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宝琴究竟有没有入薄命司

《红楼梦》中薛宝琴究竟有没有入薄命司

薛宝琴的一出场就惊艳了所有人。

她是贾宝玉口中“形容不出”的人物,是晴雯口中“一把子四根水葱儿”之一,是探春眼里“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是贾母眼里“逼着王夫人认的干女儿,贾母有了好孙女儿,就忘了这孙子(宝玉)了”,总之,是一位绝色的人物——无人可及!

那么,如此出色甚至绝色的薛宝琴,深得贾母宠爱的薛宝琴,真的命很好,没有入主薄命司吗?

我们来看看宝琴和她哥哥上京的目的,书上第四十九回第一次写到薛宝琴:

后有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闻得王仁进京,他也带了妹子随后赶来。

宝琴年纪小小,为什么就要急着发嫁?

当年薛蟠带着母亲和宝钗进京是为宝钗待选,如今薛蝌带着宝琴进京是为宝琴发嫁。这是不是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商人在古时候真的没有什么地位,家里有这么优秀的女儿都要上赶着别人家?

《红楼梦》中薛宝琴究竟有没有入薄命司

宝琴年龄不大,入京时大概十二岁左右,比探春还小一点,似乎还没有到出嫁的年龄,为什么要急着嫁?发嫁的原因是因为当年她父亲在世的时候许配给梅翰林之子。可惜现在琴父去世了,年幼丧父,本身就是人生一大悲哀。至于母亲还在不在,也没有介绍,不得而知。从这一点看,宝琴的命就不算太好,跟宝钗也差不多。

梅翰林家是不是悔婚了?

如果宝琴真是这样绝色的人物,不是应该梅翰林家上赶着去求聘,敲锣打鼓上门迎娶吗?怎么会薛蝌带着宝琴抛家别院来到京中发嫁呢?是为了就近能够更好地探听梅家的消息吗?如果这样的话,就证明梅家或许已存了悔婚之意。当初立下的婚约之事大约是没有人再提了。父亲不在了,当初立约之人也没了证明。大约也就是薛父临终前给薛蝌作了个交待。现在薛蝌要完成父亲的遗愿。长兄如父。

《红楼梦》中薛宝琴究竟有没有入薄命司

见多识广真的是福吗?

宝琴见多识广,从小跟着她父亲游历四方。书中借薛姨妈的话介绍她说:“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的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也许在今人看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在当时的交通和物质条件下,这游遍大半个中国对于一位小姐来说,是不是也是一种辛苦的颠簸?并不是小小年纪的宝琴所能承受得起的。

薛宝琴作的十二首怀古诗,说是十二个地方,大约覆盖了大半个中国。以她的年龄来看,应该是自很小起就一直在路上。有人推测说琴者芹也,曹雪芹是借着薛宝琴在写自己。书中凡是宝琴出场的地方都与写诗作赋有关,曹雪芹也是借宝琴之手写下自己想写的诗词。如果有人这样认为,我也没有意见。但是,宝琴的诗跟黛玉、宝钗和湘云的诗比起来,高下还是立见的。

《红楼梦》中薛宝琴究竟有没有入薄命司

宝琴的结局究竟怎样?

其实曹公写着写着就没了下文了。倒是合了脂批所说“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既然是作为正册的陪衬,那么她们最后的结局怎样并不重要,她们来只是走过场。所以后续的八十回里,作者借用王夫人之口说“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听见说丰衣足食,很好。”仿佛故意要给宝琴一个交待,也不足为信,有画蛇添足之嫌。宝琴跟着哥哥上京那么久,都没有看到梅家上人上门来有什么说法,这事儿大概后来就不了了之了,也就是说是梅家确实是悔婚了。

宝琴遭遇悔婚后又能怎样呢?她跟哥哥跟着大伯母借居在贾家,后来贾家败落了,宝玉出家了,宝钗孤零零地守活寡。宝琴和薛蝌在贾家还能住下去吗?住不下去又怎样?回金陵吗?那不成了笑话,说好去发嫁的呢?

这样一想,如此绝色的薛宝琴似乎比别的姑娘命运更惨,她不入薄命司谁入薄命司?

顺便说一句,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里,宝琴可以说是选得最为不成功的角色。是不是也是因为编导认为宝琴就是来打酱油的,所以没有必要特别挑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