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插足」,石墨文檔如何招架?

騰訊“插足”,石墨文檔如何招架?

石墨文檔是一款以“替換掉用戶電腦裡的傳統office”為目標的在線辦公工具,迄今已完成了國內1000萬用戶的積累。但創始人吳氏兄弟坦言,石墨文檔的第一個完整版本,直到今天仍沒有完成。

2012年,吳冰、吳潔兩兄弟離開美國,踏上了回國的路程。彼時,哥哥吳冰剛從華爾街離職,弟弟吳潔則剛從硅谷離職。二人回國創業,同時也“帶回”了一個美國互聯網行業早已習慣的“在線辦公”理念。

因此,石墨文檔一經問世,便仰望著PC時代的微軟office,以及雲時代的Google Docs。

兄弟兩人揣著一個簡單樸素的想法:“硅谷到處都是美國人的產品,沒有一款中國人做的產品能讓中國人驕傲,我們就想做一款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產品。”

然而,在中國互聯網生態中,石墨文檔的前景,還有多少“未完成”的空間?

難的不止是功能

微軟公司曾經宣稱,90%的用戶只會用office中10%的功能。那麼剩下90%不常用的功能,依然要在用戶每次打開軟件時一起啟動,陳列並佔滿著工具欄。

雲端office和傳統office的主要區別有三個:一是輕便,只保留用戶常用的功能;二是跨平臺,在任何一個客戶端都可實時編輯、實時保存;三是可以多人協作,編輯同一個文檔。雲端office同時解決了兩個常見的問題:文件的丟失和轉移,以及團隊合作編輯的不方便。

在中國,大約有6億的傳統office用戶,而吳冰在一個採訪中曾經說過,中國瞭解雲端office的用戶不到1%,石墨文檔希望改變的是中國用戶的辦公習慣,讓辦公變得更加簡單和高效。“希望三到五年,用戶不需要安裝傳統office”,被問到可行性上,吳冰回答:目標可行,但確實比較難。

難在哪裡?

石墨文檔的前方,矗立著信息時代的兩座行業高峰,一個是微軟office,一個是Google Docs。

從微軟的視窗操作系統“霸屏”中國PC電腦以來,office作為其平臺生態的一個重要組成,已經撐起了微軟這家估值5000億企業半年的收入。而進入雲服務時代,隨著在線存儲與應用創新市場走向繁榮,在線辦公工具Google Docs開始風靡美國市場。

有業內人士指出,“文檔、表格、幻燈片”辦公三件套雖然看似簡單,但辦公操作平臺通過內嵌在操作系統推廣到數以億計的用戶當中,其背後是PC時代與移動互聯時代的強大系統提供的平臺支撐。而石墨文檔想要獨立成器,難度頗大。

面對兩大巨頭,吳冰的態度也很坦然:“Google和微軟都是我們尊敬的成熟公司,他們已經做了20年以上,無論人力和財力,我們都需要更好的積累,目前我們只想做好雲端office。”

在中國,由於用戶習慣的原因,真正對石墨文檔構成生態壁壘的,只有傳統office。在石墨文檔12萬企業用戶中,85%的企業用戶是以互聯網行業為代表的新型企業,只有15%來自於傳統企業。office的生態“威力”可見一斑。但同時這也意味著,石墨文檔在雲服務時代的巨大潛力。

把“文檔、表格、幻燈片”這三個功能從零開始重新做一遍,吳冰說,全世界只有谷歌和雷軍幹成了這件事,對於一個創業團隊來講,非常困難。石墨文檔的研發難度是一般互聯網產品的五到十倍,有幾萬個功能細節,以至於“開發了四年,仍然在研發階段,還沒有完成。”

可能就是這股對產品執著的勁頭,石墨文檔的團隊吸引了山行資本創始合夥人徐詩。山行資本投資的時候石墨還很小,但徐詩認為整個產品規劃和公司發展路徑都比較清晰,對於用戶體驗非常重視,團隊的核心能力也有壁壘。這樣一款辦公協同產品是能解決痛點的,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溝通成本,協同對於現在的team作戰非常重要。而類似的對標和未來延伸的可能性,就是Google Docs。

有數字顯示,Google Docs的用戶量已經到達了3億,正在蠶食微軟office的市場。石墨文檔要做中國的“Google Docs”,除了“自我”提升之外,還需要防禦“外敵”的入侵。

抵禦BAT的觸角

外敵就是,當BAT把觸角伸到垂直領域,石墨文檔這樣的創業公司如何招架?

