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小暑

二十四節氣——小暑

簡介

小暑是24個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時候,故稱為小暑。

2018年小暑是公曆2018年7月7日。

氣候特徵

二十四節氣——小暑

小暑後還有一週時間就將“入伏”,小暑節氣的到來標誌著將進入夏季最炎熱的階段。小暑雖不是入伏,但小暑和入伏期間均是高溫天氣,要注意防暑。小暑期間也是雷暴、雨水最多的季節,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開始增多。小暑後,南方應注意抗旱,北方須注意防澇。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生活習俗

小暑“食新”

二十四節氣——小暑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二十四節氣——小暑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 ”,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三伏烙餅攤雞蛋”在三伏天時人們多愛烙脂油餅、大荷葉餅,再煮鍋綠豆粥,攤上幾個雞蛋,一家合而食之,是伏天裡不錯的清爽美味。

“曬伏

二十四節氣——小暑

“六月六”相傳這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光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這一天“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櫃裡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溼,防黴防蛀。

 小暑詩韻

小暑節氣在古代又被稱為六月(農曆)節,即屬於六月份的節氣,已進入非常炎熱的盛夏,古時一些詩人通過古詩來描寫小暑節氣時的景象及感觸。

二十四節氣——小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