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道德经中的无是什么?有又是什么?

道德经中的无解释是万物之始。

很多人都理解成创世之前,万物产生之前,这样理解也没有错误,

但这个对我们个体有什么指导意义

仅仅为了表达宇宙观?只这样想,未免小看了老子。

这时涉及到一个问题:万物怎么来?无人知道,众说纷纭,有说创造,有说自然演化等等,但这个依旧对个体没有多大意义。那万物怎么存在?相对于个体来说,万物是被感知而存,这个对自己就有指导意义了。

有人说:你这样太唯心了,人死了,世界还在。

我理解的道德经中的无是什么?有又是什么?

一点也不唯心,人死了只所以世界还在,那是因为感知并没有消失,如果把整个人类看成一个整体,整个人类不见了,那这个世界还存吗?至少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存在了。而人死了相对于这个个体来说也不见了,道理一样。

盲人感知到的世界与有眼睛的人感知到的世界一样吗?肯定不一样?那动物看到的世界与植物看到的世界一样吗?肯定不一样,为什么同一个世界,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那么真的世界在哪里?

靠感知得到的的世界就是有,,名万物之始,指的就是你有感知之前的一切固定存在。

最简单的比喻:你用眼睛看到的这朵花与盲人用手去摸到的这朵花是不一样的。但都能感知到这朵花的存在,但花的样子颜色细节等等会有差异的。正常人闭上眼睛与天生盲人摸到的花也不一样,因为感知不同。一只蜜蜂看到的肯定和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我理解的道德经中的无是什么?有又是什么?

这就是有,一切被感知的就是有,人的认识是建立在有的上面,而无就一直在,但我们的极限只能认识到有。

有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所以有名万物之母,如果没有感知,这个世界对你来说是不存在的。

任何事情都相对的,有带来了便利,但是有也限制了我们,让我们只能局限于有,却根本看不到无,只能靠想象推测无

历代名贤高德修道的本意就是挣脱这个有,这个世界的束缚,进入无。佛教一些经典与道德经同途,万条路,一个道。道理在这里。因为这样理解对个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为道德经是一本实用的书,不是玄学,这是我一直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