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离不开油条,小面离不开藤藤菜

这个世上有很多天生一对,比如豆浆油条,比如羊肉汤和馍,比如稀饭和豆腐乳,再比如重庆小面和藤藤菜。

“一只小小的土碗,或者一只绝不起眼的搪瓷缸子,一只手便能抓扯出的面条,几茎藤藤菜,三两分钟煮毕,五六分钟下肚,小面之小,莫过如此。”

豆浆离不开油条,小面离不开藤藤菜

如果要说为什么小面馆都惯使用藤藤菜,一个是到了夏天,本地的这个东西十分便宜。尤其是今年,听闻一把藤藤菜才5角钱,菜价水平几乎与十多年前持平。

而藤藤菜自有它的妙处,空心菜,浸了小面的汤水之后嚼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重庆小面最重要的一味“佐料”就是菜,最好是藤藤菜,煮多久才能颜色鲜嫩又不软趴。

而对藤藤菜本身,就更没有什么要求了,新鲜足以,烫得还是鲜绿色夹起来最好。但是如果有特别老的梗,我就会默默的把这家划入黑名单。

豆浆离不开油条,小面离不开藤藤菜

豆浆离不开油条,小面离不开藤藤菜

而即使在重庆也没有所谓最正宗的小面,因此,小面才更好吃。不过要算作重庆小面,还得有三点:

一是碱面,制面时加入大量碱,最初是为防腐,后来成了重庆小面味道风格。二是重油,配料中加入猪油,即使不加猪油也是红油厚重汤汁浓郁。三是麻,重庆小面不是辣,而是麻辣。

吃小面二十余年,尚且没有哪一条明文规定重庆的小面里面必须放藤藤菜。

而对我来说,如果吃一碗小面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必定是里面放的不是藤藤菜。

但是如果一碗小面,啥子菜都不放,必定是大打折扣,从而对你这家小面的水平产生怀疑。

豆浆离不开油条,小面离不开藤藤菜

豆浆离不开油条,小面离不开藤藤菜

在重庆生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家的小面不放菜,倘若你喜欢吃,你还可以直接端着碗找老板多加点菜。老板也不是什么小气之人,用长筷子一挑,又是一碗菜。

而在外地,因为连面和油辣子尚可的都不多,这碗面到底加不加菜成为我评价它可否下肚的标准。

我已经不止一次在外地吃面时被告知,加菜5毛一份,而且这一份的量还要看老板的实在程度,不然就是三片生菜。

豆浆离不开油条,小面离不开藤藤菜

我曾经在武汉的一个长途汽车站候车时,在一个重庆小面的招牌下点了一碗重庆小面。

待面好端出来,老板连喊了两声重庆小面好了,我都没敢上前去端。原因在于,这个面条外形上虽然可以打个及格分,但是这一碗面,也就只有面条了。

汤有一点,小菜是没有的,莫说味精、油辣子海椒、花椒面、姜蒜水、猪油、葱花、芽菜……这些统统没有,我甚至怀疑它连盐都没放。

看我踌躇的样子,老板不耐烦的皱起眉头,头一点,手一挥,给我指了边边上一个调料角,“那里加佐料。”

你问那碗面最后的下场,两口,不能再多。

豆浆离不开油条,小面离不开藤藤菜

能在重庆开小面馆的,必定卧虎藏龙。

“二两牛肉面,多放菜”

“重麻,重辣,干熘儿”

“韭菜叶,煮硬点”

不需要现代化的打票备注,老板在脑子里过一遍,不一会,适应每个人不同口味习惯的面就正确的端在了面前。

豆浆离不开油条,小面离不开藤藤菜

而在外地,我必定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骚扰”。

“二两小面,加菜,多辣”

然后隔个两分钟,“你刚刚要的素面吗?”

“对。”

再隔个两分钟,“要辣不?”

“要,多放点。”

“我们这个辣椒很辣哟。”

“多放点。”

端上来之前,又才突然想起,我这碗应该加菜。

豆浆离不开油条,小面离不开藤藤菜

说重庆小面吃的是佐料似乎也没什么好辩驳的,但是没有哪个地方会为了一碗小面在佐料上琢磨得如此绵密细碎。

干辣椒选哪个地方的,油辣子怎么溅。放榨菜还是芽菜,芽菜是哪里的芽菜。

花生和硬豌豆放哪个,要不要放,是一颗颗的直接放还是砸碎了再放。

豆浆离不开油条,小面离不开藤藤菜

然而就以面而言,有些地方的面,重点在浇头。有些地方的面,重点在抻面发面手法。有些地方的面,重点在汤头。

老苏州人在乎的是宽汤紧汤、重青免青、是不是头汤面。巴黎十三区的老广东人也许就在乎汤头用的大地鱼干好不好,面是不是筋道。

而重庆小面,除了佐料的小味道,在乎的就是那一把必不可少的藤藤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