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不是药神》中“救命药”定价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票房、口碑双线飘红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将“看病贵”、“天价药”等民生话题再度拉回到公众视野。剧情改编自真实事件——徐峥饰演的保健品店主在一群癌症患者的恳求下,成了某种印度产“救命药”的总代理商,由此卷入复杂的漩涡之中。看完电影人们不禁思考——为什么救命药定价竟然如此高昂?为什么印度的仿制药就能物美价廉?不过,电影《我不是药神》也让观众产生一个误会,认为救命药之所以昂贵,主要原因在药企身上。但是,

“救命专利药贵”,这个“锅”不该由药企独自背!

对《我不是药神》中“救命药”定价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天价救命药买不起

1、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制药企业方面,关键是国家有没有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其实,药贵不是问题,美国的药也贵啊。关键是国家有没有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专利药昂贵的最大原因是——制药企业研发新药投资是惊人的,需要对新药制定超高的价格,从而覆盖投资的成本。对于药企来说,每开发一种新药,成本是巨大的,这其中不仅涉及到可能高达十几亿美金的直接投入,甚至面临投入无回报的试错式投资,更重要的是花费了漫长的时间成本。世界著名药企阿斯利康在 1997 至 2011 年研发花费大概在 580 亿美元,期间只批准了 5 个新药,平均每个新药花费高达 118 亿美元。而仿制药几乎完全没有研发成本,省了几亿美金和10多年时间。因此仿制药虽然便宜但可以很赚钱。仿制没过保护期的新药,这当然损害了药厂的利益,最终也会损害到患者的利益。新药包含了药企的知识产权在内。如果不给专利药在一段时间垄断市场,让新药给药企创造大量利润,药企是不会有任何动力做药品研发。所以专利药卖很贵,药企也是有其内在的苦衷。世界上的确存在着大量吃不起药的穷人。

对《我不是药神》中“救命药”定价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印度仿制药很便宜

药厂研制出治病救人的有效药品,正是药企对社会做出的慈善之举,药厂并没有站在病患的对立面。除非药厂长期垄断某个药品,故意维持高价,才应被人指责。药厂首先是企业,作为企业当然先要考虑怎么赚钱,而不是光想着做慈善。药企只有赚钱了,才能继续经营下去,否则药企破产,以后靠谁研发新药呢?专利制度就是用来保护创新药的利益。如果社会无视药品专利,都用仿制药,必然导致药厂破产倒闭。药企破产了,没人研制新药,病人就无药可医了。仿制药轻而易举就拿走了本该属于研发新药者的利润。仿制药看似救了眼下不少人,却可能斩断了拯救未来更多人生命的机会!国内对新药的专利保护期为20年,20年后随便你仿制。熟悉医药行业的人都知道,国外那些过期的药品专利,养活了国内多少大大小小的药厂。在上市公司医药板块中,有一块就叫“仿制药板块”。在专利保护期这20年里,患者没钱买不起药怎么办?要么国家给福利补贴,要么由保险行业承担,要么病人自己掏腰包,要么就真的听天由命……但天价救命药的“锅”不能让药企承担。对药企来说,研发出能够治病求人的新药来,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对《我不是药神》中“救命药”定价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天价救命药买不起

对《我不是药神》中“救命药”定价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对《我不是药神》中“救命药”定价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天价救命药买不起

一部《我不是药神》电影,向全社会抛出了“买不起天价救命专利药”的难题,需要全社会一起想办法解决。我相信经过这部《我不是药神》电影的热播,救命药药价还会进一步下降、患者负担进一步减轻。

对救命药的价格和供应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