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非遗知识小课堂来啦!

敲黑板!非遗知识小课堂来啦!

1.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是这么阐述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所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2.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这几个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这几个方面:(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3. 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哪些主要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地域性、民族性等主要特征。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不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都属于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物质文化遗产强调了遗产的物质存在形态、静态性、不可再生和不可传承性,保护也主要着眼于对其损坏的修复和现状的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遗产,注重可传承性(特别是技能、技术和知识的传承),突出人的因素、人的创造性和主体地位,强调知识技能及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财” 有何关系?

“无形文化财”的概念源于日本政府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是指那些具有较高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传统戏剧、音乐、工艺技术及其他无形文化载体。

学术界普遍认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主要渊源之一,并且在内涵、外延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基本相同。

6.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遗产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划分方法,世界遗产共有五大类别,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7.“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一回事吗?

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之前,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称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公约颁布后,此前被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遗产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不再宣布其他任何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而是宣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8.“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什么特征?

这句话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一定地域产生的,与该环境息息相关。该地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水平,以及日常生活习惯、习俗等都从各个方面决定了其特点与传承,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人们常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9.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成不变的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一种活态流变,是继承与变异、一致与差异的辩证结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过程中,常常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相互融合,从而呈现出继承和发展并存的状况。但应该看到,虽然有变化和发展,但仍然存在基本的一致性,如果完全不同,也就失去了其特质。

10.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道德习俗及思想禁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民间的、口传的、质朴的、活态的存在形式,弥补官方正史的不足、遗漏或讳饰,有助于我们更真实、更全面、更接近本原地去认识已经失去的历史及文化,是历史的活的见证。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活化石”。

11.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体现了特定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智慧、世界观、价值观、审美意识、情感表达等因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动力、精神依托,是民族文化复兴、民族文化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深蕴藏着所属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这些维系民族血脉的元素反过来又世代塑造并延续了这些民族一脉相承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

12.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

2006年起,国务院规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13.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一是切实唤起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建立并完善国家保护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机制;二是推动各级政府切实改善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凸显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全球华人特别是海峡两岸同胞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的认同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14.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是怎样的?

下图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标识形式。上方采用简体中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方采用汉语拼音“ZHONGGUO FEIWUZHI WENHUA YICHAN”,各民族自治地区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对外交往中可使用英文“CHINA INTANGIBLE CULTRAL HERITAGE”或其他文字。

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

敲黑板!非遗知识小课堂来啦!

15.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权利人是谁?

16.公益活动和商业活动可以使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权利人鼓励将标识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活动。使用人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用于商业活动,应当事前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出申请,并取得许可。

1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使用时,有何具体要求?

标识大小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但不得更改图形的比例关系;标识样式可以外框单线或外框双线形式出现,用于文字版式展现、海报效果等;标识标准颜色为红色和白色,可根据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颜色。

敲黑板!非遗知识小课堂来啦!

1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机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称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法》(1945年11月16日在伦敦通过),于1946年11月4日在巴黎宣告正式成立。简称“教科文组织”(英文简称UNESCO)。 教科文组织目前有会员国192个,准会员6个,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教科文组织其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委会第155次会议,颁布了《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会议正式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截至2011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两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设立了一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册,为优秀实践名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侧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价值和典型意义,重在传承和弘扬;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侧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性,重在抢救和保护;优秀实践名册侧重于向国际社会介绍某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做法,宣传推广某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绩。

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收录了多少项目?

截至2011年12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232个项目。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评选从2001年开始,原定每两年一次,每个国家每次只限申报一项,鼓励多国联合申报,不占名额。2001年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19项,2003年公布第二批代表作名录28项,2005年公布第三批代表作名录43项。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新办法,采用与世界文化遗产一样“每年一次”的申报办法,并公布了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6项。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五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7项。2011年,公布第六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9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