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三年前我曾经和大家分享过一个神户型,这个户型设计哪怕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依然很酷炫,但是很奇怪至今没有引起开发商们的效仿,甚至基本上没人继续做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也想和大家聊聊这过程中的各种原委

01这是三年前的一个项目,来自一个不太大的开发商,名字叫万业梦立方

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并不在于户型平面设计如何,而是在竖向空间上找到创新的空间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我们都知道,建筑规范上来说,3.5米的层高都算一层的容积率,但是出了豪宅之外,普通住宅2.9米-3米的层高就足够一般人使用了

万业的创新角度是尝试着看,这多出来的60公分的层高,能不能玩出一点新花样

所以我们看到的室内空间规划是这样的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公共空间的区域,顶部的60公分就可以规划为储藏空间,一些日常不太用的东西都放在这里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室内大量的顶部都被规划为储藏的地方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包括厨房的吊柜,都做的比一般的厨房要多出一个收纳空间

除此之外,小孩子的卧室,因为这样的层高,空间就变得比较丰富多元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可以隔成这样的两层,下面游乐区,上面小孩睡眠区,儿童房的空间使用效率就天然的大了很多

02另外,重点要强调下主卧部分

主卧的收纳并不是像公共空间一样在顶部规划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而是选择规划在下面

换句话来说以后进入卧室需要走3个台阶进入主卧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首先,台阶处的小细节收纳就不说了,我们重点看下室内的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室内的整个床下面就是一个巨大的收纳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他可以通过液压床的模式藏在这里

然后衣帽间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衣柜位置由于地面抬高了,所以外套悬挂处可以内嵌到地下

从而也使得上层衣物的拿放和整理更加方便,从此告别搬椅子才能拿上层衣物的模式

另外比较厉害的一点是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也是最关键的,通过卧室地面的抬高,使得原本抬高的飘窗位置成为完整的落地空间,这一块附赠的面积可以100%的纳入使用区域,空间利用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最后,还有一个小彩蛋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这个是客厅外面的电视机柜,看上去很普通

当我把柜子拉开的时候,各位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同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仔细看,就是柜子看上去只有60公分,为什么抽出来有大概一米的长度

核心就是大概还有40公分的抽屉长度被藏到了对面卧室的地下架空层里面了。从而将卧室的架空层完全的利用,没有任何的浪费

03好了,各位看完之后不知道有什么感触没

首先和大家还是说说优点吧,这样的空间设计毫无疑问附加值一定是提升的,利用了规划这60公分的空间,在室内规划处大量的收纳空间,这对小户型来说一定是更加利好的

另外通过改造,很巧妙的把飘窗位置直接结合为落地窗的模式,附加值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但是,还是想和大家聊一个有趣的问题

目前整体来看给客户带来附加值,也是和大量传统户型不一样的竖向创新方向,为什么后面没有流行来看,据我所知虽然项目一经面世大量的业内同行参观,但是后面并没有引起主流开发商的重视,这样的产品也没有在其他项目里落地

这到底是什么

我们可以稍微花点时间想想

其实对我来说,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我有段时间非常喜欢的节目:梦想改造家

有一个案例

为了让小空间可以承载得起足够的收纳,设计师把卧室做了这么一个方案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简直是高能的一塌糊涂,下面就像百变金刚一样可以装各种各样的东西

以后的生活场景是这样的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几乎把女生所有的衣服都收纳到了下面,而且上面还能睡人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酷炫,我记得当时设计师很满意自己这个方案,后来房东看了也觉得非常惊喜

但是我们仔细的想想未来的场景哦

某天早晨外面挂的几件衣服我都不太想穿,我需要:1、叫醒还在熟睡的老公/老婆;2、把棉被、枕头、收起来放到沙发上;3、翻开床板;4、走进去选衣服;5、重复以上的动作,把床复原;6、告诉老公你可以继续睡了

我想象了这个画面,心想哪家人用了夫妻生活一定不和谐

所以这是一个什么逻辑

很多的空间规划,哪怕是业内的,我们都在做感觉很有用的东西,但是我们放在时间的维度里,日常我们使用其实根本就没有应用场景

3年前,人人称赞的神户型,为什么现在缺无人问津?

比如这个收纳

我们看上去很厉害,地下这么一大块地方给你装东西,但是我们仔细想想,以后我们家里住进入了,我们的床有可能这样打开么

而且作为积灰的床底,你有可能把东西放在床底下么

另外,对于开发商自己来说也有局限

比如说3.5米层高带来天然的成本的上升,在限价大行其道的当下,成本的上升能否磨平附加值带来的溢价,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另外,这多出来的60公分主要带来的是收纳空间的提升,而比如卧室里这一块收纳的质量能否跟得上,未来物业维修是否成体系都是一个问题,毕竟这些高频使用的东西基本上用户很难找到厂家,只能依赖物业

04每当这个项目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都会有一阵的反思,就是我们做产品规划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产品

很显然,虽然我们都不愿意承认,但是其实大量的地产人依然窥测不到用户的生活场景,大量的生活模式都是处于自我YY的阶段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做好看的空间而不是好用的空间

这个逻辑在地产业内如今依然存在,而且有很大的生存空间,毕竟对于房企来说,以营销作为闭环的真正截点,他们并没有运营这个空间的意图以及能力,所以本质上只要将产品设计的让用户在当下足够冲动,那本质上也就完成了这个设计的95%的功能职责

这三年间,我们大量的看到各种神户型的设计,不论在空间规划还是建筑形态或者是室内装修,每次我们都秉持着颠覆人类居住生活理念的方式进行,但是我们真的认真想想,这些创新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回望,能不能经得起用户的评判

很多时候这样的疑惑都被人为的忽略,但是作为地产人来说却不应该忽略

创新是一条曲折的道路,犯错是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但是我希望行业发展20年来这样的错误可以越来越少

毕竟创新的背面,是用户付出一辈子的心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