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作品曾拍卖2.93亿元,感受大师李可染生平创作历程

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

李可染自幼习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

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 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 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

2012-06-03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拍出2.93亿元的天价刷新当时拍卖纪录。

一幅作品曾拍卖2.93亿元,感受大师李可染生平创作历程

1964年作 万山红遍 镜心 设色纸本

一幅作品曾拍卖2.93亿元,感受大师李可染生平创作历程

2012年拍卖纪录

李可染绘画风格

李可染绘画课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堪称李可染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三个阶段。这期间,李可染“采一炼十”,开辟出全新的山水天地;而“李家山”的范式也逐渐确立下来。这时期的作品,无不见证了一代大师在创作上的革新与突破,其中又以“万山红遍”系列最为典型。此次上拍的这张《万山红遍》,即囊括了李家山水范式所有重要特点。

其一,在技法上,积墨加积色,层层积染,塑造雄浑之势。虽然红为画面主调,但墨色依然是重要的背景和轮廓衬托。积墨山水完成之后,再蘸朱砂由浅至深地逐步点染。可染先生用朱砂如用墨,运用完全相同的笔法和墨法,使得色、墨融合,浑然天成。只见朱砂略浅处,有墨色浮上;中间色调处,则墨色相融;最为明亮处,点以厚重朱砂。整个画面最终呈现出的色调效果颇有明代剔红、剔犀漆器的特点,极为庄重雄浑、古朴典雅

其二,在构图上,呈现出李家山水中典型的“丰碑式构图”和“门板式构图”,又巧妙构成了“两度半空间”。传统山水画里,画面上下总会留出很大空白;然而李可染偏偏截掉了峰峦和坡脚,采用了不留余地的满幅构图。这样,就迫使观众的视线集中于山体,产生如同仰望纪念碑一般的震撼感。此外,可染先生还刻意减弱透视,强化了平面感:画面主景的七八层山几乎被压缩到同一个平面,像门板一样垂直地堵在观众面前。如此,通过丰碑式和门板式构图,山体造型的视觉冲击力被极大地强化,更凸显群山之气势撼人

其三、李可染早年山水画遵循传统,以留白为主、墨色为辅,又以淡墨为主、浓墨为辅。然而这种传统的山水画,黑白对比关系不强烈,整个画面大体上是灰调子,显得不够精神。近代以来,黄宾虹和林风眠两位大师曾分别以“夜山灵光”和引入西画低调高光之手法来尝试突破传统水墨的灰调;曾师从黄、林二师的可染先生,也从中受益匪浅。在前人的基础上,西画功底深厚的李可染又借鉴了素描的五度色阶:以纸张本身的明度为零,屋顶和树干为五,又将绝大部分画面统一在四至五的深色阶上;同时结合丰碑式的满幅构图,不留无谓之虚空,只把反射天光的瀑布、白墙等极小块区域留在零的明度上。从1956年起,沿着这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思路,李可染逐渐发展出一套结合了山水画之积墨法与西画之逆光法的艺术语言体系,实现了对传统水墨画黑白关系的“拓扑反转”。

一幅作品曾拍卖2.93亿元,感受大师李可染生平创作历程

出生到1939年

一幅作品曾拍卖2.93亿元,感受大师李可染生平创作历程

42年到54年

一幅作品曾拍卖2.93亿元,感受大师李可染生平创作历程

56年到76年

一幅作品曾拍卖2.93亿元,感受大师李可染生平创作历程

76年到87年

一幅作品曾拍卖2.93亿元,感受大师李可染生平创作历程

87年至逝世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形成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