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王耀武?

笔下发白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山东泰安人,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3期,历任74军51师师长,74军付军长、军长,王耀武在抗日战争中,率领74军立下赫赫战功,尤以上高、常德、雪峰山三场战役为最,凭战功升为方面军司令长官和山东省政府主席、山东省保安司令,以长衡地区国军指挥官接受日本20军的投降。并因雪峰山战功升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执行会员,

年仅40岁,这在黄埔一期生中都是很难获得的荣耀。蒋介石称赞其: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

王耀武出身普通农民家庭,父亲与长兄都早逝,母亲一人独自将王耀武拉扯长大,虽家世贫苦凄寒但其母胸襟博大供其读私塾,1924年年方20的王耀武被录取为黄埔第三期学员,他刻苦认真,备受师生赞誉,加之本人在军事天分,成为黄埔第三期学生中的佼佼者。 在校期间,王耀武以学生身份参加了第二次东征陈炯明,因作战勇敢在第二次东征胜利后,王耀武任宪兵营第一连连长。

1928年王耀武率部参加第二次北伐,所率部队奋勇向前,纪律严明,1930年升任团长。

王耀武善于带兵、治军,赏罚分明,恩威并用,他平时带头严守军纪,并以负责任、守纪律约束和激励下属,对犯纪律的部下绝不姑息。在训练方面,王耀武主张要讲究“养、带、练、战”,还根据自己的从军经历编成《从做人到作战》的小册子,作为基层军官必读教材。王耀武作战时雷厉风行,杀伐决断;也敢打硬仗,敢接困难的任务。

1932年,王耀武任32旅的上校团长时,因宜黄一战被蒋介石刮目相看。不久王耀武被提升为独立补1旅少将旅长。王耀武在与红军作战时多次立有战功,1936年被提升为51师师长。

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王耀武率领51师,坚守在罗店附近阻击日军从海上登陆,迫使日军长时间不能得逞,在此期间,王耀武利用夜战,强袭日本军队。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在顽强阻击日军六天最后撤退。

1938年5月参加兰封会战,重创日军土肥原贤二部;6月武汉会战时,第51师与日寇106师团展开激烈交锋,中国军队在久攻不克的情况下,王耀武命令组织300人的敢死队,成功夜袭张古山日军基地,为重创日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7月参加万家岭战役,歼灭日军四千余人,此战后,五51师和58师组成74四军,就是日后国民党的王牌军,王耀武任副军长。

1939年升任军长,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参加上高会战,前后歼敌四千多人,并且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

王耀武成就了74军,74军的强大战绩也成就了王耀武诺大的名声,受到了蒋介石的极大赞誉,授予了代表着当时最大荣耀的青天白日勋章和中正剑。

1943年鄂西会战后,王耀武升任29集团军副总司令。常德会战中,王耀武指挥51师密切配合其他参战队伍,浴血奋战,成功收复常德。

1945年4月,身为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的王耀武参战芷江战役,此役双方均投入精锐重兵激战近两个月,日军被彻底击溃,死伤近3万人,缴获大量军需,连日本人自己都承认此役是灾难性的完败。

1945年9月15日,王耀武作为长衡地区受降官出席日军第20军总司令坂西一良的投降仪式,军旅生涯达到最为荣光的时刻。

王耀武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几乎年年作战,无役不予,他作战时雷厉风行,杀伐决断,敢打硬仗,战绩颇佳,时人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国民党军界长期流传着“三李不如一王”之说。

在解放战争中,因陈诚处处压制王耀武乱指挥,致使李仙洲部在莱芜被歼灭,王耀武做了经典评价:就是5万头猪,放任解放军去抓,三天也抓不完

陈粟大军歼灭于孟良崮,后又发动济南战役,华东解放军在经过激战后攻破济南,被俘前王找了几个人冒充自己,分头走,结果解放军四处传来“捉了王耀武”的捷报,最后因为一张卫生纸暴露了自己,活捉了王耀武。在被俘虏后,王耀武依然被我军所敬重,实在因为抗战中的功劳太大了,1959年即被特赦。

王耀武他对上司、同僚乃至下级都能做得面面俱到,令人皆大欢喜,部下有请求的时候,他必定竭力帮忙。这为他赢得了谦逊随和,没有架子的美名。

当时国民党高级军官金屋藏娇的比比皆是,但王耀武跟妻子郑宜兰一直感情融洽,相敬如宾,从不拈花惹草,虽然郑宜兰后来与王耀武离了婚,但那是因为两人分居国内外无法在一起生活,是郑宜兰首先提出来的,不涉及任何感情纠葛。

王耀武被俘后解放军查抄其家发现并没多少钱,只有两台美国制造拖拉机,问他为什么家里要留两部农产拖拉机?答:退役后准备回泰安老家可以开几亩地种田。陈毅听了后感叹不已!

