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的爹和「哭祖廟」的兒子

“樂不思蜀”的爹和“哭祖廟”的兒子

“樂不思蜀”的爹和“哭祖廟”的兒子

一對父子,很奇怪的父子。

關於父子,文雅些,都說“虎父無犬子”;粗俗些,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但有時也會例外。

先說這位兒子。

這位兒子,姓劉名諶。漢昭烈皇帝劉備之孫,漢孝懷皇帝劉禪之子。被其父劉禪封為“北地王”。

劉堪的名氣,是他的以死殉國。《三國志.後主傳》上記載,劉禪投降鄧艾後,劉堪自殺:“是日,北地王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次以自殺。”

後來,越劇《北地王》,就是由此而來。而《北地王》中的“哭祖廟”,更是將劉堪自殺前在祖廟哭祭的場面描寫的淋漓盡致。

是不是很悲壯?

但這麼悲壯的兒子,卻偏偏趕上一個不怎麼樣的爹!

世人說起懦弱、無能,往往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論起無志、墮落,常常有“樂不思蜀”來概括。好象除了在長板坡做了回英雄人物趙子龍的“道具”以外,這位蜀漢後主實在沒有跟什麼壯舉連在一起過。

在人們的心目中,劉禪往上有損劉皇叔乃至漢高祖純正皇族血統的尊貴,往下愧對他兒子“哭祖廟”的壯烈,屬於裡外不是人的角色。

這種學說持續了 這麼多年,似乎沒人反對過,也許歷史也需要這樣一個地位尊貴的“小”人物來襯托他的偉大。陳壽雖然為他立了傳,但“字”多卻不“詳”,他很多重要的地方卻被“春秋筆法”描繪成了一個模糊的背影。野史,對他似乎也不感興趣,可能他即沒有文才又缺乏風流韻事,屬於一個徹頭徹尾的“庸人”。

但有時候我會想,劉禪的平庸是不是屬於一種另類的生存策略呢?

從遺傳上講,直系的除了 中山靖王劉勝有些愛胡鬧外,他老子的老子到他自己的兒子都沒有智障的表現,甚至表現還有些“英武”,所以從基因上看他並不弱智。在他對待諸葛亮的態度,尤其是對“相父”自己降自己的級問題上,他也並不是特別的糊塗。所以從最低限度上說他是一個平常人也不為過,更何況再有能力的人在諸葛亮的影子之下也會顯得平庸。

在諸葛亮 乃至後來的姜維的陪襯下,劉禪的地位非常尷尬。雖然諸葛亮自不量力的北伐即勞民傷財又費力不討好,但在我看來劉禪只有擺著一副崇拜的表情裝傻的份兒。因為反對的話,肯定會招來劉備舊部的憤怒,說他忘了祖宗。再加上劉備死前的遺言像一把大鍘刀一樣懸在他的頭上,他敢如何?所以他只能容忍諸葛亮姜維的“義舉”。至於兵臨城下時他的出降如果換做其他人說不定就會是一種愛民的美德,可到了他這兒就沒人提了,但我想他這種做法也不應該只能用膽小來形容。

劉禪亡國之後的做派受非議最大,但不那樣會如何呢?如果在北方的酒宴上他不說出那句讓他一舉成名的“此間樂,不思蜀”,而是大罵滅他家國的司馬氏:“我一定要食爾肉,飲爾血,光復我蜀漢河山。”那劉禪還會見到第二天的太陽嗎?

歷史上“後主”有幾個,但得到“善終”的好象只有這位阿斗先生了。熬不到善終的有位南唐後主,有點兒墨水,唱了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就被勒令去見了閻王。如果劉禪也奮筆疾書,痛抒亡國之恨的話,歷史上只不過多了位不很成功的詩人而已。

突然想到了一位“成功人士”勾踐,亡國之後不但自己甘受嘗人家糞便的屈辱,據說還陪上了老婆。但他贏得了活下去的機會,最終成了某類人的楷模。

試想如果劉禪在幾年甚至多年之後也能聚攏舊部收拾河山的話,那歷史的聖殿之中,勾踐的旁邊,是不是會多一位新臥薪嚐膽的英雄劉禪呢?

但最終劉禪沒有等到那一天。所以勾踐是英雄,李後主是詞人,而劉禪成了阿斗。

再與劉堪聯繫在一起,我想,“樂不思蜀”的爹有個“哭祖廟”的兒子,這應該是兩種極端的反應吧。後者,固然令人扼腕,但前者誰知道不是一種生存的藝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