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設備配套行業產業布局及市場前景

一、船舶製造業行業概況

我國已躍升為全球船舶市場強者,船舶製造行業三大指標(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中國造船海洋產業在國家政府提供的振興需求(幫助航運企業船隊更新)、金融扶持等政策下,近年來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都位居全球第一,目前,我國造船海洋產業的目標是通過系統整合從造船海洋“大國”轉變到造船海洋“強國”、海洋裝置國際市場佔有率超過20%、船舶配件國產化率超過80%等。

船舶設備配套行業產業佈局及市場前景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1~5月份,我國新接船舶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繼續增長,造船完工量降幅收窄,重點監測企業工業總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同比下降。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船舶設備配套行業市場監測及行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一)全國三大造船指標兩升一降

1~5月份,全國造船完工164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8.3%。承接新船訂單196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99.6%。5月底,手持船舶訂單890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5%,比2017年底增長2.1%。

1~5月份,全國完工出口船1548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8.2%;承接出口船訂單183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08%;5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800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5%。出口船舶分別佔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94.2%、93.2%和89.9%。

(二)重點監測企業指標情況

1、造船企業三大指標兩升一降

1~5月份,53家重點監測的造船企業造船完工1608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7.8%。承接新船訂單191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9%。5月底,手持船舶訂單867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6%。

1~5月份,53家重點監測的造船企業完工出口船151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8.7%;承接出口船訂單178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7%;5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780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1%。出口船舶分別佔重點造船企業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94%、93%和90%。

2、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

1~5月份,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12億元,同比下降11.9%。其中船舶製造產值556億元,同比下降17%;船舶配套產值95億元,同比增長5.6%;船舶修理產值44億元,同比增長4.8%。

3、船舶出口產值同比下降

1~5月份,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出口產值520億元,同比下降12.3%。其中,船舶製造產值370億元,同比下降12.9%;船舶配套產值22億元,同比增長4.8%;船舶修理產值30億元,同比增長11%。

4、企業經濟效益同比下降

1~5月,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70億元,同比下降21%;利潤總額5億元,同比下降66%。

近年來,船舶製造行業雖然受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接單難、交船難、盈利難、融資難等問題依然存在,全行業經濟效益出現下滑,但是我國船舶工業克服了航運市場持續蕭條、國際船市低位震盪、全球造船產能嚴重過剩等困難,實現了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轉型升級成效明顯、智能製造有所突破、對外合作成績顯著、行業產業鏈進一步完善、兼併重組穩步推進等目標,綜合實力得到提高,世界造船大國地位繼續鞏固。

二、船舶設備配套業行業概況

船舶設備配套業是指生產和製造除船體以外的所有船用設備及裝置的工業,主要包括動力設備、操縱設備、裝卸設備和安全設備等,與船舶總裝業、船舶修理業一同組成完整的船舶工業。船舶配套產品的價值約佔船舶總價值的三分之二,船舶配套業是船舶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影響船舶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從裝船率水平看,我國配套業發展經歷了“高位發展”、“大幅下滑”、“穩步回升”三個階段。

高位發展:20世紀80年代,我國船舶配套業通過引進國外船用配套設備生產技術及國家專項的大力扶植,基本滿足了當時船舶製造需求,國產設備的裝船率達到80%以上;

大幅下滑:“九五”期間,國家對船舶工業90%以上的科技投入用於船舶產品的研發,我國船舶配套業滯後於造船業的發展,配套設備本土化裝船率下降至30%2,其中船舶電氣、自動化設備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嚴重依賴進口產品。

穩步回升:“十一五”以來,隨著船舶工業的快速發展,配套業滯後於造船業的問題日益突出,嚴重製約我國船舶工業的發展。國家開始重視並加大對船舶配套業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十五”末至“十一五”初期,國家先後制定了《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船舶配套業“十一五”及中長期發展規劃》等文件。在系列政策的扶持和引導下,船用配套設備本土化裝船率穩步提升。而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國家提出到2020年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關鍵配套設備製造能力明顯增強,進入世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先進國家行列,成為世界上主要的配套設備製造國。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發佈,到2020年我國步入世界造船強國行列;建成較為完善的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設計、總裝建造、設備供應、技術服務產業體系及標準規範體系;主要裝備設計製造能力居世界前列,骨幹企業國際知名度不斷提升;海洋工程裝備與高技術船舶自主設計建造裝備國際市場份額分別達到35%和40%。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將促進我國船舶製造行業向好發展。

三、船舶設備配套市場競爭格局

從船舶配套行業的競爭格局來看,參與競爭的企業主要可分為國際領先企業、國內知名企業、中小民營企業等三大類。

國際領先企業,如施耐德、西門子、ABB公司、現代、寺崎等憑藉先進的技術、發達的市場銷售網絡和全球化的售後服務網絡,在市場中處於優勢地位,佔據了中國的出口船舶與海工船舶市場的大部分市場。

