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銀行業全年盈利或增6%左右四大風險值得關注

核心提示:6月28日,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在京發佈《2018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課題組專家認為,中國銀行業業務增速將處於低位,但盈利效率持續改善,同時信用風險壓力加大,抗風險能力有望夯實。

報告:銀行業全年盈利或增6%左右四大風險值得關注

“2018年下半年,全球銀行業面臨的風險將會上升。對中國銀行業而言,需要密切關注信用風險增加的壓力。”6月28日,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在京發佈《2018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課題組專家認為,中國銀行業業務增速將處於低位,但盈利效率持續改善,同時信用風險壓力加大,抗風險能力有望夯實。

上述《報告》稱,下半年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有所增大,預計下半年和全年GDP增長均在6.7%左右,全年增速比上年放緩0.2個百分點。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將保持穩中有進,謹防“超調”引致經濟下行和市場波動風險。積極財政政策將發揮穩定經濟增長、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貨幣政策將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把握好去槓桿的節奏和力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銀行業全年盈利或增6%左右

2018年上半年,我國銀行業保持安全穩健運行,風險和合規意識增強,競爭力不斷提升。貸款結構不斷優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貸支持不斷增加;同時,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壓縮通道業務,縮短融資鏈條,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

“根據當前銀行業經營環境變化,我們判斷,下半年,我國銀行業經營發展會呈現四大特徵。”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銀行業研究團隊認為,一是業務增速將處於低位;二是盈利效率持續改善;三是信用風險壓力加大;四是抗風險能力有望夯實。

該研究團隊主管王家強分析,當前,實體經濟運行平穩,金融“去槓桿”將持續推進,監管環境整體趨嚴,銀行業規模增速不會太快,預計上市銀行全年資產負債增速在6%—7%;與此同時,存貸款在資產負債中的佔比或將繼續提高,貸款佔比有望提升至53%—54%,存款佔比則有望提升至74%—75%。而由於資產負債業務的增速趨緊,預計銀行業的盈利增長速度也將與之相一致變化,全年增長預計在6%左右。

不過,王家強認為,2018年,上市銀行信用風險壓力依然不容樂觀。近期,監管機構加大了對銀行體系不良披露的要求,其中逾期90天以上貸款均計入不良。受該政策影響,預計2018年二季度末上市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將升至1.7%左右,年底在1.65%左右。

隨著銀行業監管機構對銀行的監管力度不斷強化,銀行業將進一步夯實損失吸收的能力,加強撥備力度,並增加多元化融資渠道,撥備覆蓋率和資本充足率將呈現穩步夯實態勢。預計2018年末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達到200%左右,資本充足率為14%左右。

四大風險值得高度關注

儘管上市銀行信用風險狀況有所改善,但今年以來信用違約事件頻繁發生。中行《報告》稱,對上市銀行而言,四大風險值得高度關注。

一是潛在不良貸款。《報告》顯示,2017年末,上市銀行關注類貸款/不良貸款的佔比高達194%,同期主要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以下簡稱G-SIBs)的平均水平為100%。上市銀行逾期90天及以上貸款/不良貸款的比值平均為85.5%,部分銀行比值高於150%,而G-SIBs平均水平在80%—90%。同時,部分行業信用風險較高。2017年末,10家上市銀行製造業不良貸款率為4.84%,批發零售業不良貸款率為5.99%;8家上市銀行採礦業不良貸款率為4.83%。

二是“去槓桿”加劇信用風險的交叉傳染。《報告》稱,2017年以來,伴隨著一系列監管政策出臺,銀行理財、同業以及通道業務規模增速顯著下降,依賴這些渠道獲得資金的企業資金償付壓力顯著提升。

據統計,2017年,我國債券市場有47只債券發生違約,違約規模合計368.32億元。“債券違約企業的融資渠道是多元化的,大都通過銀行貸款,債券違約會加劇貸款償還壓力,造成信用風險交叉傳染。”王家強說。

三是住房按揭貸款增速較快。《報告》披露,2017年末,上市銀行住房按揭貸款規模合計達19.3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19.1%,顯著高於同期資產和貸款增速。同時,個人存款增速相對較慢。居民按揭貸款和存款非對稱增長,反映個人部門槓桿率不斷提升。隨著規模不斷攀升,風險在不斷積累。

四是中小銀行損失吸收能力亟待增強。伴隨著盈利增速的趨緩,銀行體系的槓桿管理壓力不斷凸顯,資本壓力持續加大。2017年以來,“穿透式”監管使銀行理財對接的非標、委外業務計提更高的準備金,加大了資本合規壓力。上市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損失吸收能力亟待增強。

去槓桿需科學把握節奏

基於上述分析,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銀行業研究團隊認為,全面加強風險防控、夯實損失吸收能力、優化不良債權處置政策和信用環境,將成為下半年銀行業風險防控的著力點。

首先,加強重點地區、重點行業企業的風險監控,主動壓降“壞槓桿”,特別是“殭屍企業”授信、高風險企業授信,合理控制按揭貸款增速,使居民槓桿率水平處於穩定增長區間。

“應當科學把握風險化解節奏,兼顧銀行、企業、社會利益,積極探索創新化解方案,在妥善化解銀行風險的同時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維護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大局。”王家強認為,應合理調節槓桿增速,引導信貸資金流向效率較高的行業和地區,重點支持具有核心技術、行業競爭力較強、市場需求較為穩定的行業內領先企業,對於符合國家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等政策的融資需求予以資源傾斜。

其次,銀行股東及經營管理者應提高對銀行信用風險的容忍度,調整追求利潤規模的考核導向,打破“正利潤增速”的剛性要求,為壓降“問題債權”提供緩衝期。

一方面,銀行應探索發行永續債、可轉股的二級資本工具、可減記優先股以及TLAC資本工具,根據匯率和利率中長期走勢,增加海外資本籌集力度。

另一方面,應鼓勵銀行採取“以豐補歉”的分紅政策,確保資本的積累;加快逆週期資本緩衝和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附加資本緩衝政策的落地;引導銀行保持理性擴張節奏,使槓桿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讓資金以最直接的方式進入實體經濟邊際產出較高的行業,遠離金融泡沫較高的行業。

再次,鼓勵銀行擴大不良資產證券化規模,加大市場化債轉股力度,藉助互聯網化平臺處置不良貸款;藉助對外開放加速時機,利用境外市場化解境內不良資產。

同時,完善破產重整相關法律制度,優化破產重整中的信息披露機制;完善司法程序,賦予金融機構等債權人有效行使監督權、實質參與重整重大事項決策權利等,防止“假破產、真逃債”等損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特別是加快建立失信企業和個人信息全國共享和懲戒機制,切實打擊惡意逃廢債務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