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華區塊鏈基金袁曄:再談通證經濟學

各類牽強附會的區塊鏈項目快要笑掉大牙了。

區塊鏈世界的“騙子”太多,“智商”不夠用了,區塊鏈世界的“鐮刀”太多,“韭菜”已經不夠用了。

最近看到很多區塊鏈項目,一天差不多看十幾個白皮書,見六七個團隊,整體的感覺是:

1、美國人對區塊鏈的理解太差,基本上落後華人一百多年(按照“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的計算公式)

2、很多傳統業務發展基礎不錯的項目在現階段完全沒有“+區塊鏈”的可能,非要生拉硬套,比如說:食品溯源,人工智能等等,因為以現有區塊鏈的物理條件,在可以確定的未來一年時間內是無落地可能的。

3、對於那些非常適合“+區塊鏈”的行業和領域,比如:網絡遊戲,金融交易等,團隊並沒有理解區塊鏈的精髓,硬是將自己的業務“照貓畫虎”地結合了區塊鏈,並且發了一個Token,而且還大談特談“通證經濟學(Token Economy)”。殊不知,破綻百出,但是卻不自知,還以“皇帝新衣”的態度否認自己是在發“空氣幣”。

最近看到的項目,90%以上都是漏洞百出,完全突破了我們作為區塊鏈投資機構的判斷底線,儘管市面上多數是空氣,但是也請您們把Token模型設計好,如此“蹩腳”的通證生態體系,不僅僅打項目方的臉,也打投資機構的臉——你們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投區塊鏈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