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書的孩子確實不一樣,千萬不要錯過孩子讀寫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現在繪本的熱度很高,朋友圈隨處可見曬親子共讀繪本。人民日報給一年級學生推薦的暑期書單中大部分也都是繪本。

愛看書的孩子確實不一樣,千萬不要錯過孩子讀寫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研究表明,嬰兒時期是一個人早期讀寫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兒童接觸圖書的早期經驗直接影響他們在學校的閱讀和學習表現。

我從我女兒8個月開始就開始了和她一起讀繪本,到現在一年半了,確實也嚐到了其中的甜頭,孩子的專注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都發展的很好,當然也是經歷了慢慢建立興趣的過程。

從“讀兩頁就跑了”到“每天主動要求:媽媽,你給我講個故事吧。”

我開始也經歷了可能很多新手媽媽都經歷過的挫敗,滿心歡喜跟隨網上某大咖買回了價格不菲的精裝繪本,結果娃聽兩句就跑了,試了幾天,最終以書收進書架告終。

可以悄悄的告訴你,最讓我有挫敗感的書就是那套《寶寶的量子物理學》。看見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給自己未滿月的女兒讀這套書,我一個偽科學迷心潮澎湃的在中文版首發的時候搶了一套,誰知娃不買賬,只有在我最後失望的把書扔在地上,“砰”的一聲,娃笑了,我鬱悶了。

愛看書的孩子確實不一樣,千萬不要錯過孩子讀寫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後來我入了一套手掌洞洞書,娃竟然很有興趣,我們一起翻的不亦樂乎。那次我意識到對於小寶寶選書很重要。後來我又選了一些觸摸書、翻翻書,還有會發出聲響的書,娃逐漸的也覺得讀書聽故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們規律的親子閱讀就慢慢建立起來了。

愛看書的孩子確實不一樣,千萬不要錯過孩子讀寫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寶寶的第一本互動遊戲書》之《猜猜動物園》

最近,隨著娃越來越大,看的書越來越多,我覺得我應該多瞭解一些繪本的事情,更好的和她一起讀書。於是我讀了今年年初出版的號稱“啟蒙大教材”的《圖畫書寶典》(圖畫書也就是繪本),300多頁,很有重量的一本理論書。慢慢讀下來還好,確實屬於全面介紹繪本知識的理論書,但並不艱深,還舉了很多繪本的例子,有圖有真相,還是能夠接受並有收穫的。

愛看書的孩子確實不一樣,千萬不要錯過孩子讀寫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比如,我上面走的彎路,其實書中已經有指導:

為嬰兒閱讀圖畫書需要注意一些閱讀技巧:

*選擇適合嬰兒觸摸和啃咬的布書及觸摸書。

*選擇書角和邊緣圓滑的紙板書。

*選擇拉拉書、觸摸書等能增強嬰兒觸覺經驗的書。

*選擇翻翻書、洞洞書等互動性強的圖畫書。

*把孩子放在自己大腿上,讓孩子在聽讀時看到頁面。

*堅持經常給孩子讀書,每天多讀幾次,哪怕每次只有幾分鐘。

*經常變換閱讀的聲音和節奏,每次閱讀是要保持熱情

……

繪本挺貴的,現在有手機APP可以在線讀繪本,還有人給念,就用電子繪本行不行?

看到我一直給我女兒講故事,而且她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都的孩子中屬於比較靠前的。身邊不少媽媽也來和我聊。其中關於電子繪本的使用也算是一個熱點話題,大家覺得它的好處有經濟、省事,講的可能還比自己要專業。確實,這些都是電子繪本的優勢,可是我認為繪本最美的地方就是符合故事主題的各種風格的圖片,彩鉛的細膩、水彩的靈動、油畫的熱情、拼貼畫的有趣,這些特徵往往在電子設備上就弱化了,很可惜。

另外和孩子一起拿著一本書,被封面吸引,在你的提問引導下,孩子帶著好奇用小手翻開,然後你們你一句我一句的把故事講完,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親子關係提升的過程。

更何況,大家都知道電子設備對孩子(尤其是小寶寶)視力是有傷害的。

當然電子繪本不應該被一棒子打死,在我家我是通過自己看電子繪本來給孩子選書。現在繪本太多,價格又不低,我發現這是一個比較高效的方法。

在《圖畫書寶典》中也寫到

一家電子圖畫書公司也說到“我們深知,每個家庭的睡前故事時間都具有無法替代的魅力,而我們正在做的就是減少父母們選書時的困惑和彷徨,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孩子閱讀的圖畫書。”

我看到過一種很美的說法:“人的一生至少要讀三次繪本:第一次是小時候,被家長抱著讀;第二次是當了父母以後,抱著自己的孩子讀;第三次是年老了以後自己讀。”

我的第一個繪本閱讀階段可能並沒有很充分(我們小時也沒有什麼繪本),現在我在做的就是讓我的第二階段和我女兒的第一階段豐富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