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入门100讲第1讲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科学是对狂热和狂言最好的解毒剂。

——亚当·斯密

2018年6月3日GBI指数:10145.10

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出发,经过两天的休息,数资本又精神抖擞的回来了,带着经济学入门100讲,我们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说起经济学,不得不提它的开山鼻祖,就是印在新版20英镑纸币上的那位亚当·斯密先生。

经济学入门100讲第1讲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出版了一本书《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内简称《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正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刚好和美国独立是同一年,迄今已有242年历史。

二百多年,相对一门学科来说,时间不长,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到弗里德曼,经济学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前进中。

经济学入门100讲第1讲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经济学发展至今,仍有人对经济学的科学性表示怀疑,有一个人还特意出版了一本书,《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科学?》,批评一些经济学概念和理论是一种完全虚构的理想主义,仅仅凭一些偶然的经验直觉,比如需求曲线、效用函数,理性原则等,只是不现实的假设以及数学模型。

经济学是不是科学,抛开争论,先看看科学的定义。

科学,是指一种人类的智力活动,它从一个或者若干假设、公理出发,按照严密的逻辑推导,推出一整套由理论及其推论组成的体系。

科学本质就是从假设出发,再用现实进行验证。

比如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

物理学先提出理论假设,再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其中最经典的例子当属地心说和日心说。

从公元前300多年亚里士多德提出地心说,到16世纪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历经时间近2000年,地心说应该是人类历史中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个假设,最终还是被现实检验为错误。

马克思说,谬误构成了科学的阶梯,不排除谬误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经济学也是一样,先提出若干假设公理,再一一进行验证。

物理学在实验室进行研究验证,可以精确的设定限制条件,而经济学的试验场直接就是我们的整个社会,有太多不可控因素,也许这就是人们反对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原因之一。

从科学的定义看,不管是自然科学的物理学,还是社会科学的经济学,除了研究对象的不同,一个研究物,一个研究人,二者的研究方法都是一样的。

从现实意义看,只有把经济学当做一门科学,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分析,所有的理论才能一步步拓展,经济学才能为我们所用。

尽管争议仍在,但主流已经把经济学当做一门科学,我们后续的所有课程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