土世界中那朵专属于他的莲苞就会越长越大。

以此念佛因缘,此人命终之后,可以前往净土世界化生到那朵莲苞中。

在《阿弥陀经》中,佛陀描述说,在西方净土世界的莲池中,当那朵莲苞盛开的一刹那,念佛人就能亲眼见到阿弥陀佛了。

“花开见佛”,显然这四个字,是站在人的立场而说的。

对于阿弥陀佛呢?则是在他低头的一瞬,恰恰看到莲花开放。

所以,“花开见佛”与“佛见开花”,可以说是一回事

3、以花供佛,是向觉者们表达敬意

大佛禅院的大雄宝殿高大宽敞。大殿中央,安坐的佛陀面带微笑,呵护人间。

在他前方的左右两侧,侍立着迦叶、阿难两位尊者。

大殿两侧,则分立着十六位阿罗汉,他们或微笑,或肃目,或袒腹,或露背,或袈裟披身,或手捻佛珠,或拄杖而立……

“为什么要供花?”

佛陀是宇宙间的觉悟者在人间的代表。以花供佛,是向觉者们表达敬意。”

双手合十,以示随喜,在没有花可供时,人可以“合掌以为花,身为供养具”。

4、以花供佛,会有什么福报呢?

曾常住五台山的百岁高僧梦参长老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印度人捡到了一朵金色花,他想,我要用这朵花供养佛陀,因为他大慈、大悲、大智慧,能加持我……

供花之后,他向寺院僧人请教,“我刚才在佛前供养了一朵花,我以后会有多大的福报呢?”

那位僧人回答说:“善士,我出家时间短,读经少,你问的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你找一位出家时间长、读经也多的法师请教吧。”

这个人找到一位读经多年的老法师。老法师说:“佛经上讲,佛前供花,会有很大的福报。但是福报有多大,我不清楚。因为我虽然读经,但是没有好好地修禅定,没有开启智慧,看不到。你去问问喜欢坐禅的阿罗汉吧。”

于是,这个人又去请教已经证得神通的阿罗汉。阿罗汉入定观察了一番,对他说:“你在佛前供养这朵花的福报,从今生开始,八万劫都用不完。八万劫之后的事,我就不清楚了。”

旁边有个凑热闹的人对阿罗汉说:“您有神通啊,这个问题你回答不了,为什么不到兜率天请教一下弥勒菩萨呢?”

这位阿罗汉重新入定,他的神识上至兜率天。

弥勒菩萨告诉他,“以花供佛,福报有多大呢?这个,只有佛能说清楚。我现在只是一生补处菩萨,也回答不了。既然你问我了,我会记着这件事,等我成佛后,一定会告诉你。”

5、供养佛,虔诚的心最重要

说到供佛,无论是在寺院里,还是在家中,也无论是供水、供花、供灯、供香,或者供养水果、食物,有一颗虔敬的心,比任何供养物都重要。

作为觉悟者的象征,无论什么材质做成的佛像,都不会享用任何供养物。

6、供养作为一个修心法门

那么,为什么还要做供养呢?

佛陀说,供养作为一个修心法门,能够驱除众生的吝啬,帮助他获得安乐、解脱和觉悟。

在供佛时,如果供养人生起清净心、欢喜心、柔软心,福报更将不可思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