总之,王耀武在抗日的战场上,舍生忘死,杀敌立功,为国家、这民族做出了贡献,不愧为抗日名将之称谓,也值得敬仰!


美丽青春您真痘



王耀武忠于蒋介石,又不忠于蒋介石。

既然是评价王耀武,我觉得应该要说说王耀武部的老蒋的心腹爱将张灵甫。

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阵亡,老蒋听到消息后惊愕、痛心、发怒,我的心腹爱将阵亡了?!汤恩伯你给我滚过来!据说老蒋当时让汤恩伯跪着,然后用手杖劈头便打汤恩伯,将汤恩伯打得血流满面。这是蒋介石对待汤恩伯的态度。老蒋在张灵甫的追念会上说张灵甫是兵败自尽,但是陈毅明确表示,张灵甫系被我军击毙。老蒋的用意既是在维护和惋惜张灵甫的阵亡,更是在借机加强国民党将领对他的忠诚培养。

我们看王耀武,他在抗战时期从北到南、从南到北打得日本人咬牙切齿,老蒋虽然曾经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但是实际上王耀武在老蒋心里的位置却不如张灵甫。老蒋在用人方面有自己的原则,但是偶有怪癖,王耀武这么厉害也成不了心腹,终生忠于老蒋的邱清泉也成不了心腹。但是要说老蒋不信任王耀武吧,在抗战胜利后他又将山东交给王耀武。

1948年9月,王耀武在济南战役中被我军活捉,然后变节投诚,甚至为我军劝降国军,遭到老蒋的痛骂。

王耀武忠于蒋介石,又不忠于蒋介石;为人民而战,也为自己而战!



王耀武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长袖善舞”,善于指挥作战。

王耀武很会做人,在国民党中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很遗憾,老蒋始终没有将他当成心腹。也许正是因为王耀武太会做人了,让老蒋心有疑虑吧。同时,王耀武很会做生意,这让他对老蒋的依赖感低于其他国民党将领,这恐怕也不是老蒋想看到的。你想控制军队,首先便要控制军队的经济来源,军人拿了工资才会给你打战,否则吃不饱的话谁搭理你?更何况当时王耀武手里拿着的是国民党的王牌军74军,老蒋还真有点忌惮或者说防备他,因此后来干脆将74军交给施中诚了。

王耀武参与的最精彩的战役当属1941年3月发生的上高战役,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在上高战役中,74军战绩最为卓著,在官桥街击毙日军第34师团少将指挥官岩永,后又克复高安截断日军退路,因此被誉为“抗日铁军”。

王耀武将军创造了国民革命军第74军的神话,74军也成了王耀武的辉煌。

王耀武与诸国民党将领相同,亦是成名与崛起于“围剿”,最有名的莫过于谭家桥战役。1934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下,我党方志敏率领所部红军向皖南转移。方志敏部在向安徽谭家桥移动时,王耀武率补1旅尾追而来,方志敏遂决定伏击王耀武部。经谭家桥战役后,红军19师师长寻淮洲英勇牺牲,红7军团更有8名师以上干部负伤,87团团长壮烈阵亡。1935年1月,方志敏返师赣东北,在怀玉山地区遭陷入10万国军包围圈。1935年1月29日,我红军将领方志敏因叛徒出卖被俘,方志敏将军坚持理想,誓死不降,最终被国民党残忍杀害。

经此役后,王耀武因功升任51师师长,开启崛起模式。



王耀武是国民党中少有的明白人。

1947年5月,张灵甫所部74师于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没,张灵甫更是直接歇菜阵亡。74师战殁,则王耀武之臂膀失矣,则国民党之势去矣。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八个昼夜的攻坚作战,于24日顺利解放济南。在此役中,我军歼敌104000万人,时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的王耀武被我军活捉。当时的王耀武不知有没有想过在10余年前,这幕场景也曾发生过,只是这时候的剧情已经反转。真是山水轮流转呀!王耀武在被俘后,迅速向我军投诚,然后积极为我军劝降国军,确实很识时务,顺应历史的选择。

