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非遺知識小課堂來啦!

敲黑板!非遺知識小課堂來啦!

1.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是這麼闡述的: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所認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2.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這幾個方面:(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手工藝。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這幾個方面:(1)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2)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3)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4)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5)傳統體育和遊藝;(6)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3. 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哪些主要特徵?

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活態性、傳承性、流變性、地域性、民族性等主要特徵。

4.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有什麼不同?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都屬於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以及在建築式樣、分佈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

物質文化遺產強調了遺產的物質存在形態、靜態性、不可再生和不可傳承性,保護也主要著眼於對其損壞的修復和現狀的維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態的遺產,注重可傳承性(特別是技能、技術和知識的傳承),突出人的因素、人的創造性和主體地位,強調知識技能及精神的意義和價值。

5.“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無形文化財” 有何關係?

“無形文化財”的概念源於日本政府頒佈的《文化財保護法》,是指那些具有較高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的傳統戲劇、音樂、工藝技術及其他無形文化載體。

學術界普遍認為,“無形文化財”的概念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主要淵源之一,並且在內涵、外延上,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基本相同。

6.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世界遺產體系中處於什麼位置?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劃分方法,世界遺產共有五大類別,包括: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世界文化景觀遺產、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7.“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是一回事嗎?

是。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頒佈之前,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稱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公約頒佈後,此前被宣佈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遺產被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同時不再宣佈其他任何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而是宣佈“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8.“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體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什麼特徵?

這句話體現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域性特徵。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在一定地域產生的,與該環境息息相關。該地域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生產、生活水平,以及日常生活習慣、習俗等都從各個方面決定了其特點與傳承,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人們常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9.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成不變的嗎?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是一種活態流變,是繼承與變異、一致與差異的辯證結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過程中,常常與當地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相互融合,從而呈現出繼承和發展並存的狀況。但應該看到,雖然有變化和發展,但仍然存在基本的一致性,如果完全不同,也就失去了其特質。

10.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麼被稱為“活化石”?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通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可以從中瞭解到特定歷史時期的生產發展水平,社會組織結構和生活方式,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道德習俗及思想禁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民間的、口傳的、質樸的、活態的存在形式,彌補官方正史的不足、遺漏或諱飾,有助於我們更真實、更全面、更接近本原地去認識已經失去的歷史及文化,是歷史的活的見證。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活化石”。

11.為什麼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維繫民族精神的紐帶?

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很強的民族性,體現了特定民族的獨特的思維方式、智慧、世界觀、價值觀、審美意識、情感表達等因素。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傳承和民族精神,傳承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動力、精神依託,是民族文化復興、民族文化整體可持續發展的源泉。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深深蘊藏著所屬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這些維繫民族血脈的元素反過來又世代塑造並延續了這些民族一脈相承的生活態度和社會行為。

12.中國的文化遺產日是哪一天?

2006年起,國務院規定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

13.設立文化遺產日的意義是什麼?

通過設立文化遺產日,一是切實喚起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建立並完善國家保護為主、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機制;二是推動各級政府切實改善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文化遺產日”的設立凸顯了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於增強全球華人特別是海峽兩岸同胞對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的認同感,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

14.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是怎樣的?

下圖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主標識形式。上方採用簡體中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下方採用漢語拼音“ZHONGGUO FEIWUZHI WENHUA YICHAN”,各民族自治地區可使用當地少數民族文字,在對外交往中可使用英文“CHINA INTANGIBLE CULTRAL HERITAGE”或其他文字。

標誌外部圖形為圓形,象徵著循環,永不消失;內部圖形為方形,與外圓對應,天圓地方,表明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空間有極大的廣闊性;圖形中心造型為古陶最早出現的紋樣之一的魚紋,隱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魚生於水,寓意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世代相傳;圖形中心,抽象的雙手上下共護於“文”字,意取團結、和諧、細心呵護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的寓意。

敲黑板!非遺知識小課堂來啦!

15.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的權利人是誰?

16.公益活動和商業活動可以使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嗎?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權利人鼓勵將標識用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益活動。使用人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用於商業活動,應當事前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提出申請,並取得許可。

17.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使用時,有何具體要求?

標識大小可按比例放大或縮小,但不得更改圖形的比例關係;標識樣式可以外框單線或外框雙線形式出現,用於文字版式展現、海報效果等;標識標準顏色為紅色和白色,可根據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顏色。

敲黑板!非遺知識小課堂來啦!

1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機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法》(1945年11月16日在倫敦通過),於1946年11月4日在巴黎宣告正式成立。簡稱“教科文組織”(英文簡稱UNESCO)。 教科文組織目前有會員國192個,準會員6個,總部設在法國巴黎。

教科文組織其宗旨是通過教育、科學及文化促進各國間合作,對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以增進對正義、法治及聯合國憲章所確認之世界人民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均享人權與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委會第155次會議,頒佈了《宣佈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條例》。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會議正式頒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1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截至2011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兩個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名錄,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設立了一個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名冊,為優秀實踐名冊。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側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傑出價值和典型意義,重在傳承和弘揚;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側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瀕危性,重在搶救和保護;優秀實踐名冊側重於向國際社會介紹某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和做法,宣傳推廣某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取得的顯著成績。

2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收錄了多少項目?

截至2011年12月,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共有232個項目。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的評選從2001年開始,原定每兩年一次,每個國家每次只限申報一項,鼓勵多國聯合申報,不佔名額。2001年公佈了第一批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19項,2003年公佈第二批代表作名錄28項,2005年公佈第三批代表作名錄43項。

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工作新辦法,採用與世界文化遺產一樣“每年一次”的申報辦法,並公佈了第四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76項。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第五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47項。2011年,公佈第六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9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