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拼多多IPO招股书显示陆奇或将出任其公司独立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

行摄青年

关于这个男人:陆奇

陆奇

作为“职业经理人”,无论是从职位title还是所获得的口碑评价,陆奇显然是无比成功的,在美国互联网圈和投资界,陆奇也可谓是家喻户晓。“集深厚的技术专业技能、杰出的领导能力以及广博的商业知识于一身”,微软前CEO鲍尔默这样评价陆奇。

关于社交电商第一股:拼多多

拼多多的招股说明书披露,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黄峥所占股比为50.7%,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腾讯占股18.5%,高榕资本所占股比为10.1%,红杉资本所占股比7.4%。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林海峰、高榕资本合伙人张震担任拼多多董事。

拼多多

拼多多创业三年来,搭上了腾讯的资本和微信的流量红利快车道,在电商领域发展可谓是神速,从用户数上看,2017年9月用户超过1亿;2017年12月用户突破3亿,活跃用户达到2.45亿;2018年3月31日,活跃用户达到2.95亿。从几个关键指标上看,拼多多虽然与淘宝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与排名第二的京东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甚至在某些层面已经有赶超之势。
但是伴随着拼多多的高速发展,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低价低质、假货劣质、对商家的严罚导致商家上门维权、对微信流量过度依赖带来的发展隐患、相对滞后和待完善的反馈维权和应急机制,拼多多显然需要应对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拼多多为何牵手陆奇?

首先对拼多多而言,需要陆奇这个IP给美国资本圈说一个更加值得信服的故事。
拼多多作为社交电商的第一股在美上市,但美国投资大佬们并不了解拼多多的「故事」,拼多多在美国缺乏影响力,而陆奇是一个在硅谷乃至世界互联网行业和投资界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名字代表的是前沿科技、大局观把控,对于提升投资者的兴趣和信心,显然是大有益处的。
拼多多而言非常明白陆奇对自己而言能够带来什么,拼多多在美上市需要陆奇这个形象来为品牌来做背书,哪怕单纯的先画个大饼多融点钱,单纯的资本层面的受益也是值得的。
关于陆奇在拼多多的职位—独立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
一般情况下,公司董事可以分为: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以及独立董事
执行董事就是既有公司股票,又担任公司管理职责的人
非执行董事是有公司股票,但是不负责公司管理和日常运营的人或机构,比如外部投资者
独立董事是既没有公司股票,又不参与公司运营的人。
公司聘请非独立董事的目的在于防止公司其它董事被控股股东及管理层所控制,做出伤害全体股东利益的事情,类似于一个第三方的监督职责,不参与公司的实际运作。这里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推断出,陆奇加盟拼多多更像是一种资本运作的结果。
此外,陆奇担任拼多多薪酬委员会主席的消息,这个职位而言可能也是陆奇担任独立董事这一角色的带来的结果,之前百度任期内陆奇也在爱奇艺的薪酬委员会任职,和加入这家公司本身并没有关系。

薪酬委员会定义:公司董事会中的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体系设计提出建议,具体审查一般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与水平,制定管理人员奖金、期权等激励方案,这个委员会仅仅是一个建议和咨询机构,更像是顾问的存在,而非最终做决定的部门。

陆奇加入拼多多更像个幌子,但是不可忽略的实锤是拼多多背后的另一个男人—马化腾

马化腾

正如刚才提及陆奇百度任职期间内曾在爱奇艺的薪酬委员会任职,而现在剧本多少有点相似,不由得想起拼多多背后的第二大股东:腾讯,拼多多如果离开微信生态,将会带来崩盘式的结果。
这方面网上也有消息称,陆奇担任拼多多独立董事,可能是后期过渡到腾讯的一个「中转站」。
不管如何,目前来看拼多多显然不是陆奇的目的地!

