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

「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

「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
「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

妈妈 儿子想要对您说

您含辛茹苦将儿养大

本该子孙满堂承欢膝下

儿子却犯罪进了监狱离开了家

妈妈 儿回首往事泪如雨下

悔恨当初未听娘的话

……

「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

△图为鲁北监狱服刑人员于某在活动中朗诵

这是鲁北监狱今年的一次活动中,服刑人员于某朗诵的一首自创诗。当时的他已经有13年没有见过母亲了,一首诗诵完,他情难自禁,悔恨交加,泣不成声……

改造契机

于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捕入狱,在狱服刑期间一度对前途失去信心,无法安心改造。他的一举一动自然也都落在了监狱民警的眼中,对于如何疏导于某心理,帮助他积极改造,重塑自我,早获新生,成为监狱民警们的一大难题。

这次于某的朗诵让民警发现了一个帮助于某改造的契机:于某的老母亲是否还健在?于某的家人是否还愿意接纳于某?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一定能帮助于某重新树立改造信心,安心改造。

「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

△图为监区负责同志同于某谈话交流

怀着一线希望,监狱民警立即着手行动,按照于某卷宗上的记录,尝试联系他的家人。然而,时隔多年,于某的家人早已变更了住址和联系方式。民警只好寻求兄弟单位的帮助,同于某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派出所联系,终于有了其家人的线索。

动身家访

经监狱领导批准,民警先后到于某家人户籍所在派出所、镇政府、所属社区等部门查找核实,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于某家人住所,来到了于某家中。

「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

△民警到于某家人所在社区了解情况

民警表明身份后,于某85岁的老母亲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看得出来她对儿子十几年前所犯罪行始终无法释怀。于某是家中幼子,父亲在于某幼年时就去世了,家中老母亲对他寄予厚望,也将更多的精力与爱倾注在他的身上。然而于某长大成人后却犯下了无法挽回的过错,被捕入狱。或许正是因为爱之愈深,失望也愈深,于某母亲表示,就当自己没有这个儿子。

「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

△图为于某母亲及家人

耐心劝导

民警对于某母亲进行了耐心的劝导,将于某在狱内服刑改造的情况对老人进行了介绍:经过监狱多年对于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于某已经彻底意识到了自己当年罪行的恶劣,对家人的归属感也愈渐强烈,尤其是回想起当年母亲对其倾注的爱与付出,更是让于某对母亲的思念愈加强烈,严重影响了其服刑改造的心态和状态。

「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

△民警与于某家人交流

民警还将于某朗诵的视频给于母播放,看完视频后于母和其家人已是泪流满面……在安抚好老人的情绪后,民警向于某的家人告知了亲情会见的相关政策以及对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积极意义,最后于某家人表示将到鲁北监狱看望于某。

「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

△图为民警与于某家人告别

「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

民警返回鲁北监狱后,将此次家访情况对于某进行了反馈,让其观看了此次家访期间录制的其家人视频,于某终于在视频里看到13年未见的母亲及家人。

「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

△图为于某观看家人视频

会见日,于某的家人来到了鲁北监狱,隔着厚厚玻璃窗,一家人泪流满面……于某劝母亲保重身体,并保证一定安心改造,争取早日出狱,步入社会后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弥补过错。

会见结束后,于某彻底放下了心理包袱,安心服刑改造,其心态的转变也对身边的服刑人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

此次家访,是鲁北监狱积极探索罪犯改造社会化的新尝试,在服刑人员与亲人之间搭起了一座温情的桥梁,使消极改造的服刑人员发生了根本转变,达到了“走访一个,教育一片”、“帮扶一个,感动一批”的效果,展示了监狱公正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

「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高墙故事」13年,妈妈我想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