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殺吳應熊,建寧公主什麼態度?

90秒電影

文/搞哥讀史

在金庸筆下的《鹿鼎記》中,建寧是康熙之妹,一位刁蠻任性、機靈古怪的公主。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建寧其實是清太宗皇太極第十四女,順治皇帝之妹,康熙皇帝的姑母。

順治十年(1653年),公主下嫁平西王長子吳應熊,當時只有13歲。順治十六年(1659年),公主被封建寧長公主封號。後來該封號改為恪純長公主,但具體時間沒有記錄。

在皇太極的諸多女兒中,建寧是唯一嫁給漢人的公主,而且在冊封長公主封號的諭旨中,建寧也排在最末。可以猜測,在後宮之中,建寧是比較不受喜愛的。

一、

建寧婚後,並沒有像小說中一樣遠道嫁去雲南,而是吳應熊住入北京的公主府,實際上是作為人質,防止吳三桂造反。

建寧與吳應熊成婚之後,三年之後誕下了長子吳世霖,夫妻之間尚屬恩愛。直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平西王吳三桂起兵造反,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遭連累。

康熙皇帝為殺雞儆猴,同時為清軍立威,下令

“本當照廷議,將吳應熊、吳世霖並其餘子,俱行凌遲處死。但以吳應熊,久在近侍,朕心不忍。故將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處絞。其餘幼子,俱免死入官。應坐人犯、分別正法。”

一日之間,建寧公主同時失去丈夫和兒子,家破人亡。

二、

建寧對此事有何態度,正史中沒有詳細記載,但以人情常理推之,必定是痛入骨髓。從後來實錄記載的隻言片語中,我們也可管窺一二。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康熙諭旨:“公主被反叛所累,屢年困頓。朕每念及,未嘗不為惻然。不意深染時症,遣乳媼暨親近侍衛往視,及回,轉奏公主之語,不勝感嘆。又聞病勢危篤,即命該部院衙門,將服飾執事等項,星夜制辦。今公主體中大愈,將此各項盡送公主處,以示朕惓惓注念之意。”

吳應熊和吳世霖死後,公主“屢年困頓”,可見建寧已經心如死灰,康熙此時留下的鱷魚眼淚,已經慰藉不了建寧公主的心。

古時公主封長公主封號者,皆為皇室有功之女。但所謂有功,其實只有政治婚姻而已。長公主名號好聽,卻意味著淪為政治工具,一生禍福不再由自己掌控。福兮?禍兮?


搞哥讀史

建寧公主是小說人物,她真實的身份是皇太極第十四女恪純長公主,比康熙皇帝長一輩,是姑侄關係,年齡也大了一大段,康熙十四歲親政時,長公主已經將近三十歲了,在影視劇裡的建寧和康熙兄妹相稱,調皮撒潑的樣子實際是不可能存在的。


清代歷史上公主七八十位,恪純長公主是唯一位嫁給漢人為妻的。公元1653年,13歲的恪純公主由孝莊太后主婚嫁給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很顯然這是一場政治婚姻,從此長公主的命運無形中就和平西王府的興衰捆綁在一起。

所幸公主下嫁後和吳應熊還算和睦,幾年之後生下兒子吳世霖,可好日子沒過多久,吳三桂於公元1673年打出“興明討虜”的旗幟發動叛亂。

封建社會叛亂造反是滅九族的大罪,康熙雖然也曾猶豫,畢竟牽涉到自己的姑媽恪純長公主。但自古皇帝無家事,帝王家在皇權面前是最不講骨肉親情的。康熙下旨將已經關押的吳應熊父子兩人斬首示眾。

長公主在一天之內同時失去丈夫和兒子,難以想象她當時是怎樣的心情,二十年前的這樁政治婚姻,註定是一杯苦酒,這一年恪純公主才33歲。

丈夫兒子死後,她獨守空房,想必是怨自己命苦當初嫁給了漢人,更恨公公吳三桂造反連累了自己一家人,對於康熙皇帝不念姑侄之情,冷酷無情肯定也是怨恨的,因為她還不相信丈夫吳應熊會謀逆造反,只是被迫或不知情而已,但這些想法長公主只能在深夜孤燈下顧影自憐罷了。政權鬥爭暗波洶湧,殘酷無情,不是一弱女子能掌控知曉的。


平定三藩後,從別處查抄出很多平西王府來往的文件,包括吳應熊給吳三桂的許多信件,長公主才知道吳應熊是造反同謀,早已經知道其父起兵的意圖。

恪純長公主孤獨30年後於康熙43年末走完了命運不濟的一生,終年6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