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聽聽最有發言權的農民是怎麼說的

「时评」“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听听最有发言权的农民是怎么说的

注:圖片為廣告,與文章內容無關

「时评」“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听听最有发言权的农民是怎么说的

自2018年起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為農民設立的節日,旨在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豐富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展示新時代中國農民的精神風貌。前些日子,消息一出,行業便開始了熱議。

不過,“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最有發言權的是不是農民本人呢?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農民朋友們是怎麼評說的。

讚譽 農業貢獻者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崔莊鎮商平莊村 凌波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糧食生產能力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1.2萬億斤水平。“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是對“三農”事業貢獻者的肯定與讚譽,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必勝信念的體現。

小時候,大人們在地裡幹活兒,我在地裡帶著弟弟妹妹翻石頭,抓蟲子,趟水,洗腳丫,各種“瘋跑亂顛”。長大後,我也有一把子力氣,就加入到了除草、打藥、澆水、收割、晾曬、入倉的勞作中。記得有一年,我家的麥子顆粒飽滿,獲得了大豐收,鄰居都跑到我家換麥子做來年的麥種,我媽說:“豐收的喜悅就像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一樣。”

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民豐收不再是難題,而如何把農產品賣個好價錢才是我最關心的問題。在2014年,我家將普通的玉米農作物換成了經濟作物甜玉米。第一年收成非常好,市場上供不應求,賣了一個好價錢,比種植普通玉米收益增加了一倍。但近些年,種植甜玉米的農民越來越多,價格也降了下來,嚴重的時候農產品銷路都是問題。

無獨有偶,社會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關於“農產品滯銷”的新聞。在內蒙古,馬鈴薯大量滯銷,價格跌至近十年最低谷,很多種植戶最後只能以0.3元/公斤左右的收購價賣給當地澱粉廠;“菠蘿之鄉”廣東省徐聞縣的上億斤菠蘿滯銷,最低跌到5分錢一斤也無人問津;海南省東方市芒果滯銷,大量已經成熟卻無人收購的果實堆積如山,開始熟爛在地裡……

眼下,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豐收問題”正通過打牢農業基礎、推進農業現代化而有條不紊地解決著,“營銷問題”的解決也有了創新方法。在海南,果農開直播賣水果,打開銷路;電商公司開通生鮮平臺,幫助農民賣農產品;兩年前,我也幹起了農產品微商,專營各種口味的甜玉米。現在每到豐收時節全家出動,有負責收穫的,有負責外宣的,有負責包裝快遞的,忙是忙了點兒,但收益非常可觀。。

新時代,新徵程。

農民豐收的寓意將更加豐滿。

“技能豐收”有盼頭。

陝西省旬邑縣太村鎮羅家村 張華

年初評上“職業農民”那幾天,我心裡歡喜得睡不著。我丈夫在旁邊打趣道:“想不到你這‘技術盲’,還成了‘土專家’!”

前些天聽新聞,我心裡更高興:秋天要過“中國農民豐收節”,我作為“職業農民”,也有了自個兒的節日。

當“農民”,為啥如此開心?

1994年,我和丈夫到廣東打工,發現老家果園裡隨處可見的蘋果,在南方很受歡迎。5年前,我倆一合計,乾脆回老家種蘋果吧!

我們家鄉地處渭北高原溝壑區,是蘋果的優生區。我和丈夫在荒坡上承包了上千畝果園。這想法很大膽,可我倆只有初中文化,心裡沒底兒:栽種果樹,該從哪裡下手?

正著急時,聽說縣裡打算選擇上千名種植大戶,成立職業農民培育班。我丈夫一聽眼睛都亮了,騎著車搶先報了名。後來,其中一個培育教學點,正好設在我家果園裡。

隆冬臘月,100多名學員在我家果園上課。從省城來的教授,講蔬菜種植、果樹生產、豬病防治,還有陽光心態、營銷管理、創業創新……我給大夥兒燒水送茶,順便旁聽老師講課。一年下來,我也申請要參加考試,後來竟考了個全班第三。

第二年培訓,我轉成了正式學員。經過系統培訓,最後也評上了“職業農民”。教授們都誇我,“張華,你巾幗不讓鬚眉呀!”