主席曾派人转告王耀武:“你功是功,过是过,你的抗日功劳我们共产党人是会永远记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很快就会回到人民中间的。”王耀武在得到保证后,积极接受改造。

1959年2月,王耀武获特赦,终于回到人民中间。1968年7月,王耀武病逝于北京,享年64岁。

王耀武曾被我党高级将领称作是国民党中少有的明白人,他确实活得很明白。


吾与吾国

抗日战争时期名将辈出,但是在这所有人当中,王耀武绝对算得上是最耀眼、最会打仗的名将之一,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带领着当时最为日本人所恐惧的74军转战大江南北,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接下来我们好好的讲一下王耀武将军,王耀武出生于农民之家,自幼家世贫苦凄寒,父亲和年长的兄长早早的因病故去,留下了独自一人的母亲,把王耀武辛辛苦苦养活大了。

虽然当时很穷,但是王耀武的母亲非常的有眼光,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天生不凡,所以坚持让王耀武在私塾里读了好多年的书,宁愿自己辛苦点,也要让王耀武受到教育。


当王耀武到了19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养活不了他了,所以他孤身一人来到了天津,做着一些小零活以赚钱养家,他在天津呆了一年之后,突然看到黄埔军校招人的消息,就马上报了名。

王耀武千里迢迢的从天津赶到了广东入学,自小的经历让王耀武培养出了刻苦的精神,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认真努力,受到了很多教师与同学的赞誉,而且他本人在军事上也非常有天分,所以没多久他就成为了黄埔第三期学生中的佼佼者。


他在学校期间不到一年,就参加了蒋介石的东征,在东征中,王耀武的表现优良,被记下了一笔功劳,所以他在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一个很好的部队,当了排长,最终从最下层的排长做起,一路上升,因为过人的领兵能力以及大胆的用兵方式使得王耀武一路高升,最终成为了国民党第51师的师长。

在王耀武的带领下,弟51师被打造成了一支被当时所有人都赞誉的强大兵力,在抗日战争开始之后,第五十一师与其他的两个师合并成为了74军。



王耀武继续担任着第51师的师长,在抗日战争的前两年里,因为王耀武第51师的英勇表现以及强大的战绩,王耀武被升任为了74军的副军长,再后来,他坐上了74军军长的宝座,从此开启了他开挂一般的辉煌人生。

作为被日本人称为“支那第一恐怖军”的74军,74军对日本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屡屡在正面战场上重创日本的军力,这其中有很多功劳都是王耀武立下的。


在王耀武的带领之下,74军变成了一头下山的猛虎,朝着日本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是王耀武带领着74军走向了辉煌,使得74军变成了当时国内最强大的兵力之一,王耀武成就了74军,74军的强大战绩也成就了王耀武诺大的名声,受到了蒋介石的极大赞誉,授予了代表着当时最大荣耀的青天白日勋章和中正剑。

当时的人们还有一句话形容王耀武的强大领兵能力:宁碰阎王,不碰老王。说的就是形容王耀武的战斗凶猛。

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内战爆发了,最终王耀武被解放军俘虏,与杜聿明等国民党的高层将领被关在了功德林里面,但是当时王耀武受到了解放军的尊重。

他们对王耀武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非常肯定尊重的,所以一直对王耀武礼敬有加,在后来王耀武低下头之后,受到了更大的优待,因为王耀武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被人们所原谅。

我觉得王耀武将军的一生战功彪炳,足以载入史册,理应成为我们人人所知的抗日英雄,被我们后人所铭记,如果没有王耀武将军这样的抗日英雄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那就没有今天的我们,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所以我觉得我们欠王耀武将军一份迟来的敬意,我们应该向王耀武将军致以崇高的敬意。


