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项羽和刘邦的人生?从中能够得到哪些道理?

小九九﹎

项羽只有匹夫之勇,与刘邦的智慧完全不在同一层面


项羽人生最后一幕可谓悲壮:悲,是可悲;壮,是壮烈。壮烈自不待言,率领二十八骑殊死一搏,杀伤数十倍的敌人;可悲是正如韩信对他的评价,只有匹夫之勇,毫无战略、谋略;更可悲的是,临死前还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上天,可谓至死愚昧,愚昧至死,实际上他的失败几乎全部归咎于他自己。


项羽因为对秦的血海深仇而投身于反秦事业,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全歼了秦军的主力,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此时的项羽是最耀眼的明星。但自此以后,就开始一路下坡,因忌恨刘邦先入关中,违背义帝的约定不封刘邦为关中王,失信于天下,不忠于义帝,结怨于刘邦,可谓不智;既然已经得罪了刘邦,又不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做事首鼠两端,留下祸根;入咸阳后,大肆抢劫烧杀,掘坟盗墓,之前又坑杀二十多万秦军降兵,而相反刘邦入关中军纪严明,约法三章,两相对比,秦人变成了刘邦的基本盘与主要兵员、物资供应地,而项羽与秦人结下了血海深仇,可以说楚汉战争的结果是秦人逆袭复仇的胜利,短短数年间的惊天大逆转真是莫大的讽刺。


项羽不在关中立国,而选择自己家乡(下项,今江苏宿迁)的四战之地立国,战争一开始就处于被包围状态,他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根据地,首都彭城都数次被攻下,这样的选择不智之至,而刘邦的后方始终没有遭受兵灾,所以他可以经历数次重大失败而翻盘,项羽的军队却越打越少,越打越弱,最终仅余二十八骑与他一起战死于乌江。



放弃关中立国,项羽却将秦人痛恨的三名秦降将分在秦地,结果刘邦进攻关中传檄而定,悍将章邯没有任何表现能力的机会,等于将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关中拱手让给了刘邦,埋下了自己失败的祸根。分封的其他十几个诸侯王也非常失败,几乎没有一个是自己忠诚盟友,很快大部分不是倒向刘邦,就是因为缺乏能力、实力被刘邦消灭。


更愚蠢的是,项羽祖先世代为楚将,祖父项燕更是战死于抵抗秦军的最后一战,他却不仅违反秦盟主义帝的约定,而且放逐、直至杀害义帝,其信用、人格完全破产,等于向天下昭示自己残暴、不忠不义无底线,这样谁还敢与他结盟?韩信判定项羽只有妇人之仁,没有气量分赏有功之人,而刘邦恰恰相反,不吝给同盟者分王、分利益,如韩信封齐王,彭越封梁王,英布封淮南王,张耳封赵王等等,而项羽除了自己外,手下没有一员可堪与这些人一战的方面大将,刘邦盟友越打越多,项羽盟友越打越少,他的失败是必然的、迟早的。



刘邦、项羽在政治上的智慧差别甚巨,与他们的年龄、阅历也密切相关,刘邦毕竟年长,仅比始皇帝小三岁,又在社会底层,历经人世艰辛,黑白道通吃,洞察人性,有识人之明,个性又豁达大度,不拘小节,有容人度量;而项羽年轻气盛,贵族出身,生活环境单一,缺乏识人能力,再兼气量狭隘,做事没有规划,目光短浅,他是借着反秦大潮的站在最高潮头的时代弄潮儿,一旦失去反秦的目标,就不知为何而战,如何而战,完全凭借个人的武勇胡闹一通,稀里糊涂走向绝路,至死不悟。


侯杨方

楚汉战争中项羽失败自杀,刘邦成功打败项羽当上皇帝,从项羽和刘邦两个人的人生告诉我们许多道理。下面我具体谈一下。

一,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在灭掉秦国后,坑杀二十万秦军,在秦都咸阳大开杀戒,杀了己投降秦王子婴及秦始皇皇族宗亲,几乎杀光,还有朝廷大臣,另外,还纵兵抢劫,还烧了秦朝阿房宫,项羽在秦人眼中是暴君,彻底失去民心。反观刘邦,他先攻占咸阳,接受子婴投降,末杀秦朝大臣,并约法三章,不淮军队绕民,获得民心,因此,刘邦得到民心得到了天下,项羽失掉民心失掉了天下。

二,人的心有多大,理想多高,他就能走多远,还有要顺应历史朝流,不能搞倒退。项羽他只有做西楚霸王,即王中王理想,他是义军首领,搞分封制,废除了秦始皇蠃政的中央集权下的郡县制,开历史倒车,而刘邦建立汉朝时,实行中央集权下郡县制,和封王制相结合,刘邦素有大志,有当皇帝远大志向。所以后来做了皇帝。

三,刘邦善于识人用人,有领袖气度,强大气场,吸引人才为自己创业打天下。刘邦手下顶级谋士张良,陈平,管理天才萧何,将军如云,韩信,彭越,英布,周勃,樊哙,泸涫,等将军,强大的文武团队为他最终打下江山,建立了汉朝,长达四百多年。而项羽则刚愎自用,仅凭个人之勇,匹夫之勇,连唯一谋士范增都赶走了。一此将军,谋士离他而去,所以最后兵少将少最后垓下兵败自杀,说明人多力量大,刘邦有力的团队力量比项羽个体力量大。


蔡哥谈

在人们印象中刘邦是一个小人得志的样子,对历史了解多一点,就知道完全不是,刘邦年轻时喜欢到处游历,看尽世间百态,当他看到秦始皇坐车车巡游天下时,说,大丈夫当如是也。意思是,作为一个爷们就要像秦始皇那样。需要注意,刘帮和秦始皇一个年龄段,俩人年龄相差不到三岁。刘邦还去拜师当时很有名的儒家大师,具体记不清楚。所以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他是做好准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