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石油改革儲氣庫業務管理體制,由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建設、管理

全文2645字,閱讀大約需要

4分鐘

南方能源觀察

[email protected]

近日,eo獲悉,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正在對儲氣庫業務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據瞭解,中石油於6月12日召開了完善儲氣庫業務管理體制會議,會議上決議將儲氣庫業務整體納入中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統一建設、管理。

據eo瞭解,此次中石油儲氣庫體制調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管道企業所屬儲氣庫(群)移交給各油氣田企業管理。

2.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氣銷售儲備分公司(以下簡稱,儲備氣公司)劃歸中石油勘探與生產公司管理,為附屬機構,相對獨立運行。

3.中俄地下儲氣庫工作改由中石油勘探與生產公司承擔,大慶昇平地下儲氣庫改由大慶油田管理,楚州鹽穴和浙江白駒儲氣庫改由華北油田管理。

重磅|中石油改革储气库业务管理体制,由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建设、管理

儲氣庫全部交由油氣田管理、運營

公開信息顯示,6月30日前,中石油掛靠在長輸管道公司下的4大儲氣庫全部完成管理權的交接事宜。

6月29日,中石油華北油田分公司公司與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簽署了《京58儲氣庫業務交接協議書》,按照協議要求,從7月1日零時起,華北油田正式行使對京58儲氣庫的生產、經營、安全、環保的統一管理權。

6月29日,中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與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簽署了《大港儲氣庫群業務交接協議》,大港儲氣庫群此前由中石油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大港儲氣庫分公司管理,第一座儲氣庫(大張坨儲氣庫)於2000年建成投產,之後6年又陸續建成投產5座儲氣庫,形成大港儲氣庫群。目前,大港儲氣庫群已建成近20億立方米的工作氣量,達到3400萬立方米/天的應急調峰採氣能力。

6月29日,在上海,中石油華北油田分公司與西氣東輸管道公司共同簽署金壇、劉莊儲氣庫(群)的儲氣庫業務移交協議。

除了上述4大儲氣庫,中石油還有6大儲氣庫是由中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負責投資,由各油氣田運營管理的儲氣庫。這6大儲氣庫分別為呼圖壁、相國寺、蘇橋庫群、雙6、板南庫群、陝224儲氣庫。

這批儲氣庫的建設開始於2010年前後。受2009年氣荒的影響,2010年前後,國家通過所得稅返還拿出了數百億的資金支持建設了6大戰略儲氣庫。當前,這6大地下儲氣庫大多已經開始注產氣,還有一部分正在達產、達容、擴容。

重磅|中石油改革储气库业务管理体制,由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建设、管理

“更名”、“易主”的儲備氣公司

此次中石油調整儲氣庫管理業務,受影響最大的為中石油儲備氣公司。

伴隨著此次中石油儲氣庫管理體制的調整,也宣告了從誕生至今不過1年半的中石油儲備氣公司的重新定位。

根據中石油對儲氣庫管理運營機制的調整,中石油儲備氣公司劃歸中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管理,作為附屬機構,相對獨立運行。過去1年多的時間,中石油儲備氣公司圍繞中俄東線配套的地下儲氣庫進行的工作也已經被分解給相對應區域的油氣田公司。

中石油儲備氣公司成立的背景為中石油進行的天然氣管道及銷售業務改革。2017年1月1日,中石油對天然氣業務實行管輸分離,成立了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分公司、中石油管道有限責任公司。19天后,中石油儲備儲備氣公司註冊成立,掛靠在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分公司下管理,從其全稱(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氣銷售儲備分公司)可見一二。

據eo瞭解,此次中石油儲備氣公司全稱變更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氣儲備分公司。從名稱上看,中石油儲備氣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與生產分公司是平級的,但是在管理上是掛靠在勘探與生產分公司。

成立之初,中石油儲備氣公司曾被寄予厚望。據知情人士告訴eo,中石油儲備氣公司成立之初,中石油集團曾經發文提出中石油所有的儲氣庫都要交由中石油儲備氣公司管理。此後,卻不了了之。

中石油儲備氣公司成立之初的定位為獨立經營與核算的專業公司,負責全國範圍內各省、市的天然氣有償銷售儲備氣業務。被中石油集團賦予的業務範圍,包括中石油集團和股份公司的天然氣業務提供有償的儲氣服務,承擔城市積極性調峰、事故應急調節、商業儲備氣和國家戰略儲備氣等任務。

按照最初的設想,中石油儲備氣公司預計其2017年儲轉運氣量將達到79億方,儲轉費將達到40億元。事實上,“中石油儲備氣公司基本是個空殼子。”有業內人士告訴eo。

緣何一個2016年相關的改革方案中被寄予厚望的獨立儲備氣公司到2018年中就被“”改弦更張”了呢?有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原因包括兩點:一是儲氣庫的投資運營是技術、資金密集型的工作,而儲備氣公司自成立之初就不具備人財物的條件。二是儲氣庫建設工程量巨大,時間緊,必須要先依託勘探與開發板塊的優勢來建設。在中石油集團看來,儲備氣公司當前不具備獨立運行的條件。

一個不具備儲氣庫資產的儲備氣公司將如何發展,尚待觀察。但似乎,從名稱與定位上看,中石油又給儲備氣公司預留了獨立發展空間,如若時機成熟,儲備氣公司能否獨立運行?還需時間來證明。

儲氣調峰重新再出發

一個積極的信號顯示,中石油正在加快推進儲氣調峰設施的建設。當前,中石油正在編制儲氣庫中長期發展規劃,此舉被視為響應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關於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意見》。根據上述政府文件,到2020年前,上游供應企業應形成不低於年合同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

目前,中國已建成的儲氣庫共有25座,其中中石油23座,中石化2座。當前全國已建成的地下儲氣庫的工作氣量為117億立方米,形成的調峰能力約為77億立方米。2017年,中國地下儲氣庫的總調峰氣量為77.6億立方米,其中中石油為76.3億立方米,中石化為1.3億立方米。

日前,有媒體報道,中國石油董事會助理秘書魏方表示,公司正在組織研究加快建設地下儲氣庫、LNG接收站等儲氣調峰設施總體方案,重點開展呼圖壁、相國寺、遼河雙6等現有儲氣庫達產達容,加快大慶昇平、吉林長春等新規劃儲氣庫以及唐山、江蘇LNG接收站擴建等項目建設工作,努力提升儲氣調峰能力,確保2020年達到國家要求。

據悉,中石油集團公司天然氣儲備的發展思路為“達容達產一批、開工建設一批、前期評價一批”。按照中石油的設想,未來中石油將形成西部天然氣戰略儲備為主、中部天然氣調峰樞紐、東部消費市場區域調峰中心的儲氣庫調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