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產能過剩需要國際社會集體應對

產能過剩問題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其中,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尤為突出。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鋼鐵委員會的報告,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的2007年,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在85%左右,但從2009年開始,產能利用率一直低於80%,個別年份甚至低於70%。近兩年,產能利用率雖然有所改善,但2017年的產能利用率尚低於75%。從今明兩年的鋼鐵需求來看,產能過剩問題短期內並不會得到有效緩解。為此,國際社會也一直試圖應對產能過剩。

但也有一些聲音罔顧產能過剩是全球性問題的事實,將矛頭指向中國。這些人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政府政策導致產能過剩,並在世界市場上進行低價銷售,從而應該為產能過剩負主要責任。很自然地,這些人將世界鋼鐵市場扭曲、自身鋼鐵行業萎靡以及伴隨而來的失業問題歸咎於中國。這些聲音持續多年,並沒有消減的跡象。

如果仔細推敲,會發現上述指責毫無道理可言。第一,產能過剩問題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才成為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還是受整個世界經濟形勢的影響。產能過剩的直接原因在於供給大於需求,需求不足和供給過量均是原因。這種情況常常存在於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引發的經濟危機之時,並伴隨之後的危機復甦過程。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也伴隨產能過剩,只不過過剩的行業和當前不同而已。2010年,為應對危機,世界範圍內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導致鋼鐵產量大幅提升。此後的需求也跟不上供給增速。第二,看一個國家對產能過剩影響的大小,不能只看生產量,還要看消費量。不可否認,中國鋼產量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2009年以來,中國鋼產量佔世界的比重超過40%。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造成了世界範圍內的產能過剩。一方面,中國具備生產大量鋼鐵的資源稟賦;另一方面,中國作為鋼鐵消費大國,具備消化大量鋼鐵的能力。實際上,目前中國的鋼鐵產能利用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第三,過去幾年,中國一直致力於削減產能,世界鋼鐵產能過剩卻並無明顯好轉跡象,反過來也證明中國並非世界產能過剩的源頭。中國在2016年計劃5年內削減鋼鐵產能1億至1.5億噸,過去的兩年就提前完成了這一目標。中國過去兩年削減的產能就相當於美國一年的產能。但與此同時,全球產能過剩並無明顯好轉。這也反過來說明,中國並非是世界產能過剩的主要因素,單純依靠中國削減產能並不能有效化解世界產能過剩問題。第四,鋼鐵行業本身的供給和需求特性導致其更容易出現產能過剩問題。生產鋼鐵需要投入的固定成本相對較高,導致鋼鐵廠商減產或破產的成本高,即便鋼鐵價格走低,供給也不會很快調低,也即供給的價格彈性低。對鋼鐵的需求主要來自建築行業和汽車行業,油氣行業和造船業也是重要的需求行業。這些行業對鋼鐵的需求主要還是受自身行業發展的影響,這導致其對鋼鐵需求的價格彈性低,即便價格走低,也不會大幅增加對鋼鐵的需求。鋼鐵行業供給和需求的價格彈性的“雙低”特點導致一旦某個時點打破均衡,供給大於需求,鋼鐵價格走低,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將長期存在。

有關中國政府出臺各項干預政策導致產能過剩的觀點更是站不住腳。前幾年,中國鋼鐵行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國內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大量小企業的存在提升了產量、拉低了價格。也就是說,中國鋼鐵行業反而存在市場的過度和無序競爭,鋼鐵產量的增長反而是政府幹預太少、監管不到位造成的。事實上,正是現在政府的干預才達到了削減產能的目的。此外,鋼鐵出口從來不在中國政府的鼓勵範圍之內,這不符合中國多年來要優化出口結構、進行價值鏈升級的方向。對於鋼鐵這種典型的“兩高一資”產品(高耗能、高汙染和資源性)的出口,中國通過加徵出口關稅、降低出口退稅率等措施限制其出口。實際上,早在2005年,中國的“十一五”規劃就明確提出控制“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鋼鐵當然包括在內。從經濟發展階段的視角來看,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產量增長較快,則源於中國處於工業化、城市化、投資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較高的過程中。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未來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必然會得到有效緩解。

第一,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是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出路。世界經濟重現繁榮,需求才會旺盛,多出來的供給才能被消化掉。為此,各國齊心協力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的產能過剩問題。遺憾的是,世界經濟持續復甦面臨重重阻力。比如,美國的特朗普政府僅考慮“美國優先”,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對世界主要經濟體加徵關稅,引發世界範圍內的反制,嚴重威脅全球貿易增長和世界經濟復甦。

第三,加強產能合作是創新性地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方式。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在於世界經濟復甦不夠,但也存在結構性原因。在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鋼需求量不足的同時,許多發展中經濟體如非洲國家則存在供不應求的問題,限於發展水平無法建立起相應的鋼鐵產能。中國主張國際範圍內的產能合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加強各國間產能合作,通過優化各國間的供給來更好地對接需求。同時,通過產能合作,提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潛力,可以進一步增加需求,這為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性的思路。世界主要經濟體應該攜起手來,培育落後國家的產能和發展水平。這樣,既促進落後國家的發展,也有利於更好地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专家:产能过剩需要国际社会集体应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