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汉、长沙、南昌为首的“中三角”地区未来发展如何?

武汉小斑马的晚年生活

中国在20世纪上半叶时,由于海上贸易运输,使得津京地区、上海、广州成为繁荣的大城市,武汉由于长江中下游黄金水道的贯通,以及湘鄂渔米之乡的富足,再加上洋务运动时武汉的工业基础,使得武汉成为四大城市之一。解放以后,再加沈阳、重庆,有六大城市的称谓。当时的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乃连接大城市的经济命脉,1957年,在武汉建成了万里长江第一桥,使京广线更为畅通。

当时全国的工业及教育科技布局,很是倚重、青睐武汉。不仅有武汉钢铁公司、武昌造船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厂、江岸车辆厂、桥梁机械厂、国棉一厂二厂、葛店化工厂、湖北拖拉机厂、湖北柴油机厂、武汉齿轮厂、武汉汽车制造厂、柏泉农场、汉南农场、东西湖农场……等大批大型工农企业。而且还依托武汉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了许多实验工厂。如六机部、七机部、石油化工部、纺织部、农林部、交通部等,都在武汉设有实验工厂,不断研究新课题,研发新产品。

然而,在上世纪70、80年代,武汉有一个大放血的时期,首先是葛洲坝及宜昌市的建设,从武汉抽调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教师、医生及各行业管理人才。之后,建深圳特区,武汉支援的教师、医生及工程师技术员最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宜昌市和深圳市就是武汉细胞分裂出去后,成长壮大的城市。由于国家在数十年时间里,给予北上广深许多优惠政策,使其有迅猛的发展,但对于武汉,似乎是个被冷落的嫡长子,不仅鲜有优惠政策,而且有什么困难事,还找武汉出人出钱出物。如此这般,武汉的经济发展及经济实力自然而然地滞后了。目前GDP排名第九(包括香港)。

在1980年代初,最早提出长江经济带理论的,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当时费孝通作为民盟中常委、政协副主席,出任国务委员等要职,对中国地域经济进行了长期考察和研究,力主引进外资,在武汉建了汽车城,即现在的武汉沌口经济开发区。这是当时全国最早的几个经济开发区之一。费孝通的长江经济带,分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指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经济圈。中游指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圈。下游指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即使是铁路、公路网络密集化的今日,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的经济纽带作用仍不可小觑,吨位大,运输成本低。武汉生产的汽车可直接滚装上船,运往世界各地。湘鄂赣的粮棉油畜亦可经水运和陆路运输通达四面八方。诚所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武汉在落寂滞后了若干年后,近年来发力了,市内三个环线交通建设也经完成,交通建设延至外环,结束了武汉到处挖的大工地历史。又依托大学区、以光谷为中心,以光学科技产品为龙头,开辟了东湖高新科技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15年,武汉GDP突破1万亿人民币,到2017年,达1.3万多亿,年增长超过15%,这是全国最高的增长速度。盖武汉有全国人数最多的大学在校学生,有数量名列前茅的优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武汉的211大学有7所,科研院所则屈指难数,纺织研究所、石油化工研究所、材料保护研究所、冶金研究所、船舶研究所、光学研究所、汽车研究所、结核病防治所、白血病防治研究所、桥梁设计院、建筑设计院……保守估计,总数不少于300家。

说到武汉与长沙、南昌的关系,应该是互联互通互补的天然裙带关系。因为不直接濒临长江,长沙和南昌的经济发展条件远逊于武汉,而且更多地倚重武汉,如武汉的二汽总部在长沙设有零件制造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武汉比作帝舜,南昌与长沙则是帝舜的两个爱妃一一皇娥、女英。武汉人是很大气、豪气和义气的,并不太看重名头,关键时刻可为朋友两肋插刀。并且有一股子自立自强,不求人的倔脾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武汉的强势崛起即是中华崛起的一个缩影,可拭目以待矣!


华中小隐

如果说未来中国能出现第四增长极,那么远方君认为最有可能的就是中部地区,目前呼声最高,表现也最出色的“中三角”了。沿海有三架马车,中部难道一架都打造不出吗?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中三角”武汉城市群,长株潭,环鄱阳湖三足鼎立,雄居祖国中部。承东启西,接南连北。扼长江之黄金水道;据江汉、洞庭湖、鄱阳湖三大平原之富饶;守祖国广大内陆腹地之要门,没有理由发展不起来,没有理由不成为中国的第四个车轮。

可喜可贺的是通过近些年的发展,“中三角”的武汉已经走在中国城市前列,长沙作为后起之秀,也发展迅猛,与武汉双双跻身国内新一线城市。三角最弱的目前还属环鄱阳湖,所以南昌为首的环鄱阳湖城市群能大力培养,招揽人才,做好承接珠三角,长三角企业转型的后花园,想必也会有好的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的“中三角”地区只有协调发展,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相互成全,共同繁荣与发展,才能担当起国家重任,才能切切实实成为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第四大经济发展的引擎,才能成为第四个战车大轮。与东部沿海三大车轮共同使着我魏巍华夏这架大战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富强民主、繁荣昌盛!


