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三日随想

明代竟陵派领袖钟惺曾云:“山水者,有待而名胜者也。曰事,曰诗,曰文,之三者,山水之眼也”。山川风物因名人而胜,因名篇而传。我对鄱阳湖的想象,早在历朝历代的诗人对它的反复歌咏和赞叹中形成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立体画面。然而,现代社会人类对于自然的征伐,让许多本已脆弱的原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鄱阳湖是否面目全非,不复旧观?我不知道这趟鄱阳湖之行,会不会给自己的记忆增添些许不一样的色彩。

   车行了一里又一里,渐行渐近的时候,我感受到越来越清新的空气铺面而来,这个时候,我已经毫不怀疑,鄱阳湖不仅没有遭到破坏,而是变的更宜人了,当我置身于鄱阳湖湿地公园这座天然氧吧的时候,好像完全失去了所有的重量,轻如羽毛,身体从内到外、五脏六腑,全都被清新温润的空气洗涤一新。在这个由300多种鸟类、200多种植物组成的完整生物链的世外桃源,我贪婪地呼吸着无限的氧气,企图让自己真的羽化成仙。

鄱阳湖三日随想

在那个温和润泽的冬季,我与鄱阳湖的湿地无限亲近,顷刻之间就坠入那浩荡的柔波之中不能自拔了。我真的万万没有想到,在这婉约纤细的江南,居然会有如此博大幽深的景致。当鄱阳湖的上空挂起一轮江南的月,横无际涯的湿地公园飘荡出豪放的情怀。这时,满湖的芦苇、荻、荷都睡了,我乘一条划船在其中缓缓而行,随风摇曳的草木传来的声音便轻轻地撩起我的乡愁。当清晨的一轮红日从东边冉冉升起时,我的乌蓬船已经淹没在这青春的海洋里了。

   十月的鄱阳湖湖泊星罗棋布,草洲湿地碧绿一片,相映生辉;鱼虾螺蚌丰富,水草野花飘香。有水光粼粼,有葱绿幽深,在一片宁静中,隐藏着的是森罗万象的生物世界。千百湖泊里盛放着植物生灵的青春,这浩荡盎然的青春,由清水烘托,与蓝天相拥,无边无际。微风过处一片绿波荡漾;柔弱金黄的荻杆、雪白纯洁的荻花在阳光、绿海的衬映下摇曳成了自然美的使者,成片的芦苇像水草绿洲上天然的屏障,粉白的苇穗像北方的蒲公英,漫天飘絮,似云似雪,为茫茫绿洲草原披上了一层最朦胧的诗意;早起的白鹤,白鹳,白天鹅也知道享受清晨的鄱阳湖,随心所欲地在花红水绿之间游戏,高兴时便发出一串串婉转动听的歌唱。它们把自己变成了生态国度里一群多情的王子。似乎,这群北方的鸟也贪恋起江南的温情来。

鄱阳湖三日随想

在这里,不论是随风摇曳的芦苇和荻花、展翅群飞的鹤鹳鹅、以至水底和滩上穿梭不绝的小生物,都仿佛告诉我们,如此和谐的场域永远充盈勃发着澎湃的生机。鄱阳湖在至大至美的景象中已经成为一个美的生命意象,它是一只最大的天鹅,那60公里狭长的湖,是天鹅颀长修美的颈,鹅嘴在湖口有力地衔住长江,那北起松门山、南抵波阳、纵横五六十公里的湖面,是天鹅健美的身躯。我从它休憩的姿态中,看到了饱满、精致和活力,从它平和沉稳的表情上,读出了温柔、多情和恬淡。

   在这丰沛的草木水泽间,我猛然发现,鄱阳湖的美,鄱阳湖的神奇,已经不需要我这个外人手中的笔来抒写,因为在我之前的几千年间,都有名人大家来写过。“一帆风力如飞疾,千里湖光似掌平。”这种浩荡和美丽的形容是多么贴切和简洁;“茫茫彭蠡青无地,白浪卷风湿天际。”描写出了何等雄伟气魄的壮观景色啊!“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在不知名诗人这样吟唱中,湖沼地中万鸟飞腾的壮观景象又在我的脑中栩栩如生起来。

   万幸在鄱阳湖的枯水季节来到这里,让我体会到了一望无际的精美绝伦与柔情似水,然而又遗憾的是错失了盛水期那犹如野马奔腾般的澎湃浪涌与豪情万丈。鄱阳湖在不经意间,已经兼容了南北的婉约与豪放。它一阵子奔放,一阵子柔情,一会高亢悲壮,一会低吟浅唱,虽然亦刚亦柔,变化莫测,但都生机盎然,这才是鄱阳湖美的全部。

   从生态泽国回到现代都市,那仿古牌楼、现代建筑融合组成的建筑群正袅袅婷婷地倚立在水乡泽国那温柔的怀里,到处是茶店、酒楼、地摊、百货,历经了多少年,浮梁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乃至本地的棉花、大米、大豆、芝麻都曾经在某个街角弄口出现,那些拖着长辫的,穿着长衫的,打着领带的,他们鱼贯而入,来到这个地方,又在另一个时空里消失。最初或许仅仅是因为生存,后来变成为了祭奠曾经的生存。这就是市井之地孕育出来的文化。一个馄饨担,也包含了面料肉馅、锅桶匙碗、油盐酱醋、小灶柴火等各种所需物件。酶豆腐、炒田螺、灯芯糕、牛皮糖薯干这些如今依旧随处可寻的吃食里,得到的仅仅是对美味的回忆。

鄱阳湖三日随想

走在街道上,听到左近传来一支莫名的渔歌声,在韵律节奏的鼓声中,我听到了婉转有情,听到了奔放有力,似乎青瓦飞檐之间也厚厚地落满了一层歌声的诉说。我敢断言这正是千万年来鄱阳湖文化的魂。正是鄱阳湖的婉约与豪放,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水患、润泽,千百年来,人们从而顽强的斗争与生存,婉转的柔情与爱恋,才能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有大勇力大怀抱大智慧,这样的文化精神就像湖泊里的水生植物茎蔓无数,顺着湖水流淌了千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