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那一夜,王阳明到底悟到了什么?

龙场那一夜,王阳明到底悟到了什么?


接上一篇文章《肆虐的龙场,王阳明到底经历了什么?》。王阳明早年曾遍读朱熹的著作,对他的格物之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然而当他亲自依照这套格物学说在自家庭院里格竹子的时候,格了七天七夜却把自己格病倒了,终于发现这根本就行不通,所以开始对朱熹的格物产生了怀疑。既然从外物上去格物穷理走不通,那么该怎么去获得天理呢?

时间终于定格在龙场的那一夜。任何智慧的迸发只需要一刹那,然而在这爆发之前不知要损耗一个人多少的精力去累积摸索经验和方向,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人告诉你怎么走,但总有一天会抵达终点。

龙场那一夜,王阳明到底悟到了什么?


寂寥的深夜,王阳明一个人就这样静静地躺在石棺里,谁能知道那一刻在他这一身躯壳里正在演练着多么激烈的争斗,念念相织,似乎想要冲破这个黑暗的笼罩,直指苍穹。

天理在何方?若是圣人置于此地将会如何?一遍遍地对心灵拷问,一次又一次地推翻着前念布下的迷局。 历经万般磨难,上苍有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这个穷困凄凉之地终于被一阵狂喜注入了生机。

悟了!悟了!“心即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大学》之中格物者,并非向外物探求天理,此心即是天理,古今圣人不过是在自家心上成就万事万物的天理。

龙场那一夜,王阳明到底悟到了什么?


心为何物?能够感知天地万物之灵明者即为心。这个心是与万物为一体的,互不能离。没有人心的感知,万物为何物,没有万物的映衬,人心又是什么?心与物同时存在,互相起作用。

比如孝敬父母的时候,此心自然知道怎么孝敬父母,而不是通过学习外在的礼数,如果只有通过学习了礼数才能做到孝敬的话,那么请些戏子装模作样做些表象的礼节就可以了。也不需要通过思考判断谁是我的父母,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吾心之良知自能分辨善恶。

只是,这凡夫的良知不能不被私欲阻隔,所以还需要“格物”的功夫来恢复良知本体。请看下一篇文章《如何通过“格物”,恢复本体之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