孤客生

有种说法,叫“三李不如一王”,哪三李呢?李仙洲,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1945年李延年为山东地区受降长官,负责受理该区日本侵略军的投降事宜;李玉堂,抗日中将;他们3个都是黄埔一期的。王指的谁呢?正是王耀武!三李都是黄埔一期的,都不如三期毕业的王耀武,可见其厉害!时人也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可见王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我军将领称为国军里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李仙洲在莱芜战役失败,王耀武做了经典点评——五万头猪让共军抓三天,都捉不完。三李黄埔一期,王是黄埔三期。这句话也作为台词在亮剑里被楚云飞所用,因为这话实在太经典,也可以看到王耀武的傲气,但他确实有这个资本。


王耀武在当团长的时候就教旅长柏天民改变作战决心,根据战略要地发挥部队死守的部署,一战成名。而在当补充一旅旅长的时候,野外行军作战,能守能攻,遇到战略要地绝不放弃,派出2个团防守,一个团搜索进攻。战绩:一下子干掉红军2个师长,这个战绩在国军战史上独一无二,除了二马对阵西路军。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牺牲,红二十一师师长胡天陶被俘。(寻很可惜,如果不牺牲,以后大将没有问题)


王耀武在51师长任上,创造万家岭大捷。在军长任上,使得74军成为抗日劲旅,其部下57师余程万守常德,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的神话。王耀武在集团军司令任上,亲自指挥作战部署,面对10万日军,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消灭了日军四分之一的兵力。



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陈诚乱指挥,说不过王耀武,去忽悠老蒋介,用校长的命令压住王耀武,使其改变部署。粟裕在鲁南,莱芜战役期间的一系列欺骗手段都没有能骗过王耀武,包括粟裕用一个纵队伪装华野主力,减兵增灶,在运河上架浮桥,团级电台伪装纵队使用,这些都没有骗过王,想不到骗了陈诚,造成失利。还有些传闻,比如据说在济南战役前,王下令释放在押我军人士。济南战败了,王找了几个人冒充自己,分头走,结果解放军四处传来“捉了王耀武”的捷报。(只是最后因为一张卫生纸暴露了自己,那个年代能用卫生纸擦屁股的都不是一般人)


最后总结评价:王耀武从点心店的学徒到普通士兵到方面军司令,从国内战争到抗日都能打,是国军在八年抗战中最能打的虎将之一。当时各战区司令长官都抢着向蒋介石要王耀武的74军,他的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大会战,被日军视为最大的麻烦之一。 他在生活作风上也很有军人本色,与发妻相敬如宾,其被俘后解放军查抄其家发现并没多少钱,只有两台美国制造拖拉机(不过那年代拖拉机也不比坦克便宜多少),问他为什么家里要留两部农产拖拉机?答:退役后准备回泰安老家可以开几亩地种田。陈毅听了后感叹不已!


李三万的三万里

黄埔三期毕业,老蒋的嫡系将领,做为黄埔生,他同样从底层军官干起,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表现突出,慢慢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而在对红军的围剿中,这位天子门生可谓是铆足了劲,在被围宜黄之后坚守24天而城池不破,战后成为了不到三十岁的少将。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有一直王牌劲旅,便是七十四军,也就是内战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师。而当时的王耀武便是其中五十一师的师长,张灵甫的老上司,在这之后他又升任了七十四军军长。



在抗日战争中,他参加过多次重大战役,并且功勋卓著,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大捷等等战役中,王耀武也从师长升到了方面军司令,也因为老蒋的青睐,他成为了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委员,而这时候的王耀武才四十岁。



在解放战争中,他的爱将张灵甫先是被陈粟大军歼灭于孟良崮,后又发动济南战役,华东解放军在经过激烈激战后,最后攻破了城防坚固的济南城,活捉了王耀武。之后被改造,开始了他的战俘生涯,直到1959年被特赦。

对于王耀武来说,他的功过都有,尤其是他对抗日的贡献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历史之绝唱

如果在古代名将中找一个和王耀武最相似的,必定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大家或许说我言过其实,戚继光是千古名将,王耀武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你看看下面的对比,就知道我为什么说王耀武和戚继光最相似。

戚继光抗倭VS王耀武抗日,两人都是百战不殆,无一败绩,无往不利

戚继光抗倭,大小一百多仗,从来没打过败仗,打的倭寇闻风丧胆,望风披靡,历史上有“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意思是戚继光打仗风格是迅猛疾速,摧枯拉朽,不惧强敌,论起名声、能力和战功,抗倭名将俞大猷不如戚继光。