那诗那远方

就目前发展态势而言,未来发展前景并不是很乐观,三座省会城市现在都在各自为政,处于一盘散沙状态,至于“中三角”发展战略还是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



中三角地区指的是以湖北武汉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以及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组合而成,区域总面积达到31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超过7万亿仅次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有希望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

至于现在有些“中三角”名存实亡,湖南忙着向珠三角地区靠拢,而湖北则将“一主两副”调整为新战略,江西更不用谈还处于蒙圈状态。江西临近“长三角”、“珠三角”,本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可到头来江西没捞到半点好处,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盲区。

除此之外,中三角地区还面临农业包袱过重,工业转型不顺畅等系列问题。湖北、湖南是中部著名的工业基地、制造基地,现在这些经济都将面临淘汰与转型,至于江西更是经济发展迟缓,省会南昌在中部经济已经垫底。

目前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湖北发展武汉城市群的话,鄂西襄阳、宜昌、十堰城市群就会冷落;江西若是发展环鄱阳湖城市群,那么赣州地区经济也就得不到发展。这样看来“中三角”经济发展战略还存在不小的弊端。

至于现在中三角地区缺少的就是高科技企业以及技术人才,只有引进新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高新产业技术,联手将“中三角”城市群打造成现代化制造业基地、现代化服务业管理基地、以及农业生产基地,不同的城市定位才能保持更良好的发展势头,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1+1+1》3想法是好的,但是实现起来困难重重,至于未来长三角地区发展如何,还得看三省经济发展趋势是否一致,否则永远只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而已。




武汉小斑马的晚年生活

中三角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简化称谓,是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市组成的长三角为榜样,力争突破并发展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区。如果说长三角是长江下游城市群,这样就能够体味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高瞻远瞩了。中三角只是一个概念词,是中部崛起的象征,是推动中部地区走向繁荣富强的一个社会进程。以目前的中三角地区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分析,未来发展必定是成为世界级重要的城市群。


参照合肥等皖籍城市加入长三角阵营来看,长三角仍是我国最重要的跨省城市群。

参考十三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指出加快城市群建设,这是国家层面的统筹布局,是加快梯级开发有力支持举动。
在全局宏观部署的同时,中三角


各城市群要牢牢地抱在一起组团发展,紧密合作同心协力建设长江中游三角洲。

加速融合贯通,牢记使命,致力于中部崛起并复兴中华,为承东启西战略提供强力支撑。扼守中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壮大祖国“心脏”地区,驱动周邻全面发展。


民间查访专员

中三角城市群是指大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以及昌九城市群。这是中部三个兄弟省份最成熟最发达的城市群区域。中三角坐拥长江黄金水道,以及高铁十字架路口之便利优势,又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自古是鱼米之乡。但中三角城市群现在还处于构思阶段,由于处于三个不同省份,空间距离也较远(普遍在300到500公里)协调难道极大,现在还很难看到成型的希望。个人觉得中三角城市群要成型,单靠三个城市群自身的努力根本不够。个人有个不成熟的建议,在黄石以及岳阳九江这三个城市连接的内核三角设立一个新的直辖市或者经济特区(长江上游有重庆市,下游有上海市,那么为什么不能在中游设立一个直辖市?完全是可能的)这个新直辖市,我们可以叫江中市(主要区域就是湖北的黄石及靠近长江的县市,岳阳市管辖的大部分以及九江管辖的大部分)。如果江中市发展起来,那么中三角城市群就自然成型了。因为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支点,那么其他三个城市群距离这个核心支点的空间距离也近了很多。


风亦乐

但因地理条件所限,三省交通需大力发展,并且难度较大。山多山高,水多水长,对于交通建设来说,投资会巨大。

不过,对于三省领导者来说,如果想成为中三角经济带,如今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总之,这一设想还是蛮有战略眼光的。各位是吧?


泡泡茶21

这里只适合高科技发展,如果说前景的话真不好。城市里的人口太多,又没有太多产业,光靠高科技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现在的商业已经与快递分不开啦!实体店经营惨淡。人是越来越懒啦!不出门就可以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不满意还可以随时随地退货。服务都这么到家了谁又会选择去实体店与人打交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