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仪拳点穴绝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间是中华武术发展的沃土。古往今来,名家辈出,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和智慧。几千年来脉脉相传的精神的文化底蕴,蕴育了两仪拳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拳种。两仪拳昌盛于宋,迄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早在先秦时代的“易经”中,对两仪已有记载。它是华夏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化形成的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瑰宝。其拳法理论,依阴阳五行,宇宙万物天然的融合,是天道、地道、人道的结合,使此功法日臻完善。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特色内家武学精华,它包含了形意、太极、八卦等多种拳术中的精髓,与祖国传统文化的佛学、道学、儒学、易学、中医学和气学、养生学及其它各门科学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其理论互相贯穿渗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仪拳点穴绝技

中华两仪拳以老架为基础,入门弟子必须先练习捞劲、灵劲、寸劲、钉钉劲、拧拧劲、里钩劲、外背劲、切背劲、篡劲、泄劲、颤抖劲、根根劲十二大劲法

练习十二大劲要求前拳塄后拳平,前塔后坠两膀平,砸着腰劲,挂着顶劲,挺翘颈直,步法稳健,气沉丹田,不动,别动,一动,一静,恨如钉,动如鼠,恨步重如山。脚落拳出,上下音合,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呼吸自然,发拳闭气,提肛收腹,舌顶上腭,大牙咬紧,挂着顶劲,以气催力,气神合一,拧腰顺膀,敛裆合膝,腰是转动肢,带动四肢,处处分阴阳,拳打一条线,手眼身法变,上下内外贯通,力发拳尖,才能达到点穴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仪拳点穴绝技

中华两仪拳是内外一体的功法,其精髓就是点穴解穴,制人不伤人,尤其注重实战,它拳速奇快,能借力借势点打人体36要穴,往往进击者未能出手而就被点倒,被击倒者不能发音,四肢无力酸软,或晕或瘫或哑、打滚不止,用任何药物医治无效,只有击打以掌解之,一掌即恢复正常。混元功法可以医治因穴位被无意击打、碰撞所导致的内脏、腹痛、晕迷、瘫痪、哑巴患者,各种疑难杂症、稀奇古怪之病症在这里会得到医治,其中,经张震领大师医治的患者不计其数。

中华两仪拳是我国古老而又神秘的点穴绝技,两仪拳宗法自然,招式奇特,轻灵稳固,集点穴养生、医术、经络内气功为一体,内蕴太极虚实之玄,外呈两仪八卦之要。

目前,为了弘扬中华两仪拳这一武术瑰宝,随着历史的前进步伐,有很多奇人绝活已面临失传的困境,这里申报的两仪拳,就是急等抢救的一项非物质古文化遗产,在我国实属一种濒临绝传的稀有神功,若此神功惨绝于世,将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的极大损失,将会使无数因穴位被无意击打、碰撞所导致的内脏、腹痛、晕迷、瘫痪、哑巴患者失去神功救治而康复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