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2018-07-06 15:13 | 浙江新闻客户顿 | 通讯员 朱云福

6月27日是我们来到开封兰考的第三天,我们要到兰考6个教学点进行焦裕禄精神的现场教学。由于现场教学项目多,任务重,我们全体学员在开封市委党校王老师带领下,8:10分就早早离开了开封市委党校,坐大巴去兰考。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现场教学第一站是去焦裕禄陵园,拜谒焦裕禄书记,缅怀焦裕禄的丰功伟绩。9点20分,我们来到了焦裕禄陵园。今天来焦裕禄陵园的人比较多,停车场上有近10辆大巴车。

我们拾级而上,来到了焦裕禄陵墓前,正看见广东韶关的进修班学员在陵前哀思。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焦裕禄陵园位于兰考县城关北黄河堤顶上,南跨五午千渠,占地约5万平方米,分堤顶堤下两段,于1966年建成。墓区和广场周围广植松柏花草,外面是泡桐林。

庄严的陵园,是各界人士凭吊和悼念焦裕禄同志之地,成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课堂,无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瞻仰者不绝。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广东学员哀思毕。我们全体学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穿着正装,戴着党徽,排着整齐的四列队伍,来到了焦裕禄陵墓前,深情缅怀焦裕禄。我们班的班长、开化县政协主席华寿军敬献了花篮,全体学员向焦裕禄陵墓三鞠躬后绕陵墓一周,哀思焦裕禄,缅怀焦裕禄……

我们刚刚离开陵墓,山东荷泽的学员紧接着又来到了陵墓前,真是络绎不绝啊。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离开焦裕禄陵园,我们坐车,10分钟就来到了现场教学的第二站——兰考展览馆。广场上焦裕禄的铜像双手叉腰,目光炯炯有神,深情的望着兰考大地。

我们要到展览馆里全面了解焦裕禄光辉的一生,感悟焦裕禄成长的轨迹。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兰考展览馆在兰考文化交流中心内,中心占地450亩,绿化面积达300亩,绿化率66.7%。

1号楼为“兰考展览馆”,建筑面积约68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5300平方米。展览馆共包括焦裕禄事迹展厅、今日兰考展厅、兰考县历史展厅、临时展厅四个展厅。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焦裕禄事迹展分为“神州赤子、民族英才”,“人民公仆、干部楷模”,“人世苍穹、精神永恒”,“沧桑巨变、谱写新篇”四个部分,内容丰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布展,立体再现焦裕禄治理“三害”场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第一部分是焦裕禄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之前的事迹。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重点是第二部分“人民公仆、干部楷模”,展现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的光辉事迹。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1962年至1964年间,兰考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焦裕禄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1962年冬,焦裕禄同志来到了兰考,展现在他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兰考地面,到处是黄河故道,可说是故道纵横。自北宋末年,黄河改道东流,从此给豫东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受害最重的,是兰考一带。

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黄河在阳武县(今原阳县西)王村决口,改道流经兰考,夺济水入渤海。自此到1949年,有文字记载的决口泛滥就达143次,其中大的改道8次。旧志记载,“每逢夏秋,城郭淹没,县治屡屡被迫搬迁,民鲜定居也”。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黄河多次的肆虐,造成兰考“三害”:风沙、内涝、盐碱,民谣说:“春天风沙狂,夏天水汪汪;秋天不见收,冬天白茫茫;一年汗水半年糠,交租纳税恨官堂;扶老携幼去逃荒,卖了儿和女,饿死爹和娘……”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面对严酷的现实,焦裕禄却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在农民的草庵、牛棚,焦裕禄总结出治理风沙的办法:“贴膏药”、“扎针”。所谓“贴膏药”,就是把淤泥翻上来压住沙丘;所谓“扎针”,就是大规模栽种泡桐。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在除“三害”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一把扶手有洞的旧藤椅,一支不是用于写字而是用于顶住肝部止痛的自来水笔,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焦裕禄就是用这些来工作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跑遍兰考149个大队中的120个生产队,跋涉2000多公里,查清了全县84个风口、1600个沙丘和大小河流。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有一次,焦裕禄得知孩子看戏时,告诉收票叔叔“焦书记是我爸爸”,没有买票就进去了,非常生气,当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

