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千古经典句 知晓中华文化史(下1)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禅房是和尚学习的地方。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没有堵塞就不会有流动,没有停止就不会有行动。说明事物定发展规律是对立的统一。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大部分的事物一旦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蚂蚁企图摇动高大的树木,真是可笑它认识不到自己没有这个能力。 经常用来比喻人盲目自大 不自量力 做些力所不能的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 色青青。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孙湘)

秦岭高峻,云盘绕在山间,我的家在哪里啊? 蓝田关险要,大雪环绕着它,马都因为害怕而不敢前进了。诗人表达了悲凉的情调。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正月。唐宪宗信佛,曾派人去把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迎接到宫中来供养,弄得劳民伤财。韩愈写了一道奏章来劝阻。唐宪宗大为恼火,要杀掉他,因宰相和其他大臣等出来替他说情,才把他降职,贬到潮州(在今广东省)。他在去潮州时,路经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写了这首伤感的诗。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韩愈·马说)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现在把善于发现人才的人称谓伯乐。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万里晴空,一群鹤凌云飞起, 便引发我的诗兴直上蓝天。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当年在王、谢家厅堂前结窝栖宿的燕子,倒也还在,不过它们现在已飞到普通老百姓家里去了。比喻世事变迁,今非夕比。王谢指王导、谢安,两人都是东晋的大书法家,王导就是王羲之的叔父。后来这两家都衰败了。

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意思是翻沉的船只旁边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千千万万的树木枝繁叶茂,欣欣向荣。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阴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经过千万次淘洗和过滤,虽然辛苦,但是去除了沙子,金子就出现了。比喻凡事要获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站在高处远远眺望洞庭湖的山水景色,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像一具银盘,湖中美丽而神秘的君山,只不过是银盘里一只小小的螺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到这里谈笑的人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行)

青草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它就又生长出来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写文章要顺应当时的时世,即顺应历史潮流;诗歌则歌咏的是具体事物和情怀,即要有感而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观看岸边不知名的野花,渐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仅能把马蹄遮盖。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早晨太阳出来以后,照得江边盛开的花儿,红艳得比火还要红。春江青碧,好像靛青的颜色一样,在阳光下泛着绿波。靛青用蓝草制成的颜料。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白居易·琵琶行)

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现多用'犹抱琵琶半遮面’来 形容羞答答和不好意思。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唐·白居易·琵琶行)

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白居易·琵琶行)

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如同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弹到此处,有个“声渐歇”的过程,什么声音都没有了,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似乎在琵琶声停之后,表现得最充分;幽情暗恨,笼罩空间,此时“无声”比“有声”更能引起听者的共鸣。这种描绘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所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悠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意思是同样都是沦落世间的人,既然相逢,无论先前是否认识,都会同病相怜,同声相应,那又何必在意是否曾相识呢?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白居易·长恨歌)

回头一笑能迷住众多的人,六宫的妃子都失去了美色,百媚生:即媚百生;六宫粉黛:指宫内嫔妃 。现在通常用来描写漂亮的女人。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比翼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名,又名鹣鹣、蛮蛮,此鸟仅一目一翼,雌雄须并翼飞行,常比喻恩爱夫妻;连理枝指两棵树的枝条连生在一起,比喻夫妻恩爱。连理枝又称相思树。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恨啊,长久不断,永不会有消除的那一天。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按字面解释是试验玉定真伪需要三定烧烤,识别人才需要七年定考察。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才会呈现出来的。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王驾·社日)

夕阳正在西下,桑树的影子在地上越来越长,天色渐晚,春社散场了,人声渐稀,村民们仍然陶醉在热闹的场面中,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古人通称渤海为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的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乌云开始从溪水上起来了,太阳从寺阁沉落下去,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高骈·山亭夏日)

水晶做成的帘子轻轻晃动,原来是微风将它吹拂;架子上开满了蔷薇,香气弥漫了整个小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

年年岁岁和岁岁年年都是每年的意思。每年开的花是一样的,但是人由于不断发生一些事情的影响,每年却不一样,比如感情、心态都起了变化。正所谓物是人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这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将士们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有人不想再喝了,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意思是: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要好好地勤奋学习和读书,恐怕到年老白头的时候才知道要勤奋读书那就太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

蜜蜂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香甜的蜂蜜呢?现在人们多用这两句诗赞美无私奉献的人。

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 唐·戴叔伦·过柳溪道院)

太阳西下,深巷里不见人的影子。只看见一片一片的梨花飞落下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 幽居)

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来访,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用十年时间磨一把好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剑刃寒光闪烁,锋利无比,但却未曾试过它的锋芒。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 李绅·悯农)

要知道碗中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在田地里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燕然山上的新月,如弯刀般高悬。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关山五十州是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即唐宪宗时期河南北五十余州。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在辽海上(即战场上),悲秋(即哭秋风)的文章有什么用呢?悲秋是古代抒情文学的一大题材。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这两句是正面形容箜(kong)篌(hou)演奏的乐声,箜(kong)篌(hou)是一种古代乐器,类似与西洋乐器中竖琴的拨弦乐器。昆山」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那箜(kong)篌(hou),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芙蓉」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芙蓉(即荷花)是美的化身,[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盛开的兰花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这里说的昆山,不是江苏的昆山,而是新疆的昆仑山,昆仑山下有和田,和田盛产玉石。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乐声传到女娲在炼石补天的地方,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头破了,老天震惊,倾泻下了秋雨。

