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贾卫滨再谈心电图诊断心衰(1):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之“掉头”现象

「专栏」贾卫滨再谈心电图诊断心衰(1):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之“掉头”现象

今年,为了加深对该理论的理解,使该项心电图技术更加完善,贾卫滨教授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胸闷、气喘症状8例患者新的心电图图谱,尝试做更深入研究。新病例心电图图谱证明:心电图“掉头”现象判断心力衰竭的可靠性较高,可以帮助解决临床疑难病情,有助于澄清有争议的临床焦点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贾卫滨教授之前通过对实例心电图图谱的观察研究,初步证明了心电图“掉头”现象与心力衰竭存在密切关联。本次研究借助心电图“掉头”,及“掉头延迟”、“掉头迟钝”等现象,对8例患者心电图诊断心力衰竭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引起大家对此类新概念心电现象的关注。

为清楚表达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的宗旨,使大家清楚了解心电图“掉头”现象,维护本研究体系论述的完整性,有必要简明复习文献及曾提出的核心理念。为此,作者选取了一组新的病例图片,仅提供图解,不再提供详细的病例介绍。

一. 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掉头”现象

“掉头”现象:必须满足3个条件,①胸导联存在r波递增不良的导联数一般≥3个,呈rS波(V1~V3、V1~V4、V1~V5;少数情况下V1~V2、V1~V6;rS型或为QS型;多伴动态演变);②主波掉头:r波递增不良后、尤其是临近导联必须呈单向直立的高R波形,如Rs、qRs、qR型;③r波递增不良的r波振幅越小,越有意义(如胚胎r波),见图1。

「专栏」贾卫滨再谈心电图诊断心衰(1):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之“掉头”现象
「专栏」贾卫滨再谈心电图诊断心衰(1):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之“掉头”现象

“掉头延迟”: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V1~V5呈rS型,主波在V6方可见到“掉头”或在V6呈RS、rs双向波,称为“掉头延迟”,见图2。

掉头迟钝”:LBBB虽然存在主波掉头延迟V6

方见“掉头”,但V6波R波振幅明显压低(RV6电压<0.6 mV);或LBBB虽存在主波V5“掉头”,但V5波R波振幅明显压低(RV5电压<0.6 mV),称为“掉头迟钝”(图2)。通常心力衰竭严重程度:V6掉头迟钝>V5掉头迟钝。

「专栏」贾卫滨再谈心电图诊断心衰(1):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之“掉头”现象「专栏」贾卫滨再谈心电图诊断心衰(1):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之“掉头”现象

“掉头失败”:LBBB始终未见“掉头”(V6呈现rS型),则为“掉头失败”(图3);但少数情况不具有LBBB严重心力衰竭也可以呈现“掉头失败”、“掉头迟钝”。

「专栏」贾卫滨再谈心电图诊断心衰(1):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之“掉头”现象「专栏」贾卫滨再谈心电图诊断心衰(1):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之“掉头”现象

二.“掉头”现象对诊断心力衰竭的意义

左心功能不全:对上文中提出的“掉头”现象需满足r波递增不良的3个条件,一般符合左心功能不全心电图特点。r波递增不良导联数越多,心力衰竭越严重。

右心功能不全:“掉头”现象不适合诊断右心衰竭;右心功能不全心电图诊断方法请参照《心电与循环》2017年第1期、第2期。

全心功能不全:(1)符合上文中提出的“掉头”现象需满足r波递增不良3个条件,但rS波多≥4个;(2)具有LBBB的“掉头延迟”、“掉头迟钝”、甚至“掉头失败”,尤其是伴有肢体导联QRS波群低电压<0.6 mV等心电图规律。

以上心电图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

专家简介

「专栏」贾卫滨再谈心电图诊断心衰(1):r波递增不良新概念之“掉头”现象

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及聊城市科技进步奖各一项,获山东省省级科研成果一项(第一位次)。在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亚太心脏大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年会、东方心脏病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等国家1类学术会议担任主持及大会发言多次,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年会大会发言优秀论文奖一次。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均第一作者),《中国循环杂志》优秀作者。先后荣获山东省聊城市知名医学专家、聊城市青年科技奖、聊城市杰出中青年专家,及临清市新长征突击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