傳統農業中,農民對自身的認識,充滿了自卑感,缺技術、缺引導,農村長遠發展受到限制。其實,除了莊稼豐收,“技能豐收”更重要。因此,我們這些“職業農民”,也應承擔“技術普及”的社會責任。

年初,已學成出師的110名職業農民,組建了11支“紅馬甲”志願隊,走村入戶講技術,用的都是方言土語。職業農民,成了農業專家與基層百姓之間的“技術橋樑”。

我們志願小分隊裡,由我當隊長。出發那天清早,我扛上紅旗,召齊10名隊員,開了輛貨車,一路顛簸到職田鎮景家村。果樹修剪、玉米施肥……我們這些“土專家”,在果園裡認真解答大家的疑問。晌午剛過半,劉老太領著娃娃,從家裡端來餄餎面,站在田頭招呼志願隊員:“都來趕緊吃,一上午可忙壞了!”

真心幫助農民,農民就會記得你。土地上的故事,總是這樣溫暖。

“技能豐收”,生活便有了盼頭。我們羅家村裡,日子也紅火起來。我張羅組織了一個社火隊,男女老少100多人參加,讓春節年味兒更濃了。眼下,大夥兒就等著“農民豐收節”呢。自己的節日,更得熱鬧一回!

自豪感油然而生

北京市密雲區巨各莊鎮 王曉雲

我家經營著7個西紅柿大棚。前幾天知道咱們國家設立了“中國農民豐收節”,作為一個20多年土裡刨食的農民,我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感。

以前總覺得當農民沒出息,乾的活又髒又累,掙的錢卻少得可憐,沒人瞧得起。但是近些年,隨著農業現代化技術普及,科技含量增加了,體力勞動減少了,收穫卻比以前更多。而且國家對農業發展有很多支持政策,像我以前在市場擺攤,風吹雨淋別提多苦了,而現在採摘下來的新鮮西紅柿都直接配送到客戶家裡,區農業服務中心給我們指導技術,還幫著找銷路,教我們做電商、微商,我這一年的收入算下來也有20多萬元。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是我們辛勤勞動一年,最為快樂的日子。在密雲,9月是密雲水庫開庫撒網打魚的日子,是稻子成熟、金谷開鐮的日子,是葡萄飄香、板栗下樹的日子。放眼望去,到處都是農民的笑臉。現在我們村環境變美了,農業條件改善了,只要夠勤奮、肯鑽研、能付出,可以說條條大路通豐收。日子好過了,腰包鼓了,對未來更有希望了。以後我會繼續種好菜,把新鮮、放心的西紅柿送到每一位客人手中,用我的“豐收”來慶祝“農民豐收節”。

新型農民信心增

江西省南昌市昌邑錦恆田園綜合體負責人 伍世文

我沒想到返鄉創業第一年,剛當上新型職業農民,就要過剛設立的“中國農民豐收節”。

我是昌邑鄉伍喻村人,老家地處鄱陽湖畔,歷來是“魚米之鄉”。家裡祖祖輩輩耕田為生,記得小時候每到早稻開鐮,家家戶戶吃新米時,鄉親們總會“殺年豬”預祝豐收。

但那個時候,湖區種田很辛苦,收入也不高。村裡年輕人通過各種方式“跳出農門”。1997年,作為家裡老大,我選擇外出務工經商,給家裡多掙點錢。

得益於改革開放,再加上湖區人吃得苦,我在外面很快立下腳跟。我在江浙滬長三角發展,親身感受那邊農村的鉅變和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而家鄉發展還是有一定差距。2017年底,我萌發返鄉創業發展現代農業的念頭。慶幸的是,我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今年初,我的大型田園綜合體項目正式實施。每畝800元的價格,我成功流轉了1570畝農田,播種了900多畝優質水稻,同時試種了蓮藕、芋頭、木通等作物。周邊農戶除賺取工資外,年終還有一定的分紅。

我的田園綜合體項目,依託湖區良好的農業基礎和自然資源,推進農業、漁業與休閒康養、鄉村旅遊體驗等深度融合,整合資源,帶領村民們共同致富。

現在國家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說明黨和政府更加重視農業和農民,作為新型職業農民,我感到特別自豪,發展現代農業更有信心了!