王耀武抗日,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几乎年年作战,无役不予,他作战时雷厉风行,杀伐决断,敢打硬仗,战绩颇佳,时人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国民党军界长期流传着“三李不如一王”之说,意思是指黄埔一期三个山东籍贯的名将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加起来也不如黄埔三期的山东人王耀武一个。

戚继光治军VS王耀武治军,两人都是军纪严明,赏罚分明,重视练兵

戚继光一向以治军闻名,他一手创立的戚家军,纪律严明,训练严格,因此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戚继光最厉害的是练兵,还戚家军的战斗力就是从训练中练出来的,他还总结自己常年练兵经验,撰写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作为训练军队的标准教材。

王耀武带兵十分严格,他平时带头严守军纪,并以负责任、守纪律约束和激励下属,对犯纪律的部下绝不姑息。在训练方面,王耀武主张要讲究“养、带、练、战”,还根据自己的从军经历编成《从做人到作战》的小册子,作为基层军官必读教材。

戚继光好学VS王耀武好学,两人都是勤勉好学,战斗之余,手不释卷

戚继光的好学是出了名的,他本身就是武举科班出身,喜欢读兵书,戎马倥偬之际从不懈怠,后来更是理论结合实战,撰写了两部极其重要的兵书——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这两本书在军事学上有很高地位。戚继光还颇有文才,有诗文集《止止堂集》传世。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王耀武以勤勉好学著称,他出身贫寒,没有条件读书,便在工厂做工时,坚持每晚去夜校学习文化,后来考入黄埔三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漫长的军旅生涯中也从未放弃读书学习的习惯,因而养成了沉稳多思的性格,每每以智谋胜敌。

戚继光处世VS王耀武为人,两人都很会做人,擅长公关,面面俱到,人缘颇佳

戚继光会做人在明朝官场很出名,他善于请客送礼,迎来送往,打点各方面关系,几乎各个方面都会说他的好话,混的游刃有余。戚继光特别善于逢迎上司,尤其是大明首辅张居正对他十分信任,给了他最大程度的支持,抗倭时要钱给钱,要兵给兵,在军事决策上也赋予他很大的权力。

戚继光婚姻VS王耀武爱情,两人生活作风都很严谨,与发妻相敬如宾,忠贞不渝

戚继光是出了名的“妻管严”,对自己的老婆又敬又怕又爱,老婆不能生育,戚继光也不敢提纳妾的事情,直到后来为了传宗接代的重大任务,才敢偷偷在外面生了孩子,但老婆仍然是家里说一不二的老大。

王耀武跟妻子郑宜兰一直感情融洽,相敬如宾。在当时的背景下,国民党高级军官金屋藏娇的比比皆是,王耀武却作风严谨,从不拈花惹草,虽然郑宜兰后来与王耀武离了婚,但那是因为两人分居国内外无法在一起生活,是郑宜兰首先提出来的,不涉及任何感情纠葛。

亲爱的朋友们,看到我的回答,你是否觉得王耀武和戚继光有几分相似呢?


狄飞惊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六:山东保安司令王耀武。王耀武是国军将领中能征善战之将,抗日期间立下赫赫战功,在兵团一级的指挥官中能进前五(胡琏、邱清泉、廖耀湘、张灵甫等),王耀武善于治军、赏罚分明,其训练指挥的74军是著名的抗日铁军,几乎参加了所以重要抗日作战。王耀武为人谦和,善于与上下级、同僚搞好关系,懂得经商同时为人清廉、作风正派夫妻和睦,是国军将领中难得有口皆碑的将才。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山东泰安人,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3期,历任74军51师师长,74军付军长、军长,王耀武在抗日战争中,率领74军立下赫赫战功,尤以上高、常德、雪峰山三场战役为最,凭战功升为方面军司令长官和山东省政府主席、山东省保安司令,以长衡地区国军指挥官接受日本20军的投降。并因雪峰山战功升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执行会员,年仅40岁,这在黄埔一期生中都是很难获得的荣耀。蒋介石称赞其: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

