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定价模式生变 塑料期货“塑”造产业未来

金融市场如何才能服务好实体经济,一个成熟的期货品种又会对产业链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人们关注并不多的塑料产业中,期货正在以其独特的价格发现功能、风险规避功能深刻地改变市场。随着塑料产业相关期货产品的成熟,期货价格逐渐成为市场“风向标”,也促使基差贸易、点价交易等在贸易环节利用得越来越多,塑料行业定价模式产生系统性变革,因此带来的价格透明化、利润稳定化也成为行业的新常态。

期货工具催生行业变革

PVC是近几年价格波动最大的塑料品种之一。2017年6月到9月期间,大商所PVC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一度从5800元/吨左右上行至最高的7800元/吨,市场波动巨大,也给实体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剧烈的市场波动中,利用期货规避风险,增强企业经营效应成为重要选择。

继2007年LLDPE期货上市之后,2009年5月25日,大商所第二个塑料期货品种——PVC期货挂牌上市。经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批准,公司自2009年开始参与期货套保业务。2016年之后,公司的套保规模显著上升,2016年公司套保规模约为5700吨,到了2017年,这一数据已经超过20000吨。

在制度建设上,英力特公司此前设有单独期货部门,2014年后为使期现货结合的更加紧密,便于更好地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公司将期货部并入PVC现货销售部,设有期货交易员、风险监督员、会计核算员、资金调拨员、合规管理员等岗位,对套保方案拟定,每天的结算、出入金、建仓、平仓、信息传递等进行专业操作。

事实上,出色的套保帮助英力特获得了良好的收益。根据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累计获得平仓净收益约3600万元。

期间,英力特套保团队认为PVC市场受制于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影响,市场价格终将回归,因此陆续加仓,最终在1701合约上进行交割。在交割前,公司期货账户盈利600万元左右,且用于交割的超过10000吨货物也已进入交割仓库。通过这一次操作,公司不仅在期货账户上实现收益,更重要的是提前锁定了现货价格,确实地规避了后续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

据了解,2017年大商所PVC期货成交0.39亿手,日均持仓量11万手,已经成为重要的期货品种之一。“期货价格已成为公司商务定价的主要参考之一。目前PVC期现货市场已高度结合,期货价格对现货市场的整体反应是真实、合理的,期货功能有效发挥,具备了现货市场的代表性。”杨尚辉说。

期货定价模式引领新风尚

如果仅仅有上游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话,期货品种对于实体经济的功能就难言充分有效发挥。事实上,随着大商所各个塑料期货品种的逐步完善,整个塑料产业的经营模式都在发生变化。

“基差贸易的定价模式相对石化定价模式而言更为灵活,在行情配合下可以让下游以低于市场价拿货,而贸易商通过期货套保等方式,也可以实现稳健经营、获取利润。因此,在近几年被贸易商大力推广。随着更多期现商和下游客户的加入,长期来看这种模式有望取代传统的定价模式。”中大期货分析师张骏称。

通过期货点价模式,下游客户也多了一个采购渠道,不仅销售可以更为灵活,而且在价格方面也往往比上游定价更有吸引力。

例如,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下游客户来看,现货需求量很少,一般很难从石化企业拿到较低的采购价格,但通过基差贸易方式向期现商拿货,交割地点、品牌都可以商定,几十吨也可以成交,而且价格是根据双方约定的基差和盘面走势而定,点价时机把握合适的话可以拿到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货源。

永安资本一直从事期现贸易,无时无刻都在跟期货打交道,不断深入的参与到期货市场交易中。“期货市场的定价相对合理,有利于规避行情风险,通过基差报价,顺利实现现货购销,促进贸易双方公平合理的参与市场定价。”永安资本聚烯烃负责人沈旭炜说。

据了解,今年春节前,期货升水华东PP拉丝有200元/吨的价差,某华东地区贸易商在9200元/吨的价位买入300吨现货同时在期货上以9400元/吨卖出套保。过完年后行情下跌,期货跌到8800元/吨时,现货市场上有客户意向以8650元/吨买入,公司便以8800元/吨的期货价格买入平仓,现货以8650元/吨卖给客户300吨PP拉丝现货,期现货合并计算后的收益为50元/吨。

当期货价格跌至8700元/吨左右时,该贸易商客户觉得行情暂时跌到了底部,希望锁定加工费。客户提出以8600元/吨的价格买入现货500吨。此时,该贸易商在现在期货价格基础上减100元/吨卖出现货500吨,价格为8700-100=8600元/吨。一个月以后,行情反弹到9000元/吨,现货也涨到8800元/吨,贸易商从市场以8800元/吨的价格买入现货500吨交给客户,盈利100元/吨,客户也盈利200元/吨。

“基差贸易方式更灵活,给予交易对手足够的时间来判断行情,结合自身经营情况来结算原料价格。与传统定价不同,基差点价需要交易双方提前沟通协商好细节,比如仓库、牌号、定金等。一旦成交双方就按约定执行,对双方的信誉要求较高。”沈旭炜表示,对于下游工厂来说,基差点价交易可以提前锁定利润,减少资金压力,将精力集中于生产销售方面,而基差贸易对于产业链中下游来说,也是规避风险的较好模式。

贸易商聚焦基差变化

大规模的产业客户持续参与,带来的结果就是塑料期货品种的价格发现功能更强,期现价差持续缩窄。

“与往年相比,近期期现价差只在50元/吨上下的浮动,期现价差进一步收窄成为今年聚烯烃市场变化中的最大亮点。”华东地区某大型贸易商坦言,基差波动收窄成为了当前聚烯烃市场中的常态。

对于基差波动的越来越小,华东贸易商普遍认为这在市场预期之中。在他们看来,这实际上是现有市场中期现套利者、套保商数量越来越多,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力量越来越大所造成的结果。

“近两年来,给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整个期货市场交易者在逐步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角色参与到了其中。”浙江明日控股集团化工事业部沈林海表示。

事实上,大商所的一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数据显示,参与大商所塑料期货品种交易的客户数量从2007年的8534户增长至2016年的26.7万户。其中,法人客户从2007年的174户增长至2017年的7953户。

从客户交易、持仓结构看,LLDPE和PP期货法人客户日均持仓占比分别为47.73%和48.32%。目前,大连塑料期货法人参与结构已与国际成熟市场相当。

据大商所相关人员介绍,法人客户对大连塑料期货市场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且涵盖塑料产业上中下游全链条客户和众多投资机构,塑料期货已经成为国内期货市场产业企业参与程度较高的领域之一。

正是因为法人客户的参与比例在不断增大,且市场参与者是以专业机构和产业链内部的资金为主,使得盘面的聚烯烃期货波动率有所下降。“对于聚烯烃贸易商来讲,我们并不是风险偏好者,反而是希望有一个相对稳健的市场,这样更有利于贸易商生存。”沈林海称。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聚烯烃期现市场中,套利商和套保商居多,更多的法人客户参与的是套利和套保交易。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