擁抱節日 豐收在望

高原農牧民

6月,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北農牧區,糧食作物正蔥鬱,此時確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消息如春風般吹遍甘孜藏區。

在青德鎮木郎宮村收割青稞的村民擁色,握著剛收割的青稞,一邊打捆一邊激動地說:“昨天聽兒子說國家設立了農民豐收節,我從心裡感到高興。這說明黨和國家心裡面是有我們農民的,這就是具體的體現。”

擁色想了想接著說:“我們和教師一樣有了自己的節日,我高興地對娃說,咱們農民也成為高尚的職業了,一定要種好自己的地。”

與擁色想法相同的農民不在少數。在田間勞作的藏格阿姨高興地說:“我們有了自己的節日,耍壩子(農民慶祝豐收時在田邊寬闊地帶搭上帳篷歡歌笑語)就更起勁了,我們要把鍋莊跳得更歡快,把山歌唱得更高亢,把黨的好政策唱到田地間,把我們的幸福生活唱出來!”

素有康北糧倉之稱的甘孜縣,農作物長勢喜人。色西底鄉農民扎多正在磨坊磨糌粑。看著長勢良好的青稞,他高興地說:“今年應該又是一個豐收年,我要把去年陳青稞都磨成糌粑,把糧食口袋都空出來裝新糧食。特別是今年我們將迎來第一個農民豐收節,我就在盤算,一定要和迎秋節結合起來,跳三天三夜的甘孜踢踏。”“我相信,我們村子的人都和我一樣,更有幹勁種好土地,更有信心當好當代農民。”扎多大爺意猶未盡地補充道。

在康定市塔公鎮江巴村,西西正在擠牛奶。她說:“我們牧民已經定居在美麗的塔公草原,打好酥油,看好犛牛,和農民一樣等著今年9月豐收節的到來。到時候,我要把酥油、奶渣、青稞酒等家裡最好的東西都搬到帳篷,在草原上歡慶屬於我們自己的節日。”

每天都是豐收日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巨水村 阿堆

我雖然是一個農民,但是也愛關注時事,國務院批覆了中國農民豐收節,我當天就聽說了。畢竟現在的條件越來越好了,每年都獲得越來越大的豐收。現在更好了,我們農民也有自己的節日了。

以前,我們一家靠種幾畝地過日子,夠吃夠喝就已經很不錯了。幾個孩子一放假,我就為學費的事發愁,東借西湊的,哪談得上豐收?

現在好了,兒子參加工作多年,大孫子也快大學畢業了,家裡除了種地,小兒子還經營了一家小賣部。今年還投入幾十萬元開了一個農家樂,兒媳和侄兒侄媳都忙著經營農家樂,目前生意還行,再也不用為孫子的學費發愁了。

現在的農村政策已經好得不能再好了,農民再也不用為溫飽發愁了。我們村裡每家每戶都有汽車,家家戶戶的房子也都一個比一個氣派。以前覺得地裡收成好了就是豐收,就不愁吃喝了。現在的豐收可不僅僅是那一畝三分地的收成,產業結構調整,我們村許多農戶都改種蔬菜等經濟作物。我們村距離縣城只有3公里的路程,每天早上到集市賣蔬菜,這樣收成就翻了幾倍。還有的農民乾脆把土地流轉出去,自己又經營另外的產業。

就說我吧,原來靠著幾畝薄田,夠吃夠喝就算豐收了,年輕時每年在春節時才捨得買一套新衣服,很多時候給孩子買了衣服,自己就將就著洗洗舊衣服打個補丁過節了。現在的年輕人趕上了好時候,誰還穿打補丁的衣服?喜歡花裡胡哨的小年輕還穿上了有破洞的新衣服。

國家還對我們邊疆藏區給了許多好政策,學生上學有高原農牧民子女補貼,老人上了年紀有養老補助,再加上草改、林改等補貼,吃穿不愁。小時候根本想不到有現在這樣的好日子。汽車有了,房子還蓋成了標間,這日子每天都在豐收,為農民的豐收節豎個大拇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