视界云科技

陆奇出任独立董事,竟然成了拼多多招股书最大亮点之一。

有人据此说陆奇“去向已定”,甚至有人说陆奇出任拼多多高管,这完全是误解。实际上,陆奇出任拼多多独立董事,恰恰说明他不会入伙拼多多。证监会明确规定,独立董事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同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

对3岁的拼多多而言,能够拉来陆奇做独立董事,是一个聪明的做法。拼多多大概也想借此提升公司在投资人心目中的形象。毕竟,在互联网科技圈,陆奇有着良好的口碑,有强大的技术背景,还做过雅虎执行副总裁和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在硅谷和华尔街都有一定影响力。

对57岁的陆奇而言,为何接受拼多多出任独立董事,就不得而知了。拼多多独立董事这个头衔,大概也不会给他的职业履历加分。

这就不难理解,陆奇的名字出现在拼多多独立董事名单之中,都能引起业内如此关注。相信过不了多久,陆奇的去向会真正浮出水面。


老虎科技

很简单陆奇此时与拼多多扯上关系,更多的是一场联合营销的故事。 拼多多上市在即,而陆奇在美国,尤其是华人技术圈中仍拥有难以撼动地影响力。陆奇此举算是给没有太多“干爹干妈”的拼多多一个品牌背书,试图通过个人IP的力量加码公司。

  陆奇加盟拼多多,不论是外界猜测的资本运作,亦或即便有真实加盟的意思(社交电商确实有陆奇AI技术指导发挥的余地),拼多多都是实实在在的赢家,被陆奇这样卓越的人才关注不会是什么坏事。

  而于陆奇而言,无论是新职位还是新角色,陆奇和拼多多都只是一场测试。

  首先看拼多多发布的职位,陆奇是作为独立董事和薪酬委员会主席的头衔出现。这两个职位并不涉及到公司的具体管理,因此在运营层面没有太多的实权。比如雷帝网就曾比对过其他公司的一些安排,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人工智能与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是美团点评独立非执行董事。

  有幸的是,拼多多是电商领域的一匹黑马,而且还要上市,但是在美国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纵观整个拼多多的运营体系,发现其缺乏的恰是核心文化与价值体系这样一股灵魂。而陆奇在这个节点,以个人品牌与影响力入驻,恰巧弥补了这一缺陷。

  只是,从长远上看,会不会太高估了陆奇对拼多多的影响力?


科技向令说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不管是对陆奇还是对于拼多多来说都是好事,下面请听五哥给你们一一道来。

  • 拼多多高速发展阵痛不断,黄峥需要陆奇

拼多多创业三年,已经是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并且已经传出消息拼多多将于年底登陆资本市场,在美国上市,可谓是风光无比。


搭上了腾讯的资本和流量红利,让拼多多占尽了便宜,因为是腾讯亲儿子,资源的倾斜让拼多多高速发展,短时间就取得了别的企业想不敢想象的成绩。

但是伴随着高速发展,也有很多问题爆出来,因为拼多多的处罚尺度太严重,商家上门维权,以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吐槽平台商品的品质,拼多多想要用三年的时间走完淘宝十五年的行业积累,难度可想而知。作为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也深知这点,长久战,他需要一位得力助手,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帮助他,何况陆奇还是华人第一职业经理人,何况他还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和人工智能行业的背景。


  • 陆奇誉满业界,但职业生涯缺少创业经历

而回过来看看陆奇,可以说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陆奇已经是全世界最高的level了,要知道能成为微软的EVP,执掌微软的四大核心部门之一,实力毋庸置疑。要知道仅仅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就走出了张亚勤、张宏江、王坚、马维英等等一众优秀的企业家和行业资深大牛。

凡事陆奇的职业生涯,还缺少一笔,那就是创业经历,陆奇没用从0到1操盘过一家企业,而拼多多虽然不是从0到1,但是这家成立才3年的高速成长的企业,是最接近陆奇创业梦想的企业。

因此,不管是陆奇还是拼多多,我觉得都是一件好事,说实话我曾不看好拼多多,甚至现在我都还不看好拼多多,但是不得不承认拼多多的模式是成功的,因为用户感兴趣。

未来,祝福拼多多、祝福陆奇、也祝福黄峥!


EmacserVimer

陆奇担任拼多多的独立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那薪酬委员会可是实职!

这么大的新闻,真让人浮想联翩呀。

至少有几个想象:

2、拼多多6月29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不得不公布陆奇担任要职的新闻。可以肯定的是:之前,二者已深入“勾搭”了呀。

看来陆奇未来的方向,一定是中国大陆,中国大陆。

3、拼多多招股书显示,创始人兼CEO黄峥占股50.7%,腾讯占股18.5%。是不是陆奇与腾讯之间的关系,就这么慢慢显露出来了?

