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明朝中後葉倭寇進犯沿海,較多選擇浙閩而較少選擇蘇魯粵?

為什麼明朝中後葉倭寇進犯沿海,較多選擇浙閩而較少選擇蘇魯粵?

據《高麗史》記載,1223年倭人洗劫朝鮮半島上的金州。史初稱日人海盜為倭寇。這是倭寇一詞之由來。

而倭寇的成因則是,當時的島國正處於諸侯並起的的戰國時期。以足利家族為首的室町幕府的日漸式微,進而導致接踵而至的發生了“應仁之亂”和“文明之亂”。至1572年室町幕府結束統治,諸侯開始各自為政、不受中央節制。

為什麼明朝中後葉倭寇進犯沿海,較多選擇浙閩而較少選擇蘇魯粵?

由於長期的戰爭,島內民眾大量破產,起初為謀生路,開始零星流入中國、朝鮮沿海,以劫掠為生、入海為盜。後來,倭寇漸漸地組隊為伍掠奪財帛,並以劫得之不義之財,支持各自的大名,對抗中央和參與諸候爭雄。

這充分反映了,倭寇劫掠是一種有組織的諸候政冶經濟行為,而非單純的流民謀生為寇的現象。

為什麼明朝中後葉倭寇進犯沿海,較多選擇浙閩而較少選擇蘇魯粵?

至於,倭寇集中侵犯我浙閩地區的原因,則是基於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和私人海上貿易的發展的大前提之上的。

實際上,倭寇也曾涉足入侵過江北及山東,並深入江北的許多城鎮劫掠,但這塊地區因多以農耕經濟為主,不甚發達富裕,讓倭寇漸失劫掠的興趣,轉向專掠浙閩商品經濟發達之地。

為什麼明朝中後葉倭寇進犯沿海,較多選擇浙閩而較少選擇蘇魯粵?

當然,還有一個次要原因是,倭寇大都出於薩摩島周邊居多。因為日本海域環流利於航行至浙閩的緣故,薩摩島很早就開始了對該地區的商貿活動,倭寇自然也深知浙閩之富餘。

日人破產做不了生意,改做倭寇剪徑時,當然認為對物阜民豐的浙閩之地進行劫掠,方便進退出入;至於江北、山東,一則信風不利,更主要是地方不太富裕。而廣東、海南又隔之太遠,不利進掠避剿。

為什麼明朝中後葉倭寇進犯沿海,較多選擇浙閩而較少選擇蘇魯粵?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劍雄品評文史經濟”的頭條號,可以閱讀系列古典詩詞、現代詩歌、對聯、經濟、美文、軍事、歷史等品評鑑賞文章。原創不易(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期待關注,但謝絕盜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