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影像「滴滴」會診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2015年10月,根據《福建省衛生計生委辦公室關於支持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在莆田實施“提升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的通知》(閩衛辦規劃發明電[2015]270號)文件精神,莆田市率先開展“提升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建設。該項目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捐贈“影像雲平臺”相關軟硬件設備,助力完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以“影像雲平臺”為基礎,開展影像醫生簽約服務基層平臺和衛生信息化移動醫療建設,推動醫改、分級診療政策落地。

截止2018年3月31日,該平臺註冊影像專家45名,註冊醫療機構56家;影像會診申請總數131829例,完成會診131168例,回退514例,超時115例,審核率高達99.45%,超時率僅為0.12%,修訂率由原來的55%下降為40.2%;日均會診數230例,平均完成一次會診時間從原來的2小時下降為4.67分鐘;共計部署65臺二維碼圖文報告自助打印機,為群眾提供約85萬張的二維碼圖文報告。

莆田影像“滴滴”会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項目驗收會現場

莆田影像“滴滴”会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李坤成教授主持項目驗收

在驗收會現場,莆田市衛計委副主任張啟林首先做了《莆田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情況彙報》。市人口健康數據管理中心主任蘇志康作《福建省衛計委 農工黨福建省委會 支持莆田市提升衛生信息化項目試點建設驗收匯報》。他表示,莆田已在全市搭建了“影像雲平臺”基礎架構,實現區域內各醫療機構的影像設備及醫療資源整合,形成了高效統一、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區域醫療協同服務網。在此基礎上結合莆田市影像遠程會診的實際,創新性打造影像醫生簽約服務基層平臺,在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中極具推廣價值。

莆田影像“滴滴”会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蘇志康作驗收匯報

通過搶單、指派、兜底的遠程會診模式,有效提升影像遠程會診效率及診斷水平,緩解“小病大治”造成的醫療資源、患者分配不均等問題,極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醫獲得感,實現基層醫療機構、影像醫生、患者等多方共贏,為分級診療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有益實踐,產生了積極廣泛的社會影響。

影像專家代表和基層醫療機構代表在會上分別闡述項目帶來的好處。他們認為,模式的創新、激勵機制配套,極大地調動了醫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會診工作效率,病人在衛生院即可享受到高質量高水平的影像診斷服務,真正實現“患者專家零距離,基層群眾得實惠”。

莆田影像“滴滴”会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影像專家代表發言

專家組深入聽取項目實施報告、用戶意見,並審閱相關文檔、現場查驗應用情況,經質詢、評議,一致認為莆田市“支持莆田市提升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的實施進展、相關技術示範與推廣應用等取得了系列成果,具有突出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效益,已具備驗收條件。在數字莆田“十三五”統籌規劃下,構建了莆田市醫學影像協調診斷服務平臺,實現了全市醫學影像無膠片化,開展了放射影像遠程診斷服務,應用覆蓋全市各級醫療機構。並建議項目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創新模式、推動轉化,進一步完善項目成果,在福建省全省範圍內落地推廣。

莆田市“提升衛生信息化建設試點”項目的成功驗收,標誌著莆田市及福建省醫療信息化建設的重大突破,助力“數字福建”建設,為全省乃至全國百姓創造更多福祉。

莆田影像“滴滴”会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莆田影像“滴滴”会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