在解放战争中,由于蒋介石重用陈诚,统御山东国军,陈诚处处压制王耀武,听不进王的劝告,致使李仙洲部在莱芜被歼灭,王耀武做了经典评价:就是5万头猪,放任解放军去抓,三天也抓不完。后整编74师(改编于74军),在孟良崮全军覆没,其后以解放军释放的74师老兵基础上重建,王耀武非常希望能归其指挥,但蒋任命74师原副师长邱维达出任师长,王耀武失望至极。济南战役时,王耀武唯一要求将74师空运一个旅协防,因故只到了一个团,王耀武如获至宝,亲自到机场迎接。
王耀武是个典型的军人,对于国共之争不带政治色彩,被中共领导评价为国军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由于王耀武任山东省保安司令、绥靖区司令,所部属于地方守备部队,不是机动作战野战兵团,所以与解放军作战并不多。济南战役大批国军投降,有人建议枪毙有投降念头的动摇官兵,被王耀武阻止:这不是打鬼子,没有必要这么做......王耀武被俘后,家中没有什么金银财宝,只有2台美式拖拉机,陈毅问作何用途,王耀武回答退役后回家种田所用。所以王耀武这样的国军高级将领,还是难能可贵的人才。


烟酒阁大学士

不管按照古代的标准,现代的标准;中国的标准,外国的标准;国民党的标准,共产党的标准来评价,王耀武都可以说是德才兼备,功勋卓著。在国民党里,实属凤毛麟角。

1945年08月15日,倭寇头子下诏投降。09月15日,长沙、衡阳地区举行受降仪式,国民党第四方面军司令长官王耀武接过侵华倭寇坂西一良中将呈上的指挥刀。这一刻,是王耀武的无上光荣,光荣来自浴血奋战,来自王耀武和74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赫赫战功。

虽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14年,但在14年中的前06年里,国民党一直寄希望于「国联」调停,从来没有公开声言抗战。1937年,蒋介石发表讲话,其中有:战端一开,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均有守土抗战之责。从那以后,在气壮山河的全民族八年抗战中,王耀武将军有七年时间是抗倭前线度过的。

王耀武将军曾经用国民政府颁发的番号,自己招募训练,组建国民革命军51师,后来与俞济时的58师组合成74军。王耀武指挥作战的能力堪称一流。在第二次东征和第二次北伐时,王耀武作战勇敢,表现突出。1930年,在与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中,王耀武又立下战功,晋升团长。1934年,王耀武打退红军10军团,副总指挥寻淮洲牺牲,晋升师长。一个穷学生能在国民党内脱颖而出,完全是依靠实力和功劳。

在国民党党内和军内,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在敌人那里,流传着「宁碰阎王,不碰老王」的说法。蒋介石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共产党最杰出的将领粟裕认为,在国民党将领里面,王耀武指挥能力是最强的。共产党高层认为:王耀武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王耀武也认识到,如果继续跟着蒋介石打内战,很可能毁掉一世英名,就称病隐退。但是经不住他的校长劝说,还是出山了。结果先是姓李的部下指挥4万人全军覆灭,后是姓张的部下指挥3万人全军覆灭。最终自己也难逃失败的下场。在济南战败被俘前,他与「不成功,就成仁」唱反调,对部下说:此不同于抗战,不必萌发轻生的念头。

王耀武政治上不得意时,曾经去经商办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回到部队带兵打仗,他不仅不捞钱,反而拿出自己赚的钱补贴军饷。王耀武不喝兵血,不贪污,不欠饷,也许是74军战斗力强的原因之一。王耀武生活简朴,能吃苦耐劳,对老婆孩子好,有责任心,从来没有什么绯闻发生。反而是老婆离他而去。

王耀武最大的缺点是对人太好,面面俱到,纵容和惯失部下。有个象马谡一样的学弟犯了杀人罪,引起公愤,被判刑入狱。他利用手中的关系网把马谡捞了出来,还安排当营长,副团长。抗日战争结束后才一年,这个当到师长的马谡给他造成几个严重后果,一是败光了王耀武安身立命的家底74军;二是把王耀武和得力的部下,如李天霞,黄百韬等战将搞得很狼狈;三是抢夺王耀武对日作战的功劳。

就在本题目的头条回答后面,还有人在王耀武的英雄事迹和卓越功勋后面留言:全都是张某某的功劳。不知道是正说还是反讽?


柳如婳

对于王耀武,印象最深是一件小事。

王耀武非常悲伤的说:黄埔最优秀的学生都死在淞沪战场了,我连他们十分之一都比不上!

