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成長指南丨炒股常犯的8個思維錯誤

週末翻看了羅爾夫·多貝里的《清醒思考的的藝術》和《明智行動的藝術》,這兩本書講了人們常犯的104個思維錯誤。其中有一些思維錯誤,也常常出現在股市投資中。

少犯一些錯,你離賺錢就更近了一步。

沉沒成本 被套得越深,越不捨得割肉

電影很糟糕。

一個小時後我對妻子耳語說:“走吧,我們回家吧。”

她回答:“肯定不行,我們不能白花100元買電影票。”

已經投入的錢成為我們堅持下去的理由,即使這種堅持毫無意義。

炒股的人在決定是否賣出股票時,常以買入價作為參照。當股價高於買入價時,就賣掉股票;當股價低於買入價,就抱住不賣。

被套得越深,越不捨得割肉。

怎麼解

已經投資了多少並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對現在的形式和對未來的評估。買入價並不重要,對這隻股票未來走勢的判斷才是是否賣出的依據。

對比效益 這隻股票已經跌了X%,很便宜

20世紀30年代,希德和哈利在美國經營一家服裝店。希德負責銷售,哈利負責裁剪。每當希德發現站在鏡子前的顧客真的喜歡一套西服時,他就會假裝有點耳聾。

當顧客詢問價格時,希德就對他的兄弟喊:“哈利,這套西服多少錢?”哈利就從他的裁剪臺上抬起頭,回答說:“這套漂亮的棉質西服42美元。”這個價格在當時高得離譜。

希德假裝他沒聽懂,又問:“多少錢?”哈利重複那個價格:“42美元!”希德聽完後向他的顧客轉過身來說:“他說22美元。”顧客聽到後趕緊將22美元放到桌上,搶在可憐的希德發覺“錯誤”之前,帶著“昂貴”的衣服匆匆離去。

炒股的人在買股票時,會對比這隻股票的歷史價格。“這隻股票便宜,因為它現在的價格只有最高價的一半……”這樣的說法我們經常聽到,好像跟撿到便宜一樣。

怎麼解

股票的價格永遠不會“低”或者“高”。它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唯一值得考慮的是它從這一刻起是會漲還是跌。

稟賦效應 我手裡的都是好股票

查理·芒格年輕時,有一次人家提供給他一個利潤特別豐厚的投資機會,只可惜他當時手裡沒有流動資金。

要進行新的投資,他必須賣掉他的股份,但他沒有這麼做。於是,芒格就這樣與一筆500多萬美元的豐厚利潤失之交臂了。

我們感覺我們擁有的東西比沒擁有的更有價值,我們通常會“神化”自己擁有的財產。比如,我們會認為自己持倉的股票都是好股票,遲早都會漲的。

怎麼解

不妨當做自己從未買過這隻股票,現在再一次讓你選擇:買或者不買。

如果你還會買,那就繼續持有;如果你選擇不買,那就沒有繼續持有的理由了。

損失厭惡 賣掉本該大賺的股票

想象一個場景:

我給你一個蘋果。

你大概會感到高興吧!這個劇本太簡單了,換個稍微複雜點的,來體會一下:

我給你兩個蘋果。接著,我向你要回了一個。

請問,哪一個場景更糟糕?

從理性上講,這兩個場景你的所得是等價的,但大多數人會覺得第二個場景的體驗更糟糕!在第二個場景中,你對損失一個蘋果的厭惡,已經嚴重削弱了得到一個蘋果的喜悅。

所謂損失厭惡,就是損失帶來的痛苦遠大於收益帶給我們的滿足感。打個比方就是:白撿的100元所帶來的愉悅,無法抵消丟失100元所帶來的痛苦。

由於人們對損失要比對相同數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即使股票賬戶有漲有跌,人們也會頻繁地為每日的損失而痛苦,最終將股票拋掉。錯失了很多後來的牛股。

