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鏞30年前改造的這條胡同,曾獲國際大獎,今天成了這模樣


北京胡同拆遷改造的話題一直是最熱門的,在這個話題中,有兩個最值得討論的案例,一個是南池子的拆改,我前一段時間專門寫過。另一個就是菊兒衚衕。菊兒衚衕的改造與南池子不同,無論理念還是結果都有很大區別。菊兒衚衕改造是吳良鏞大師的作品,得到了國際人居獎。那麼,這些年過去了,菊兒衚衕的現狀如何呢?

菊兒衚衕位於南鑼鼓巷東側,走到衚衕中間就能看到這樣二層和三層交錯的樓房。北京胡同除了新建現代建築之外,肯定是平房,所以這樣二三層的小樓,格外引人注目。這也就是吳良鏞主持的菊兒衚衕改造案例所在地了。

外觀上看起來已經比較破舊了。畢竟已經過去30年了。

裡面更顯得舊了。

樓道里的現狀。這還是清理過了,據說前幾年的時候,大家都往樓道里堆東西,很難看。

建築是徽派風格。當然也有人對此提出異議,認為不應當按中國風格,而是按北京風格來改造。這個爭議且不說,先看吳良鏞改造的核心是兩個理念,一個叫有機更新。就好象一個人衣服破了打塊補丁,其實只要精心縫補,即使舊了,是百衲衣,也不失其美麗。所以對於菊兒衚衕,並沒有盲目拆除,而是將建築分成三類,分別採取措施。這一理念的重大貢獻,就是保留了衚衕肌理,而沒有去草率推平。

這是從樓上俯看庭院。第二個理念就叫“類四合院”。這種“類四合院”模式,抽取傳統空間形態的原型,用新材料和理念創造新的人居環境,同時解決一些目前面臨的問題。


整體改造方案在設計時,結合了原四合院的佈局,同時專門考慮了公共空間、鄰里關係的方便溝通。但據後期調研的資料有稱,設計中好的初衷,在現實中並不一定完全發揮作用,甚至走向反面,比如各院落、鄰居之間的連通,考慮的是情感聯絡,但事實上也帶來一些隱私保護、外人過於方便進入,包括遊客隨意闖入和偷竊等事情發生等。

這是門口的報箱,可見一個庭院空間居住人口之多。這一點值得多說幾句,這是我認為的與南池子改造的最大區別之一。南池子改造,房屋面積夠豪,房價也夠豪,結果就是原住民區域成了有錢人的區域。菊兒衚衕當時採取的是小戶型、低造價,讓老百姓住的起。所以從這點上,我要力挺吳良鏞大師。

今天的菊兒衚衕改造示範,已感覺像一個老人了,但如果整體稍做打理,仍會煥發新的生機。至於那些當時的設計理念,比如小戶型、小客廳包括停車場等問題,可能需要新的解決方案。


儘管事物不可能百分百完美,但菊兒衚衕為衚衕的改造提供了一條重要的探索。可惜的是,這樣的探索,菊兒衚衕成了惟一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分析原因是多樣的,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自那個年代開始,金錢、速度、地產等關鍵詞都佔據了時代的重要位置,人們考慮的是利益如何最大化,誰還能靜下來心來考慮建築中“人的尺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