仅此一件小事,可以看出王耀武爱国的。


在抗日战场,王耀武的身影几乎贯穿了整个战场。从早期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再到后来的万家岭战役和上高会战;接下来的常德保卫战,雪峰山战役。

而且王耀武战绩不仅辉煌,而且都是硬战。万家岭战役,王耀武在友军的配合,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硬抗日军,歼灭日军4000多人;上高会战,面对日军的飞机和毒气攻击,王耀武再次以血肉之躯硬撼日军,歼灭日军16000人,击毙日军少将一枚!



王耀武对日军的战绩,整个正面战场上可谓无人能出其右!


王耀武本应该会取得更为辉煌的战绩和荣耀,但是王耀武效忠的对象却很有问题!

并不想说王耀武选择蒋介石有多么的愚蠢和可恶,各为其主,本无可厚非!只是,王耀武所效忠的对象并不符合时代的选择!


保家卫国,是一个军人的天职,王耀武做到了!服从命令,也是一个军人的担当,王耀武做到了!如此而已!


小镇月明

在抗日战场上,王耀武绝对是传奇般的存在,过去在影视剧中,过多的表现了张灵甫的事迹,实际上,王耀武一直是张灵甫的上级,七十四军的大部分战绩都是是王耀武指挥张灵甫打出来的。

今天,就来讲讲抗日名将王耀武。

弃工从军,投身黄埔

王耀武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与长兄都早逝,王耀武是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的,在以前,农村有很多陋习,一个妇女把一个孩子拉扯大是一个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其母亲不仅将王耀武养大,还让他到私塾读书,一直到19岁,王耀武辍学去当工人。

1924年年方二十的王耀武听到黄埔军校在广州招生的信息,便前去投考,被录取为黄埔第三期学员。

可以说,如果没有黄埔军校,王耀武可能只是一个工人,正是黄埔军校改变了王耀武的命运,但是作为黄埔第三期的饺饺者,王耀武用自身的功绩也增添了黄埔的荣誉。

在军校学习期间,王耀武遵守校训,勤学苦练,尤其是为人处世的方式,得到了教官的好感。

耀武生辉,崭露头角

在还未毕业期间,王耀武就以学生身份参加了第二次东征陈炯明,由于王耀武作战勇敢,能够将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第二次东征胜利后,王耀武任宪兵营第一连连长。

1928年王耀武率部参加第二次北伐,在对张宗昌和孙传芳的战斗中,王耀武的部队奋勇向前,纪律严明,后来在中原大战中也是屡建奇功。

1930年因功升任团长。

王耀武善于带兵、治军,赏罚分明,恩威并用,平时以负责任守纪律勉励下属,以身作则,,有指挥才能,阵地战、夜战、反包围、歼灭战都很擅长。王耀武作战时雷厉风行,杀伐决断;也敢打硬仗,敢接困难的任务。

因此,到全面抗战爆发前,王耀武已经升任五十一师师长。

抗日战场,英雄孤胆

在淞沪会战期间,王耀武率领五十一师,坚守在罗店附近,阻击日军从海上登陆,罗店战役被称为东方凡尔登绞肉机,五十一师坚守阵地,使日军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得逞,在此期间,王耀武利用夜战,强袭日本军队,几倍日军联队队长竹田和炮兵联队队长莫森。

淞沪会战之后,参加南京保卫战,在顽强阻击日军六天最后撤退,1938年5月参加兰封会战,重创日军土肥原贤二部;7月参加万家岭战役,歼灭日军四千余人,此战后,五十一师和五十八师组成七十四军,就是日后国民党的王牌军,王耀武任副军长。1939年升任军长,并且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参加上高会战,前后歼敌四千多人,并且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1942年参加浙赣会战,1943年参加鄂西战役与常德会战;1945年参加雪峰山战役。

可以说,王耀武参加了整个抗战的大满贯,在正面战场上,从淞沪会战一直打到雪峰山战役,可以说在抗日问题上,王耀武是国民党军在8年抗战中最能打的虎将之一。

关于王耀武的评价

当时对于王耀武的带兵能力,蒋介石称赞:“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当时还有人说“宁碰阎王,莫碰老王“。

在被俘虏后,王耀武依然被我军所敬重,实在因为抗战中的功劳太大了,1959年即被特赦。

当时山东籍的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号称是黄埔军校的三李,同样是山东籍的王耀武,和他们并称为“三李一王”,更有一种说法是三李不如一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