怎麼解

一隻股票,你如果不想持有10年,那就連一天也不要持有。——巴菲特

預測的錯覺 盲從所謂專家的預測

“美國有6萬多個受過教育的經濟學家。他們當中有許多被聘請來預測經濟危機的發生時間。他們的預測只要有兩次準確,他們就會成為百萬富翁。但就我所知,他們中的大多數仍然還只是普通職員。” ——彼得·林奇

關於股市的預測層出不窮,而這些預測的所謂專家幾乎不必為錯誤預測付出代價。他們預測錯誤時沒有“壞處”,但如果預測正確,就會獲得大量關注、諮詢委託和出版機會等“好處”。

我們正在經歷預測氾濫的時代。

然而,影響股市的因素很複雜,未來的發展變化也有很多,股市幾乎是不可預測的。

怎麼解

請對專家的股市預測報之一笑。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這位專家的預測有何約束機制?如果他出錯,他會失去工作嗎?或者他只是一個自封的預測大師,靠博取關注來增加收入?

第二,這位專家的預測準確率有多高?過去5年做過多少準確的預測?

行動偏誤 就是受不了什麼也不做

有人分析過100例足球員運動員罰點球的情形。有1/3的概率射向球門中央,1/3的概率是射向左邊,1/3的概率射向右邊。守門員怎麼辦?他們或者撲向左邊,或者撲向右邊。反正很少待在中間——雖然有1/3的概率球會射向那裡。

因為撲向錯誤的一側也比傻瓜似的呆立原地看起來好得多。

在不明情形下我們會產生要做點什麼的衝動,隨便什麼——不管它有沒有幫助。之後我們會感覺好受些,其實什麼也沒有好轉——事實甚至往往正好相反。

許多投資者還不能正確分析股市的運行,就採取過激行動,比如在暴跌時恐慌拋售。這當然不值得。巴菲特也說過:“在投資時,行動和成績沒有相互關係。”

怎麼解

如果情況不明,請你不要採取任何行動,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勢。你要剋制自己。“人類的全部不幸就是他們不能安靜地待在他們的房間裡。”

新手的運氣 原來炒股賺錢這麼容易

20世紀90年代後期,在最初成功的驅使下,許多美國投資者投入了他們全部的積蓄購買互聯網股票。有些人甚至不惜為此借貸。

但他們忽略了一個小小的細節:他們暫時的驚人利潤與他們選股的能力無關,不過是因為市場整體在牛市中,想不賺錢都難。後來互聯網泡沫破滅,很多人都被套了。

在A股也是一樣,很多投資者都是一開始小試牛刀,賺到錢以後信心滿滿,於是大舉投資,甚至上槓杆,最後虧得一塌糊塗。

新手的運氣會讓你產生錯覺,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怎麼解

怎麼區分新手的運氣和能力呢?很簡單,把時間拉長。如果你長期在股市上都能賺到錢,你可以認為自己有些水平,但你仍然不能過於自信,始終要對市場懷有敬畏心。

對“因為”上癮 喜歡看股評

有這樣一個實驗:

一位女士在圖書館複印機前排起長隊時,問排在最前面的人:“不好意思,我只有5頁要複印,你可以讓我先複印嗎?”幾乎沒人同意。

她接著做實驗,換了一種說法。問排在最前面的人:“不好意思,我要複印5頁,可以讓我排在你前面嗎?因為我想複印。”儘管這個理由很可笑(誰不是想複印啊),但幾乎所有被問到的人都同意了。

股諺有云,漲有5大利好,跌有5大利空,不漲不跌就是5大利好對沖5大利空。

如果大盤今天漲了或者跌了,股評絕不會如實寫道:這是市場自然波動所導致的結果。讀股評的人想要一個原因,寫股評的人要給出這個原因——至於這個原因是什麼完全不重要。

怎麼解

股市漲漲跌跌太正常了,沒有必要一漲就找利好,一跌就找利空。試著用最少的信息來思考,——盯住自己所持有股票的基本面,過濾掉大多數的無效信息,這樣你會做出更好的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