接着,焦裕禄又建议县委起草了《干部十不准》的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病逝于郑州。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焦裕禄走了,但在兰考大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的种子已经发芽成长;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尚情操,已经成为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他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是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于1990年7月15日所作的一首词,最先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习近平多次到兰考视察,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出焦裕禄精神。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兰考时指出“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他的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学习。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离开纪念馆,我们又来到了第三站焦桐教学点。在一棵大泡桐树下,焦裕禄干部学院的韩老师声情并茂地讲了“焦桐的故事”。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全体学员围在那一棵焦桐树前,静静地听着韩老师的讲解,“焦裕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泡桐抗碱抗旱生命力顽强,为了治理兰考风沙、盐碱、内涝三大自然灾害,他带领全县人民大规模栽种泡桐树,使得兰考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如今兰考已形成了一个拥有500多家相关企业、产值过百亿元、解决4万多人就业的泡桐经济产业链,泡桐成了兰考经济的重要支柱。”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仰望焦桐,大家陷入沉思,当年的“治沙”人走了,而泡桐却已成林,不仅成为兰考遮风挡沙的“保护伞”,还成为当地百姓的“绿色银行”。

斯人已去,福泽苍生。我不禁感叹:“焦裕禄没有走,他的精神跟这棵焦桐一样高大挺拔”。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的确,焦裕禄不仅种下了这棵焦桐,更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种在了兰考百姓的心中。

如今,焦裕禄精神也种在了我们衢州市2018年第二期市管干部进修班全体学员的心中。

11时10分,我们又来到了现场教学的第四站,焦裕禄干部学院。

焦裕禄干部学院建成于2013年7月,是中组部确定的全国13所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学院位于兰考县城东北部,占地面积185亩,建筑总面积3.9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700人学习培训,300人住宿。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为大力弘扬并传承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干部学院围绕新时期焦裕禄精神实质内涵,深入挖掘焦裕禄精神文化资源,以“接地气、创特色”的办学理念,全力打造精品培训项目和特色课程。以与焦裕禄同志相关的实物、实景、实事为载体,开发了焦陵、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焦桐、焦林等10多个现场教学点,直观展现焦裕禄同志“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宗旨意识。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这是习近平在2009年种下的泡桐,就在焦裕禄干部学院里。看,长势喜人哪!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中饭刚刚吃过,我们全体学员立即到教学楼,去观看专题访谈片《我眼中的焦裕禄》。走进教学楼,习近平对焦裕禄高度概括的一段话,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个小时的专题片,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太令人感动了。

通过一个个镜头,一个个采访,一段段讲话……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心中有百姓,甘心为人民”的焦裕禄,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老百姓对焦裕禄的感情有多深。当事人亲口叙说,质朴的话语,真挚的感情,处处彰显出焦裕禄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他是百姓的主心骨,亲爱的兄弟,知心的朋友;他是人民的公仆,干部的榜样。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专题片看完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第五个现场教学点——黄河东坝头。通过现场了解兰考“三害”形成的原因,学习焦裕禄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品格。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公元1855年,黄河在东坝头乡决口改道,这是黄河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改道。黄河九曲十八弯最后一道弯在此,奔腾入海。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曾到此视察,并向全国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离开东坝头,我们全体学员冒着酷暑来到了今天现场教学的第六站——张庄教学点。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这里曾经是兰考县第一大风口,现在是张庄村焦裕禄纪念林。昔日风沙遍野的沙丘如今遍眼绿色,一株株挺拔的槐树寄托着村民们对焦裕禄深深的思念。

最后我们来到了今天现场教学的最后一站——《兰考四面红旗展览馆》。四面红旗纪念馆再现了秦寨、赵垛楼、韩村、双杨树四个大队和生产队战天斗地的时代风貌。

通过展览馆的现场教学,我们了解了焦裕禄是如何树起四面红旗?如何依靠群众治理“三害”的?深刻领悟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谛。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天气炎热,现场教学点多,教学任务重,但全体学员都非常认真地看,认真地听,认真地悟,认真地思……

现场教学收获满满,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向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学习,要把焦裕禄精神带回衢州,为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衢州市市管班学员兰考现场教学感受“红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