國內知名企業憑藉生產規模與生產技術優勢獲得國際領先企業的認可,並在市場中與之保持合作與競爭,同時,充分利用國外企業的國際化售後服務網絡,參與國內出口船舶、遠洋船舶市場。國內知名企業憑藉自身的技術與工藝優勢,以及快速、完善、性價比高的專業性綜合技術服務,贏得了廣闊市場空間。此外,國內知名企業,尤其是具有研發優勢、技術優勢的企業,還可憑藉與下游客戶建立的穩定合作關係,樹立企業品牌,從而為企業自有品牌產品、研發的新產品的銷售奠定基礎。

中小民營企業生產規模小,企業數量多,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主要以模仿為主,參與的市場主要集中於內河船舶、漁船、沿海小型船舶等市場,面臨的市場競爭激烈且以價格戰作為競爭的主要手段。

四、國內船舶設備配套產業佈局

從地域分佈看,主要船舶配套設備生產企業向大型造船基地聚集的趨勢明顯,形成了長江三角洲地區、重慶湖北地區、環渤海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四大配套集群;從競爭格局來看,基本形成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合資企業共同發展、共同競爭的產業格局;從產品分類看,形成了以大連、上海、青島等為中心的,以低速柴油機、推進器、閥門及船舶電氣、自動化系統為主導產品的生產基地;以西安、洛陽為中心的,以高中速柴油機、發電機組為主導產品的生產基地;以南京為中心的,以船用機械、中小船舶配套設備為主導產品的生產基地;以武漢為中心的,以甲板機械、曲軸、大型鍛件為主導產品的生產基地;以重慶為中心的,以柴油機二輪配套產品、船用儀器表為主導產品的生產基地。

五、船舶設備配套行業市場前景

1、“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船舶配套行業裝船率將實現跨域式增長

國產設備的裝船率是衡量一個國家船舶配套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與發達國家80%-90%甚至100%的國產設備裝船率相比,我國目前的國產設備裝船率很低,雖然2009年我國船舶配套本土化率達到54%,但其中的國產船舶電子電氣設備裝船率僅為13.31%,國產船舶自動化系統裝船率僅為1.66%,這顯示出我國船舶配套行業生產企業的生產規模和市場空間還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隨著《“十三五”規劃綱要》以及《中國製造2025》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的出臺,我國國產船舶設備的裝船率將進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間,我國船舶配套行業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會。

2、海工船市場表現亮眼,船舶市場呈現結構性增長

建設海洋強國更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經濟已發展成為高度依賴海洋的外向型經濟。

對於世界許多貿易大國來說,中國依賴海上貿易的程度更高,鉅額的海上貿易要依靠強大的海上力量保障,它包括海上運輸船隊、海上資源開發、海上通道安全和國家對外貿易制度、財產及人員安全保護的海軍力量和海洋執法力量等。目前,我國一方面加強海軍建設,加大海軍主戰裝備的發展力度;另一方面加大海上執法力量的建設。2013年3月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顯示,我國將重組國家海洋局,將海監、漁政、緝私與海警四支執法隊伍整合成一支新的海上執法力量隊伍。此舉對於海洋戰略相關產業尤其是海洋執法裝備而言,無疑將迎來發展契機。近年來,漁政、海監、海事、邊防、海關等多個部門都在不斷加快相關船舶建造速度,但是仍無法滿足數百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的執法需求。相比同屬東亞的日本,以單位面積執法船隻數量配置來看,中國海監力量依然與之差距很大。因此,以達到或接近發達海洋國家的公務艦船配置要求,中國在未來還將有數以千計的公務船舶的需求,尚需建造更多的現代化艦船。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的公務船市場將持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從而帶動公務船用電氣、自動化的市場需求空間不斷增長。

另外,海工船成為發展重點,帶動海工船用船舶設備及相關附件產品需求的大幅增長。隨著油氣開發的活躍,鑽井平臺市場、浮式生產平臺市場的持續興旺,將緩解海洋工程船利用率不高的問題,這對海洋工程船市場將形成有力支撐;其次,隨著海洋油氣開發走向深水,不適應需要的老舊船舶被將加速淘汰。“十三五”期間,油田開發項目所帶來的代替設備需求將持續上升。

3、中國將繼續承接世界船舶製造業的轉移,國內船舶工業長期增長趨勢未變

從世界船舶工業未來發展的競爭格局來看,我國的勞動力、原材料、海岸線等優勢仍然存在,世界船舶製造業將繼續向我國轉移。近年來,中國船舶製造業為適應市場變化,調結構、轉方式的步伐明顯加快。一是高端船型的開發、承接、交付或實現數量的增加,或實現突破性的發展;二是有技術實力的大型企業紛紛加大在海洋工程裝備方面的開拓力度。

目前世界船舶市場仍處於緩慢復甦期,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貿易深入發展,世界船舶需求在波動中上升的趨勢會逐漸增強;並且隨著科技不斷創新,節能環保意識不斷增強,新造船舶的附加值、技術含量不斷提高,船舶類型不斷優化,船舶配套行業需求特別是船舶設備需求長期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

船舶設備配套行業產業佈局及市場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