解读千古经典句 知晓中华文化史(下1)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我”是个“有迷魂招不得”(执迷不悟的意思)者,听君一席话,我“雄鸡一声天下白”,茅塞顿开,心胸豁然开朗。“雄鸡一声”意即一鸣惊人,“天下白”意即光明璀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在广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欢快的鸣唱,绿树映衬着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迎风招展。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南朝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许多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四百八十寺 ’不是说有四百八十个寺庙,而是'很多’的意思。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判官)

这是一首调笑诗,调侃友人韩绰。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名胜的扬州,当此'明月夜’的深秋之际,你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二十四桥’是扬州瘦西湖的一个景点,'玉人’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这首诗是讽刺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不惜劳民伤财,从千里之外的南方快马运送鲜荔枝到长安的事情。这两句的意思是:一匹风尘仆仆的马奔驰而来,杨贵妃笑了,原来从千里之外运来的荔枝到了。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诗人要去酒店喝酒,不知道哪里有,就询问正在放牛的儿童,牧童指向遥远的杏花村。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这诗是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这两句的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回想在扬州十年的往事,恍如一场梦幻,到头来只在秦楼楚馆里面挣得一个薄情郎的名声。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笼罩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月光里。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赤壁)

如果不是诸葛亮借了东风援助了周喻,江南恐怕已是一片废墟,美丽的二乔(周喻的老婆和刘备的老婆),就要永远被锁在铜雀台里(曹操)。意即吴、蜀两国被魏国打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表面意思是:蚕一直吐丝直到死,蜡烛一直烧到成灰才不会流蜡烛油。第一句引申的意思是: 表达山盟海誓、至死不渝的爱情。第二句引申的意思:歌颂老师等辛勤工作的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第一句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了别离的苦痛。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谢。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伤感。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霜月)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都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婵娟是美好的意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我的心像庄子那样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庄生梦蝴蝶”和“望帝化杜鹃”都是个典故: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把自己搞糊涂了,因此后人将“庄生梦蝴蝶”比喻梦幻迷离、往事追忆;传说秦国消灭了蜀国,杀死了蜀国国王望帝,望帝魂灵见故国灭亡,远离情人,内心十分痛苦,于是化成杜鹃鸟,一声声地哀鸣。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

渴望爱情的心切如同春花竞放,一寸寸相思之情又都化成了灰烬!

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从前朝国家可以看出,勤俭可以兴盛,奢侈则衰败。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

丹山路上桐(梧桐)花万里,花丛中传来一阵阵小凤凰的鸣叫声,这声音比老凤凰的叫声来得更清脆圆润。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

老天爷同情那偏僻幽静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微风和暖,鸟语细碎,艳阳高起,重叠的花影投射在地上。描写的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美好春色。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为了把一个字琢磨推敲得安稳了,不知不觉捻断了好几根胡子。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寄人)

作者梦中故地重游,眼前的情景如此熟悉,却已物是人非。故人已远去,花儿自开自谢,只有朦胧的春庭月色笼罩着深夜。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海面广阔,任凭鱼儿游戈跳跃,天空高远,任凭鸟儿自由飞翔。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比喻人才施展才华为他们提供了无限的机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

请问现在有多少愁苦呢?这愁苦就像长江的水一样,浩浩荡荡波浪滔滔向东流。南唐都城南京紧靠长江,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比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啼)

以麻丝比喻离愁(指亡国之愁),'剪不断’,就是要不想又不可能,'理还乱’,要想下去又越想越混乱,越想越难过,这种离愁另有一番滋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五代·晏殊·蝶恋花)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 晏殊·浣溪沙)

花的凋谢落下,人对其无可奈何;燕子冬去春归,人似曾相识。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人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 晏殊·寓意)

院落里,梨花沐浴在如水一般的月光之中;池塘边,阵阵微风吹来,柳絮在空中飞舞。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这两句诗极为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作者并没直写梅,而是通过池中的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由于这两句诗极佳地捕捉并传达出梅花之魂,所以成为梅的代名词,成为历代诗人咏梅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佳句。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

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成对的鸟儿(指鸳鸯)在池边沙岸上闭眼小憩。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恰在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花被风吹动,在月光下婆娑弄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晏殊·醉翁亭记)

心思并不在饮酒上,而在于赏玩这里的山水。后把“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为成语,表示“别有用心”或“另有企图”等意思。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残雪压着枝条,树桠上尚留着经过冬天的橘子,冷雷惊起地下的竹笋,不久就要抽出嫩芽来。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宋·欧阳修·蝶恋花)

我很伤心的流着眼泪询问花儿,但花儿却不会说话,只是很纷乱的飞掠到秋千架上而去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可以振兴国家,居功自傲,贪图享乐可以使国家衰败灭亡。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祸患常常是从极细小的事情上发展起来的, 智勇双全的人多因过分迷恋某些人和事陷入绝境。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

早春时节,门外山上的雪已经融化了,露出了绿色的青山,江边的红花也已经开放。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这是描写元宵夜情侣们相会的词句。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 柳永·凤栖梧)

人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是感伤离别的,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时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今夜酒醒之后凄凉寂寞,只见晓风残月的杨柳岸,不见心上人在我身边。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 训俭示康)

生活环境从节衣缩食变成丰衣足食 ,感到很愉快;若是丰衣足食变成缩衣节食,那就很难过。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借鉴从前古人兴盛与衰落经验教训,来考察现在人们的成败得失。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这是朱熹的读书方法。读书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 力,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按照一定次序,一步一步去读,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要熟读而且要精于思考,这样才能把书真正读通,永远不会记住。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集注)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去对付那个人自己。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很随便地便认识了东风的面目,这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由春光点染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