今年4月,就在石墨文檔發佈B輪融資消息之後不久,騰訊正式推出了“騰訊文檔”,並被馬化騰點贊。對於騰訊文檔,吳冰的反應倒是很平靜:“沒有感覺到太大的影響”,至於網上流傳的騰訊文檔“研究”石墨文檔的說法,吳冰也只是淡淡的一句:無所謂。

“做工具開發需要很大的決心,而且要持續投入。我並不是說騰訊文檔一定做不起來,但是最近幾年,騰訊的戰略重點是圍繞微信的生態,騰訊文檔的優先級如果不能在騰訊這樣的大公司裡排的靠前,可能不會有太多資源的投入。”吳冰始終不認為石墨文檔是一支“小而精”的團隊,相反,“在這個垂直領域,我們是投入最多、研發時間最久的團隊”。

石墨文檔投資方,山行資本創始合夥人徐詩也持相同的看法,騰訊入局會加速產業的發展,但巨頭也是會分優先及重要度的,每家公司的DNA不同,產品和服務需要沉澱和積累,不是那麼容易替代的。石墨的產品,用了幾年時間打磨,經歷了大量的用戶反饋與驗證,有誠意的產品與體驗用戶都能感知到,並不是大公司就一定能做成。

在價格上,騰訊文檔推出之後,宣佈其個人基礎版永久免費,另外一家在線文檔“一起寫”也緊隨其後,取消了個人用戶的收費,但石墨文檔並沒有參與到“價格戰”中,而是保持了個人高級版的付費。按照吳冰的邏輯,中國消費者現在基本已經習慣為有型的產品付費,為服務付費的趨勢是有的,只是可能相對的慢一點。

“工具類的產品不是靠錢和資源可以燒出來的,這個行業最核心的還是誰能做出好的產品,誰能在用戶心目中佔據第一位。”那麼,好的產品,何以評判?“差距在於細節,你用產品就知道了”,吳冰一直強調“感受”:10萬和50萬車的差距,只有開上路了才能感受到。產品也是同樣的道理,流暢性、交互性、穩定性的差距需要用戶親自去體驗。

如今,BAT進入垂直領域競爭,對於創業公司都意味著危與機。危則是巨頭的競爭可能加速行業的繁榮,也是不斷促使創業公司快速奔跑的動力;機則是機會,意味著這個領域拐點快來了,需求被廣泛認同。

對已經擁有1000萬用戶和12萬企業客戶的石墨文檔來說,抓住騰訊文檔目前還在打造C端用戶,尚未大力發展企業用戶的機會,在已有的優勢上舍命狂奔,保持好節奏,才能拉開更多的差距。而未來,如果騰訊藉助數據和社交產品生態,切入騰訊系企業擴大市場佔有率,對石墨文檔來說,可能不僅僅是功能上好用不好用的衝擊了。

“不慌張”的融資

“投資我們這個領域要很有魄力的,比較能夠看長線”,吳冰坦言,石墨文檔的投資方在短期盈利上並沒有太多的要求,更多看重的是產品本身,甚至有的資方,都沒有看用戶、月活這些數字,只是預判了石墨文檔產品未來能達到的高度就進行了投資。

作為石墨文檔Pre-A的投資方,山行資本創始合夥人徐詩顯得尤為淡然,“行業目前還是在快速發展中,處於質變的前夜階段。隨著經濟下行,能夠顯著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的產品反而會有更好的應用場景。國外的企業服務公司,往往經歷5-7年爬坡,過了拐點才開始大體量賺錢。”

IDC發佈的研究表明,2017年中國社交化移動辦公軟件市場的累計註冊用戶達到2.4億人,累計企業用戶達到1584.2萬家。IDC還判斷,中國社交化移動辦公軟件市場將從免費階段全面進入收費深耕階段。

騰訊“插足”,石墨文檔如何招架?

石墨文檔融資時間表(數據來源:CVSoure)

雖然投資者並不著急驗證石墨文檔的變現能力,但石墨文檔已經嘗試著進行了商業化的探索:SDK和私有部署,是石墨文檔商業化邁出的一小步。對於規模大的企業來說,石墨文檔的SDK可以直接嵌入到企業原有的辦公系統裡,而對於小規模的公司,則更便於鋪量。而一些傳統企業,數據要求放置在自有服務器上,私有部署提供解決方法。

工具類產品的市場戰略一般都是:C端打口碑,B端走盈利。石墨文檔的理想狀態是:如果一個企業從上至下都意識到協作的重要性,並且員工是石墨文檔的重度使用者,石墨文檔就有很大的可能性爭取到這個B端。

和產品研發的激進相比,石墨文檔在市場推廣上的態度則是“不刻意”。然而,沒有互聯網大佬為其佈局生態,要通過C端打口碑的石墨文檔,如果不快速推進用戶量幾何級的增加,迅速普及並且佔領用戶心智,一旦被對手用大量的資源席捲式的推廣“搶了先”,想要再奪回城池,可就難上加難了。

1.本文為投中網原創,未經許可不準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2.投中網每日分享PE/VC圈重磅新聞,內容涵蓋PE/VC行業熱點、突發新聞、投融資事件、前沿人物心路、創業圈動態等業內最新信息。關注投中網即可獲得每日精華內容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