陆奇如加入腾讯,那又是一个天大的新闻。

也就是说,陆奇很可能代表腾讯,或者其他大资本而出任拼多多薪酬委员会主席。

如果不是腾讯,那是高榕资本,还是红杉资本呢?

不管加盟哪家,都是为其提分,为其品牌提升的好消息。

4、陆奇任拼多多独立董事,除了我们可猜测陆奇的动向之外,这则新闻,本质上是为拼多多加分的新闻。

这家短短3年即上市的公司,让京东、淘宝为之恐慌的公司,需要更多牛人为其背书,尤其在美国市场上,需要美国股民认可的信息。

陆奇名字一出现,那可就证明拼多多的分量呀。

最后,我们要说,陆奇还年轻得很,之前干了那么多大事,在转回大陆时闪了一下腰。观众都希望他赶紧公布下一个职务,都想着他的能量有施展的地方。

所以,一有陆奇的风吹草动的信息,都会飘散开来。

只可惜,信息是如此不透明,不对称。有可能陆奇都在某地上班了,我们吃瓜群众还在争吵猜测着他的工作职务呢。


财经作家邱恒明

不过他仅出任拼多多独董和薪酬委员会主席,这两个都是虚职,这意味着陆奇还能在其它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

陆奇在硅谷是享有声誉的华人。微软CEO纳德拉在《刷新》一书当中回忆道:“鲍默尔向我推荐陆奇,虽然用他对我自己是一个威胁,但是为了顾全大局,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聘用了陆奇。直到他离开微软,我们都还是好朋友。”

拼多多已经成为能够超越京东的电商平台,公司越来越依赖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这个背景下,陆奇的加入将为公司指明方向。


Teku特酷



二,陆奇也在考虑自己的下一站。





雄风投资

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拼多多需要陆奇来背书,陆奇也乐意到拼多多赚外快!

先来看看“独立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这个职位是什么鬼。

这个职位并不是一家公司的核心岗位,而是类似“顾问”的虚名头衔而已。



也就是说,陆奇对于年轻的拼多多只是装点门面的“旗子”罢了。

另一方面,对于陆奇来说,合适的时候跳上合适的船,这不是职业经理人最擅长的吗?

这无论是在硅谷,还是国内科技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之前他们实在太给力了,陆奇高大上且完美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大家一时难以接受。



不管是拼多多这样的独角兽,还是像陆奇这样在硅谷打拼数十载的职业经理人。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商人。商人的本质需求是什么?当然是利益交换。


中国科技先生

陆奇担任拼多多独立董事和加入拼多多根本就是两回事,这次陆奇又是“被炒作”了。


一般而言,公司董事可以分为: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以及独立董事。


执行董事就是既有公司股票,又担任公司管理职责的人,比如CEO、CFO等高管。


非执行董事是有公司股票,但是不负责公司管理和日常运营的人或机构,比如外部投资者;所以非执行董事又被称为外部董事。


而独立董事是既没有公司股票,又不参与公司运营的人。公司聘请非独立董事的目的在于防止公司其它董事被控股股东及管理层所控制,做出伤害全体股东利益的事情,类似于一个第三方的监督职责。


至于陆奇将担任拼多多薪酬委员会主席的消息,之前陆奇也在爱奇艺的薪酬委员会任职,和加入这家公司本身并没有关系。



高挺观点

现在是世界杯期间,基本上球员除了转换成年国家队之外,基本上任何职业俱乐部都可能加盟,职场也是如此,之前陆先生是度娘的核心主力,现在转会拼多多成为核心主力也未尝不可,这才是职业。

而且度娘和拼多多之间的关系并非足坛上的同城死敌那般,职业球员为了大合同转会死敌俱乐部的都不算稀奇,何况陆先生并未如此,所以,陆先生转投拼多多也无可厚非。

至于拼多多看中陆先生的原因应当还是基于其优异的管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对股价的提振能力,这一点在度娘身上已有所体现,陆先生效力度娘时,度娘股价上涨不小,离开后时度娘股价有所回调,高管的去就确实也是股价的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对上市公司来说,股价才是回馈投资者的根本之道,拼的就是股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